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偉
【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交通行業也實現了進一步的發展,以此同時,各種類型的交通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這個大背景下,地鐵等公共交通得到了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诖耍疚氖紫葘㈥U述影響地鐵行車安全的主要因素,然后分析乘務專業在地鐵行車安全中的作用,最后探討了地鐵乘務工作中行車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以及新技術在體系中的應用。
【關鍵詞】地鐵乘務工作;行車安全保障體系;建立
【中圖分類號】U293.6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持續加快的過程中,交通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國外治理交通擁堵的政策主要偏向于從運輸裝備方面提升交通服務能力,其中最有效的一個措施就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而對于我國來說,公共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問題的一種主要方式,尤其是近年來,地鐵已經在各大城市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與應用,像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地鐵出行量已經高于公交出行量,按照“十三五”規劃的相關內容,預計在“十三五”末期,北京地鐵每天的平均客運量會從1100萬增長到1850萬人次,這也就表明了,地鐵已經成為公共交通的主要載體。因為地鐵的客運量大、設備價格高,所以,它的行車安全與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的安全穩定直接相關,稍微的一個疏忽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但是,從目前來看,地鐵的安全保障體系并不夠完善,沒有成體系的監控、判斷、指揮與處置機制,從而導致地鐵的運行安全保障存在隱患,而乘務工作是監護列車和防范危險的最后一關,是地鐵行車安全中的重要一環。所以,建立健全與完善的乘務行車安全保障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響地鐵行車安全的主要因素
在地鐵的日常運營過程中,會對行車安全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包括人、設備以及環境。人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生理與心理因素、違反法規等方面的影響。設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車輛、信號與線路的影響。環境的影響則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但是,在這幾方面的影響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大多數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所以,必須要建立健全的防控體系來控制人為因素的影響。
三、乘務專業在地鐵行車安全中的作用
乘務工作是列車運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是列車運行安全的守門員。乘務人員在工作中必須掌握列車的基本構造、性能,具有一定的故障處理能力,熟悉運行線路基本設施情況。乘務工作是地鐵運行的重要環節,它與人、車輛、運行環境關系密切,負責駕駛列車運行、監護列車狀態和軌道區間的情況,確保列車的安全正點。乘務工作的任何疏忽都會造成大面積傷亡、設備和資產損失、交通延誤等影響。因此,乘務工作在確保地鐵列車運行安全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地鐵乘務行車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
在乘務工作中把先進的技術與科學的保障方法相結合,從地鐵行車安全的系統性、復雜度出發,著眼于管控人、設備、環境來構建保障體系,通過建立分析—預防—指揮與保障—總結的一套保障體系有效規避不安全因素。這一體系主要是在分析影響行車安全因素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的教育、預先布置、組織保障、與其他單位溝通協調及新技術的應用相結合有效把好行車安全的最后一關,并在后期進行不斷地總結、完善與提升。行車安全保障體系如圖1所示。
乘務行車安全保障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危險因素的分析預測。通過研究自身線路車輛特性、環境特點及人員層次,確定地鐵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危險點及已發生問題的后續影響,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體系措施。b.危險因素的預防。根據前期分析結果展開對乘務員的警示、有計劃的業務培訓、相關提示設備的設置以及在重點部位和隱患點布置保障人員等有效預防危險的發生,有效的預防比后期治理更簡單有效【1】。c.特殊情況下的指揮與保障。遇正線或者車輛段發生影響列車行車安全的突發情況,首先乘務管理部門應該及時通過自動列車監控系統(ATS)、監聽電臺、移動監控設備等了解現場情況,然后通過電臺指揮列車的運行和突發情況的處置。其次,乘務管理人員可從事先部署的保障點前往現場進行指揮和處置,根據預案和現場預判組織應對措施,針對人身傷亡、車輛和設備故障及環境因素等情況進行處置,在處理完畢后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對列車運行秩序影響較大的節點進行疏導:①對延誤較大列車進行關注,必要時由專人上車協助乘務員相關作業,有效提高列車運行效率;②管理人員運用ATS實時監控列車運行,指揮列車運行,有效與各單位溝通,部署人員到關鍵位置指揮;③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盡快開通正線,減少突發情況對行車安全,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影響;④保障完成后的總結。當保障完成后,應針對相關保障細節進行梳理,總結經驗教育,對不合理的節點進行調整,使得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
五、地鐵乘務工作行車安全保障體系中新技術的應用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傳感器、計算機等多種新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地鐵運營過程中,從而更加有效地保證了地鐵的行車安全。在乘務工作中,主要運用實時更新的信息提示系統,用以提醒乘務人員列車交路、注意事項、突發狀況及應急措施,確保信息高效傳達,避免由于信息不暢造成次生影響。此外,通過視頻通訊系統實現對特定列車監控,準確掌握現場狀況,與乘務員進行溝通,進行實時指揮。此外,還可通過列車自動監控系統(ATS),列車監聽電臺實時對列車運行狀態實時掌握,當發生影響運行安全的情況第一時間反應,收集信息、快速處理,將影響消滅在萌芽階段。新技術在運營保障體系中的應用使得地鐵運行安全保障更加有力【3】。
六、結束語
總之,在地鐵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乘務工作在地鐵行車安全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建立健全行車安全保障體系,并通過科學的理論、先進的設備、高效的運作與指揮相結合來防范安全隱患,以此來保證地鐵的行車安全。
【參考文獻】
[1]王哲.新時期下關于地鐵乘務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4).
[2]吳賢國,黃艷華,劉惠濤,張立茂,吳克寶.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地鐵線網脆弱性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4).
[3]楊成,王佳偉,范文博,呂雪.地鐵線網結構對連通可靠性影響評價[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