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紅
【摘 要】在我國大力發展教育的過程中,我國民辦學校也獲得了巨大發展。但在新時期下,我國民辦學校還需要通過進一步強化自身內部控制能力,優化內控效果,才能推動學校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從簡單說明現階段非我國民辦學校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實際問題入手,結合筆者多年工作實際,嘗試對如何在民辦學校中有效構建內部控制體系進行簡要分析研究,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理論參考。
【關鍵詞】民辦學校;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對策
近些年我國民辦學校得到了持續發展,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究其根本還在于我國大部分民辦學校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極大地影響了民辦學校的內部控制與監督管理,進而導致資金違規使用等問題頻出。為此,本文通過重點探究民辦學校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對于改善當前民辦學校內部控制現狀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為其他民辦學校的內部控制給予相應理論指導。
一、民辦學校內部控制現存問題分析
(一)缺乏良好內部控制環境
當前在我國絕大多數民辦學校中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例如在部分民辦學校的組織結構上,除了設有董事會,負責對其內部各項事宜進行統籌管理外。還依次設置了副正副理事、名譽董事等在內的若干領導職位,職位冗雜且人員缺乏較高的專業勝任能力,特別是內部控制部門的缺失,為內控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造成了一定阻礙[1]。而即便成立了相對獨立的內部控制部門,部門人員也大多來自于其他各工作崗位,但其在內部控制方面普遍缺乏較高的專業性。加之民辦學校欠缺對內部控制人員的重視和長期培訓,因此同樣也不利于民辦學校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獲得更優的內部控制成效。
(二)內部控制流程尚不完善
從內部控制流程的角度來看,現階段部分民辦學校中還存在較為明顯的內部控制流程不完善的問題。以某民辦學校為例,其在課桌椅、教學設備等物資采購中,直接由校領導決定具體供應商,而在對采購物資進行審核中,管理人員也大多只是簡單對物資數量進行清點并對其中部分物品質量進行抽查,但具體做法、審核標準等并未在學校中予以明確規定。在資金使用方面,學校資金大多來源于學生學費、銀行貸款等,學校融資渠道較狹窄且因長期關注教育管理工作忽視對學校融資籌款能力提升的重視,因此使得學校缺乏良好的資金結構。而學校在資金使用方面也并未形成完善的信息公開披露機制,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等人員難以充分掌握學校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因此容易對學校資金使用的有效性產生質疑。
(三)內部與外部監督不平衡
在眼下我國部分民辦學校中尚未專門建立內部監督部門,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未能定期根據民辦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內控需要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計劃以及執行報告,因此極大地影響了高校內部控制工作成效的優化提升。而在外部監督中,政府的監督管理力度較為有限,加之民辦學校鮮少會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披露機制,使得社會公眾難以真正參與到民辦學校的內部監督中,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的不平衡,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辦學校內部控制成效的有效提升。
(四)風險評估防范機制缺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我國諸多民辦學校中還缺乏較高的風險防范意識以及完善的風險評估與防控機制。例如在部分民辦學校的內部控制中,雖然學校財務一直以來受到較大關注,但由于其中許多細節如報銷、采購等并未涉及到,校領導一權獨大,學校其他教職人員也缺乏相應的風險防范意識與專業能力,因此容易使得學校忽略對眾多風險點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學校并未遇到特大惡性事件,容易導致學校領導與管理人員產生僥幸心理,忽略對學校財務風險、突發狀況的應急響應等方面的重視,這也為學校中出現職權濫用等問題提供了可乘之機。
二、構建民辦學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對策
(一)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1.優化內部組織結構
在積極構建民辦學校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其內部控制環境進行相應優化。考慮到民辦學校自身的特殊性,在其內部組織結構的優化中,應當采用分層設置的方式依次設置決策與執行機構以及監督機構。以北京市山谷為例,在該民辦學校中由校領導與合作學校如加拿大劍橋國際學校等當中的校董事共同成立董事會作為決策機構,負責完成各項內部控制決策決議的科學制定,而具體執行工作則交由學校高層管理人員。同時還在校內專門成立內部監管部門,通過積極將三個機構進行有機結合,令各機構相互制約,從而可以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因此對于其他民辦學校以及非營利性企業,其也可以參照這一形式建設內部組織結構,利用優化的內部組織結構為民辦學校有序開展各項具體內控工作提供便利。
2.培育內部控制人才
在民辦學校內部,可以通過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等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對內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并通過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召開網絡視頻會議,圍繞內部控制進行在線討論、學習,鼓勵其主動結合自身實際對如何在民辦學校中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建言獻策,對其中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采納,從而使得企業全體工作人員均可以加入到內部控制工作中[2]。其次,民辦學校還需要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定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參加有關內部控制的專業學習與培訓,使其可以主動轉變自身工作觀念,不斷汲取更多先進的內控理念與控制方法,進而有效提升自身內部控制專業能力。
(二)完善內部控制流程
1.注重加強預算管理
首先,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全面搜集整理與民辦學校相關的財務信息,真實掌握企業實際財務與資產情況,利用真實可靠的各項財務數據為民辦學校的預算編制給予必要參考。其次,需要充分結合民辦學校的具體工作計劃,將其與預算編制進行相互結合,對各項非營利性項目收支進行細化與合理安排。以上海民辦西南高級中學為例,其通過對年度內學校從政府等各渠道接收的固定資金來源進行有機整合,隨后立足學校與偏遠地區開展的教育扶貧項目制定了相應的資金使用方案,并及時上報學校工會、董事會等進行審議批準,從而對資金的使用規劃進行統一明確。此外,考慮到在部分特殊情況如校內學生患有重大疾病時,該年度學校將會接收來自社會各界的大量捐贈資金。同時考慮到重大疾病具有一定突發性,因此學校還對該類資金使用的審批流程進行相應精簡,使得預算計劃能夠得到切實執行,資金得以真正發揮應用效用。
2.完善資金使用制度
民辦學校有必要對資金使用制度進行相應完善,這也是其落實內部控制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求在民辦學校中建立健全資金核算體制,并運用專人專管的原則委派相關工作人員負責認真完成各類資金的及時錄入記賬,每日按時完成資金結算并將賬面余額同實際金額進行認真比對,確保賬實完全相符。每月或每季度按時盤點校內留存現金,而對于民辦學校的銀行存款,則要求其將所有賬戶信息對外公開,嚴禁民辦學校單獨私設銀行賬戶。另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下民辦學校可以通過積極運用各種智能監控工具,對各項目資金使用動態、資金使用量等進行全程自動監控管理,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對資金使用合理與否進行嚴格審查,從而確保資金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3.強化信息公開披露
民辦學校可以通過積極運用內部局域網以及其他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專門的信息公開網絡平臺,對其內部的財務信息、工作計劃、董事會變動等各項信息進行及時公布,便于企業內部人員以及廣大社會公眾參與到民辦學校的內部控制與監督管理中。在該平臺中,還需要設置相應的查詢功能,使得用戶可以隨時了解各項目資金的流向、使用計劃等信息,從而在有效保障資金得到合理、充分利用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加強信息公開披露的方式提高非營利性內部控制的公開程度與透明度,使企業能夠具有更高的公信力[3]。
(三)平衡內外監督管理
1.建立健全內控機制
在民辦學校的內部監督中,其需要主動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委員會或是內部控制部門,確保內部控制具有較高的獨立性。由專門的內部審計或內部監督部門負責執行各項具體監督程序,確保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例如在上海文來中學通過專門成立審計委員會,令其與學校理事會、學校工會相獨立,由內部審計委員會負責定期開展學校各財務狀況的審計工作,及時對外公開內部審計報告并公布審計意見。在內部審計委員會的嚴格監督管理下,可以及時發現學校中是否存在違法亂紀現象并對其進行相應整改,保障內部監督的有效落實。
2.多渠道的外部監督
為進一步強化民辦學校的內部監控,其同樣需要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外部監督管理。一方面,民辦學校可以積極通過各種媒介如報紙雜志、網絡等對公眾意見進行廣泛采集,在積極與媒體展開協同合作下,借助媒體強大的傳播力度對民辦學校自身進行大力宣傳,同時也借助媒體的監督與輿論引導作用,配合學校共同完成內部控制工作。另一方面,我國民辦學校也可以積極學習國外同類型優秀民辦學校在內部控制方面的先進經驗,主動接受外部獨立第三方監督。例如我國各大民辦學校可以通過積極開展外部審計公開招標,聘請專業的外部獨立審計機構,利用其各項專業優勢資源在完成企業財務審計等工作的基礎上,將其與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有機結合。
(四)加強風險評估防范
1.準確識別存在風險
完善的民辦學校內部控制體系中應當包括有效的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這也要求學校內部控制工作人員可以主動樹立起較高的風險防范意識,結合學校各項業務流程與實際情況,對其中存在的風險進行精準識別。例如針對民辦學校招生業務存在的漏洞,其極有可能出現外界負面評價這一風險,故而需要將其及時歸類至聲譽風險類中。對于校內教職人員因缺乏較高安全意識或是未能嚴格按照工作守則出現失職、瀆職的情況,則此時學校將極有可能面臨運營風險。通過對風險類別進行有效區分,并確定具體風險成因與驅動因素,制定出相應的風險清單,使得民辦學校可以更好地完成風險識別,為后續風險評估與防范方案制定奠定良好基礎。
2.合理制定風控方案
根據風險清單中的相關內容,民辦學校需依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影響程度,在對風險進行科學排序后,對當前高校已有的風險防范措施進行評估,如果措施可以有效應對相應風險,則可以繼續實施。否則,民辦學校中的內部控制人員則需要根據具體風險類型,有針對性地建立相應的風險應對計劃。在此過程中,其可以通過主動借鑒其他同類型民辦學校在相關風險應對中的成功經驗,在與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下,構建科學合理的備案機制,從而幫助民辦學校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優化內部控制成效。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于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針對其目前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乏良好內部控制環境、風險防范評估機制缺失、內部與外部監督失衡、內部控制流程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還需要各民辦學校通過充分結合自身實際,在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要求下,通過主動營造良好內控環境,同時加強內部與外部監督等方式,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從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應有效用,促進民辦學校在新時期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武紅波.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效率——基于價值目標與治理結構的視角[J].新會計,2018(06):11-13.
[2]韓瑜.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審計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7.
[3]龐亞琦. 我國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和信息披露[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