褚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酒店業快速繁榮且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員工高流失率問題尤為突出。本文選取維也納酒店探討員工流失問題,運用組織行為學相關理論分析員工流失現象頻發原因,為其提供參考性建議,提高酒店業整體競爭力。
【關鍵詞】員工流失;組織行為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一、案例描述
維也納酒店是我國中檔商務連鎖酒店的領導企業,現已開業1800多家但通過對其近5年員工信息和工資報告的調查分析,員工流失問題明顯,維也納近5年累計招聘4568人,員工流失總數2192人,其中累計招聘一線員工總數4111人,在職人員823人,流失人員3288人,流失率高達80%;招聘管理員工總數457人,在職人員275人,流失人員200人,流失率高達43.4%。根據學者溫風國和孫霞(2007)觀點:“酒店員工的離職率范圍為6%-25%屬于標準范圍,但若離職率超過25%則表示員工流失率較高”,所以根據這一標準維也納存在嚴重員工流失問題。[1]
二、員工流失原因分析
(一)自我實現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導致人才流失
第一,組織制度設計不規范。若組織成員感到工作壓力大但卻回報少,則可能會產生不公平感做出離職決定。維也納72.5%員工表示工作量超出正常可接受水平,尤其餐飲部和前廳接待工作強度大。由于維也納組織制度設計不規范、薪酬體系不匹配,員工工作超負荷對員工身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員工流失率高。第二,組織不具凝聚力。譚玲(2014)認為:“企業文化由發展理念、戰略、組織精神、團隊意識等組成,是企業引領組織發展的精髓。”[2]維也納62.5%員工表示對企業文化不認同,65%員工表示組織中人際關系不和諧,員工對組織產生厭倦和失望,員工希望盡早離開組織,員工流失率高。
(二)歸屬和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導致人才流失
第一,組織高度集權且僵化。組織若高度集權且管理僵化時,企業內溝通困難效率低下,員工滿意度低,人才流失率高。維也納72.5%員工表示組織在調動前不會咨詢員工意見,70%員工表示內部調動時間間隔小于1年,調動完全參照規定不具靈活性。高度集權、頻繁調動激化內部矛盾,影響工作積極性使員工業務不精,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工作積極性差,導致員工流失。第二,組織和員工目標不一致。員工入職前有自己職業規劃,但若入職后發現個人和組織目標不符時,會產生失落感進行離職。維也納90%的員工表示自己發展目標與組織目標不一致,在工作中感到不受重視沒有歸屬感,工作滿意度低。
(三)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導致人才流失
第一,薪酬極差太小。企業薪酬發放若沒有考慮學歷因素,實行平均主義,會使薪酬水平對內缺乏公平性,對外缺乏競爭性,導致高學歷人才流失。維也納員工本科學歷僅占7.5%,大專學歷的員工為22.5%,大專以下學歷的員工占70%,這表示員工學歷普遍偏低,且平均主義現象嚴重,員工產生不公平感導致員工流失率上升。第二,激勵和約束機制不規范。維也納沒有完整的員工激勵和約束機制,高能力員工認為自身價值得不到實現,工作潛力得不到有效激發,對未來工作前景希望小,員工流失率高。
三、相關理論及契合度論述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需求可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等。生理和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正如本文中通過工作獲得薪酬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員工在進行離職時首先考慮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然后選擇是否離職,離職可能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對更高需求的追求。社交的重點在于溝通交流,通過彼此溝通可以使組織更具凝聚力,提高組織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因此如果組織管理僵化,員工處于不融洽的組織關系中,工作滿意度低,沒有歸屬感導致員工辭職意愿強烈。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通過努力工作,激發潛能,是在組織和個人目標達成一致前提下,自我價值的實現。各需求可以交叉重疊,若需求得不到滿足,會產生員工流失。
(二)中松義郎目標一致理論
中松義郎認為:“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不統一會對工作效率產生影響。”二者差距越大,個人能力越難以得到發揮,員工面對這一差距往往選擇離職或努力接近目標,正如本研究中維也納大多數員工和組織目標不一致時,離職意愿強烈。
(三)學習型組織理論
彼得圣吉提出學習型組織理論,即共同愿景、團隊學習、改變心智、自我超越和系統思考。共同的愿景強調成員和組織目標統一性,團隊學習強調忠誠團結,改變心智強調對文化的認同感,自我超越強調職業生涯的規劃,系統思考強調組織制度的建設。正如本文中,大多數員工對于企業文化不了解、目標不一致、員工學歷普遍偏低、對于組織氛圍和組織凝聚力不認同、組織薪酬制度和組織制度設計等不滿意,導致離職意愿強烈流失率高。
四、避免員工流失的建議
(一)幫助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需要是最高階的需要,幫助員工進行職業生涯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人才流失。所以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適度給員工分配極具挑戰力的工作,在工作中適當放權,給予員工一定自主權,可以使得員工有效實現自我價值。所以首先應該分析影響員工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因素,然后對因素進行整合管理,使得員工個人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實現高度契合,最后創建學習型組織氛圍,實現共同進步。
(二)建立公平完善的激勵制度
根據雙因素理論,公平完善的激勵制度有利于減少人才流失,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建立靈活的等級薪酬體系。建立靈活的薪酬等級體系,考慮員工的學歷水平和技能等級,增強優秀員工的優越感和滿足程度,使優秀人才感到付出有所回報感到公平。對于學歷較高的員工實施較高的初始工資制度,對于專業技術人才,例如具有較高外語水平或專業技術員工,給予津貼補償。然后,優化績效和福利體系。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高工資水平可以實現員工的基本需求,但福利激勵政策卻可以使員工自我價值得到實現。采取績效與薪酬掛鉤制度,既滿足雙因素理論的激勵要求,也可以幫助員工實現中松義郎所強調的目標一致理論,實現對組織的認同和員工歸屬感,建立一套由短期高薪激勵、長期晉升激勵和福利組成激勵體系,實行年薪和補充養老制度,使得員工績效和組織利益緊密結合。最后,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根據馬斯洛和雙因素理論的要求以及結合金繼剛(2005)所認為的:“績效=F(能力+激勵),績效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等學者的觀點。[3]實行以學歷為基礎的崗位工資,配合員工招聘計劃,建立合理且富有競爭力的激勵體系,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約束機制。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第一,營造良好組織氣氛和企業文化。陳小敏(2001)強調:“組織中物質留人重要,但情感留人是關鍵,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組織氛圍,可以增強員工對組織的依戀程度。” [4]企業應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但也應該參考學習型組織理論的要求,強化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時不斷創新,打造“家文化”,不僅顧客感到溫馨,員工也可產生依戀感和歸屬感,避免人才流失。第二,建立學習型人才成長機制。不僅是技術技能的創新還有思維觀念的創新,增強對組織文化的認同和工作積極性,避免員工流失。
【參考文獻】
[1]溫風國,孫霞.試論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及應對策略——山東省某集團公司案例分析[J].科技資訊,2007(05):167-168.
[2]譚玲.MBA教育中心我國星級酒店員工流失現象探析與對策研究—以浙江省R酒店為例[D].重慶理工大學,2014-3.
[3]金繼剛.用組織行為學理論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J].特區經濟,2005(04):256-258.
[4]陳小敏.從組織行為學角度探討聯通如何留住人才[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0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