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瑩
【摘 要】任何一種思想、理論都不會憑空產生。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總結中國古代各家治理國家思想以及當代中國領導人的思想,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形成一套適合國家發展的思想體系,并在治國戰略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關鍵詞】胡錦濤;治國理政思想;理論來源
一、經典作家的治國理政思想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解放思想
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就提出了“人的解放”問題。指出“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馬克思、恩格斯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制度進行了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深刻批判,為國家管理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無產階級革命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這樣表述,在消除了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之后的共產主義社會“自由人聯合體”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二)列寧關于國家的思想
列寧作為領導俄國共產黨進行執政實踐活動的第一人,面對當時復雜的國內社會經濟政治形勢,結合馬克思主義對國家管理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系列創新性思想,為后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列寧認為民主是一種國家形式,法治對于國家的治理尤為重要。他始終強調要重視法律的權威,主張國家領導人和公職人員都應該帶頭遵守法律,那么首先就應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作風,這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保證。
二、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政思想
(一)儒家的“仁政”治國思想
儒家思想由春秋末期孔子發起,后經戰國中期孟子的不斷豐富,一直到荀子得以壯大發展。馬克思說:“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比寮宜枷胫腥诵哉?,正是其治理思想的邏輯方向??鬃悠涔芾淼娜纸洝跋扔兴?,赦小過,舉賢才”[一直影響深遠??鬃又赋觥凹核挥鹗┯谌恕保笕藗冏约翰辉敢庾龅氖虑椴灰獜娂拥絼e人身上;孟子指出“人皆有不忍之心”,表明人性是善良的,看到別人有危險,一定會去幫助;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指出人幫助你也是虛假的,因為幫助里面一定會存在著利益關系。這些思想無論都表明自我修養和外部的教導是分不開的。儒家思想的“重人”是中國傳統管理的一大重要內容,獲得廣大百姓的信任,也就是獲得民心,這才是治國的根本,要想獲得廣大百姓的信任,就要從百姓的角度出發,為百姓謀取生存根本,滿足其需求。
(二)法家的“法、勢”治國
法家的思想相對于儒家顯得更激進、更嚴格,儒家施行“仁政”治國,法家則主張“法、勢”治國。法家是先秦時期的一個重要派別,法家國家管理思想以法治和政治思想為核心,并提出了富國強兵、依法治國、獎勵耕戰等一系列重要思想,韓非子認為“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勢者,勝眾之資也”,“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法家倡導應以強力獲得戰爭的勝利獲取疆土和資源,發展生產力,并采取法律的力量形成上下尊卑的思想觀念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官府統治百姓,法律是百姓所必需遵循的準則,而君王獨攬大權,形成君者法也的局面。法家的國家管理思想除了采用強力之外,還注重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在行使法律的國家里也應遵循“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守自然之道”“因道全法”的準則,這也表現出法家思想受到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影響,對于國家的發展,不僅僅是有法律的絕對約束,君主的絕對控制,還有重視事物發展的道法思想的一面。
在法家看來,歷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社會也是不斷前進的,歷史的發展也是在人們不斷摸索中前進發展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國家也要更加發展,思想就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不能因循守舊,不然會導致國家的衰敗,歷史的倒退,法家思想為胡錦濤治國理政思想提供指南,在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應結合國家特征形成適合國家發展的思想。
(三)道家的崇尚自然、無為而治
老子繼承了古代先賢的思想精華,并發展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百家思想中的道家學派。同儒家、法家學派一樣,道家學派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思想文化體系。老子認為人要遵循自然之道,這一表述要一分為二,一方面是個人養生方面,另一方面是國家管理方面。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也者,動不見其形,施不見其德,萬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極”。突出表現老子對待國家的思想,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它無影無形,卻又能支配萬物,其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老子希望統治者能夠關注百姓的疾苦,解放人的天性。人的天性是淳樸的,人們不應因外部復雜環境的影響,而迷失自己原本淳樸的心智,導致自己身體受到污濁環境的影響造成不適感,一定學會自我約束,以保持自己淳樸的天性?!暗婪ㄗ匀弧笔堑兰宜枷氲幕A,在此思想基礎上又提出的“無為而治”思想,是老子樸素辯證法的思維方式,也是道家國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中國傳統的國家管理思想指導我國領導人注重百姓疾苦,順應百姓發展,這樣國家才能更加強盛。胡錦濤同志正是深刻理解了中國傳統思想的精華,成為人民擁護的領導人,正是這樣一位愛國愛民的總書記,帶領國家走向輝煌。
三、當代領導人的治國理政思想
(一)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結合到一起,對國家治理思想方面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通過不斷的實踐、思考和總結初步形成了適合國家發展的思想,對胡錦濤同志關于黨的執政思想的產生提供了寶貴的理論依據。
國家治理能力的落后是近代中國飽受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實現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是廣大人民的共同心愿。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建設過程中,毛澤東同時圍繞“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政權、如何建立和鞏固國家政權”的思路,探索適合國家發展的治理思想。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寫道:“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就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國,這就是我們要造成的新中國”。
(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帶領下我國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會恢復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打開了中國建設的新局面,開辟出適合中國發展又符合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中國共產黨又一次面臨嚴峻的考驗,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認真總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教訓,在新形勢下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逐漸形成適應國家發展的治國理政思想。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8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