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瑋
【摘 要】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深遠影響,文史類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中,并未真正意義上實施相應的改革。在文史學科的課堂當中,創新性的教育模式就是讓學生轉變往固守的學習方式,勇于采取全新的方法,在有效積累更多相關知識的同時,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事實上,創新就是學生不依賴其他人學習的過程。此種創新性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在文史類教學課堂中,提高學生創新性思維的認識,通過有效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來實現改變當前教育現狀的目的。
【關鍵詞】文史學科;創新性教育;改革;發展
在整個教育模式中,為了更好的改變以往固守的教學模式,并轉變落后的教育理念,就非常有必要在改革教育中采取創新性教育。在文史類學科中,創新性教育不但需要學生充分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還必須要積極的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而且這其中還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教育理念的灌輸。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此在文科課堂的教學中,就需要教師以講授相關知識為基礎,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真正的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文史類學科當中,同樣需要學生充分的認清當前的學習情況,要積極地實施創新,爭取在教育過程中實施改革,以此讓改革促進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一、分析我國文史類學科創新性教育的現狀
因為文史類的課堂受到過去文史類教育模式的深遠影響,所以更多情況下仍舊實施的是教與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課堂和考試試題的設置中依然存在著理論脫離實踐的現狀。按照以往的教育,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過程中,主要還是以課本為主,而這樣一來,就極易導致在學習時教師的授課手段,還有學生學習的手段不夠靈活,缺乏較高的創新能力,久而久之就對教師的授課還有學生的全方面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故而也無法涉獵更多的知識。事實上,在人們的下意識當中,認為只有理科才有創新的必須。在此種錯誤的學習理念下,就導致文史類學科無法充分的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最終實現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基于此,在文史類的教育過程中要大力的推廣創新意識,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在教育革新時,要積極實施創新性教育,改變以往固守的教育思想,培養全能型的教育人才,改善文史類學科在創新性教育存在的諸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二、文史類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一些學校仍舊存在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
因為受到傳統思想的深遠影響,所以大部分人認為,創新無關乎文科生。此種創新理念就對文史類學生的教育問題產生了不良影響。本文通過對文史類學生在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實施研究,發現對此種學習觀念的改變是非常有利的,不但如此,還能夠加強文史類學科教育。所以就非常有必要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如因為受到以往教育“偏科”思想的深遠影響下,所以大部分學校仍舊存在著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在學校實施教育時,加大對人文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廣文化素質教育,吸引越來越多的教師來校任職,從而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增強人文氛圍,擴大文史類學科教育的影響力。在教育過程中要盡可能的拉近文史和理工之間的距離,有效的改變人才和知識這兩者培養的現狀。牢牢抓住教育理念,搶占先機,并積極的踐行文史類學科教育方針,有效的打破當先教學存在的現狀,轉變重理工輕人文的固守思想。
(二)學校教育仍舊以應試教育為主
在整個教育當中,各個學科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在當前的教育現狀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應試教育仍舊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并且以升學率作為衡量文史類教育發展的標準。此種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在文史類學科教育當中,教師在教學時有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教育理念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學習的學習方式。事實上,歸根結底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不依賴其他人實施思維和相應的判斷。基于此,在教育過程中就需要大力推廣創新性教育,實施綜合發展的目的,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此種學習模式并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這樣才可以實現發展教育的目標。
三、培養學生在文史類學科中的創新能力的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由此開始需要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基于此,為了提升學生在文史類學科當中的創新水平,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著手于如下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在文史類學科中的創新能力。
(一)實施創新教育
在教育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需要學校在對學生實施教育時,采取創新教育課程的學習。在學科中積極培養學生創新的認識,并在學校內開展科學普及活動、舉辦科技展覽活動等,讓學生在課堂內外活動當中,可以更好的實施創新教育的培養,提高文史類學生的創新認識和創新水平。
(二)借助多媒體實施課堂教育
在文史類學科課堂當中,通過采取多媒體數字化的方法,從而活躍課堂上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并在不斷在交流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認識,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取更科學的方法,另外積極的豐富教學形式,在思考時形成與眾不同的觀點,不斷地深入開發,最終得以形成創新性的教育模式。
(三)提倡學生獨立寫作、自由寫作
獨立寫作、自由自作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實施創作,此種觀點主要著重個性化寫作。在寫作時,教師可挑選一些比較好的文章,還有整理出寫作方面的方法,以方便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增強對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在文章當中看出作者特有的思維方式,這樣能為讀者帶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要密切的聯系文史類學科的特征從而實施更好的突破,可以較好的改變以往固守的思維方式,在不斷的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勇敢的實施創新,促進此種創新性教育得到有效的發展,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還能夠拓展知識面,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在不斷的探究中實現長足的發展,最后在創新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結束語
本文就在創新性教育當中的革新發展,通過研究文史類學科知識,提出了如何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創造性的人才,增強諸多方面教育。而要想改變以往以應試為主的教育手段,就需要提高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聯系的重視,在文史類課堂當中實施積極的革新,大力提倡全新的教學方法,在學習時,教師和學生之間要盡可能的多交流心得體會,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擴大教師授課的知識領域,采取更為全面的教育,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文史類學科教育過程中,提高對創新的重視,可以為培養更高層次的人才付諸自己的一己之力。注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意識,健全教學手段,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柳懿.文史哲會通的人性自覺與中國哲學史的重寫[J]. 文存閱刊, 2017.
[2]夏彩蘭.文史結合 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 教育教學論壇, 2017(31):265-266.
[3]李乖寧. 論“互聯網+”背景下文科大學生的創新教育[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