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敏
【摘 要】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結晶,讓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能夠傳承五百多年。然而,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藥和火器的采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司南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于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火藥武器由此誕生。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藥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同時明朝還積極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從17世紀開始當西方國家利用司南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清廷統治者卻開始對外實施徹底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后于西方各國。
【關鍵詞】四大發明;傳播與進步;我國;西方
一、四大發明的出現及對中國的貢獻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國家,應農業發展的需要,古代勞動人民開始觀察天時及地利,并將自己觀察所得的理論書寫下來以供后人閱讀與借鑒。為了更廣泛的讓自己的理論為大家熟知,造紙術與印刷術應運而生。
紙是可以用來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制品。在蔡倫改進造紙術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將文字記錄在木樁、龜甲獸骨上,但這樣記錄的文字不易保存,所以人們不斷的尋找新的記事工具。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絲棉制品就已經十分普遍,普通人家也可用得起了。因此,人們開始用絲綿、竹簡等來書寫記事。但絲綿品人們更多的用在制衣上,書寫更多的使用竹簡。而竹簡笨重,有時一篇簡單的文字都需要大量的竹簡來記錄,就如西漢時期,有一次東方朔給漢武帝上奏疏,一封奏疏用了六十多塊竹簡來寫,商朝的時候都是用小車來拉的,這樣就很不方便了。紙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明出來的。在最初的時期,主要是用樹皮和破布作為原料來造紙。當時的破布主要是用苧麻和大麻加工而成的,表面松散且不平滑,而且由于造紙術尚處于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以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并不適宜于書寫,一般只用于包裝。到了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利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等廢棄物經過浸泡、攪拌、打漿、干燥等工藝的反復試驗后制成了“蔡侯紙”。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后,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人們想要傳閱古籍、傳達思想使用的還是手抄的方式,這種方式速度慢還費時費力,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到了隋唐時期,人們在刻印章的啟發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到了宋朝,隨著宋明理學的漸漸興起,書本傳閱的社會需要逐漸增大,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刻版費時費工費料不說,有錯字還不容易更正。因此,漸漸出現了活字印刷術。
自從發明了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勞動人民可以更廣泛的與人分享自己的勞動經驗,從而使得我國的農業更加的發達,封建專制的小農經濟的發展逐漸覆蓋了全國。
二、四大發明的傳播及對世界的貢獻
造紙術首先傳入了朝鮮和越南,隨后又傳到了日本,并在公元751年傳入了阿拉伯。造紙工藝在阿拉伯發展壯大以后,于10世紀傳到了敘利亞的大馬士革、開羅、埃及與摩洛哥等地。歐洲人也通過阿拉伯人了解了造紙技術。德國14世紀才有了自己的造紙廠。由于隔海相望,到了十五世紀以后,英國、瑞典、丹麥才陸續有了屬于自己國家的造紙廠。到了17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紙業,隨后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最先將造紙技術帶到了美洲大陸。到19世紀,造紙技術已經傳遍世界各國。
印刷技術也是由中國發明并傳入世界各國的。在中國之后最早出現印刷技術的國家是日本,早在公元8世紀就出現了雕版刻印的佛經了,14世紀又吸納了中國的活字印刷術。隨后是朝鮮,在高麗穆宗時(998~1009年),雕版印刷術由中國傳入了朝鮮,并開始用于印制經書。在木活字傳入朝鮮后,因為木材珍貴,朝鮮人民因地制宜,在木活字的基礎上創造了銅活字。隨后,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經中亞傳到波斯,并于14世紀由波斯作為中轉站傳到埃及乃至歐洲。
大約在12世紀末13世紀初,指南針傳到阿拉伯,然后又經阿拉伯作為中轉傳入歐洲,在經歐洲人民改造成旱羅盤,再于明代時經日本傳回我國,在鄭和下西洋時起到了重大作用。
早在八、九世紀時,硝石也隨著醫藥和煉丹術的知識一起,由中國傳到阿拉伯,被稱為“中國雪”或“中國鹽”。當時他們僅知道硝可以用來治病、冶金和做玻璃,并不知道它還可以用來制作炸藥。在制成火藥后,人們僅知道火藥可以用來開山采石,直到成吉思汗西征,火藥武器才通過戰爭傳到阿拉伯國家,從而使阿拉伯國家掌握了火藥武器的制造和使用。而隨著阿拉伯人與歐洲的一些國家的長期戰爭,制造火藥和火藥兵器的技術開始擴散到歐洲各國。
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對于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印刷技術傳到歐洲,加速了歐洲社會發展的進程,它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提供了條件,也為現代社會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而指南針傳入西方以后,西方國家更加積極的進行有計劃的海外探險。在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術的配合下,造成西方一連串的海外探險。在各國的競爭下,新航線、新大陸逐一被發現,讓歐洲人在短時間內看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與民族,進而促使歐洲人不再“閉門造車”,而是開始以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民族與文化,并與本土文化進行交流與融合,發展出了新的文化。而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歐洲,“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奴役的政治關系起了變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墻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i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同歸于盡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的精銳的火炮在歐洲的工廠中制造出來,裝備著威力強大的艦隊,揚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ii ”中國的火藥推進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三、科學和近代工業革命于西方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古代,雖然對人類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由于我國古代社會是中央集權制官有經濟主導的私有制的農業經濟社會,統治者為了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在政治上:極力壓制商業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在國內設置重重關卡,而且到了明清時期,封建專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會動蕩,生產遭到破壞;在經濟上:原始的農業經濟仍是經濟體系的主體,商業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資本主義基本上被扼殺在搖籃中,即使是農業的發展也隨著各個朝代的不斷更替變換而時斷時續,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視,末期就受到嚴重破壞;在文化思想上:科舉制度在其后期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弊端,特別是八股取士更是極大的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到了明朝中后期,其實在民間個別地區和個別生產部門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在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自然小農經濟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到了明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擅政,殘酷地迫害異己、鎮壓人民。土地集中達到驚人的地步。連年的災荒下,統治者仍然不斷加重對人民的賦稅剝削,導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的環境下資本主義自然不會得到發展。況且,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隨著農民起義和清兵入關,朝代的更迭勢不可擋。連年的戰火,使得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所以清朝的前幾位君主要做的是恢復經濟,安撫民心,而不是不現實地去發展資本主義。此時,作為國民支柱產業的農業經濟就至關重要了,所以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在拼盡全力地走重復的封建主義道路,這或許是一種無奈之舉,但確實是解決當時頹敗的國情的最佳方式了。到康熙執政的后期,農業經濟復蘇,其實這個時候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好時期,但是清朝統治者目光短淺,九龍奪嫡,官場風云變幻,光顧著內斗的他們放棄了對外發展的好機會,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再加上康熙晚年太過注重名聲,清明的雍正在位時間太短就換上了好大喜功的乾隆,使得腐朽的封建制度仍舊沒有被廢除或限制,八旗貴族能力一代不如一代,還大力欺壓平民百姓,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極其緩慢,直接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以至于到工業革命時期,中國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所以,第二個原因也呼之欲出,那就是清王朝奉行閉關自守政策和沿襲一些不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腐朽的封建政策,導致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
而在西方國家,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的狀況,讓普通人民有機會接觸社會文明,不再是愚昧無知,茫然度日,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藥和火器的采用,打破了教皇執政的社會現狀,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司南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們開始將眼光放到從未探尋過的地方去,從而發現了美洲并實現了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我國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影響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于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火藥武器由此誕生。明朝期間由于內憂外患(土木堡事變和倭寇擾邊)的影響,政府對各種火藥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使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同時明朝還積極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從17世紀開始當西方國家利用司南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清廷統治者卻開始對外實施閉關鎖國政策,還狂妄自大,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由此中國開始落后于西方各國。而到了18世紀60年代,經濟上: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政治上: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正因為如此,即使中國古代取得了很多科技成就,到了近代,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卻率先在西方國家完成。
注釋:
i 《火藥的世界傳播--中國網》
ii 《經濟史21043》
【參考文獻】
1、《中國早期國家性質:中國古代王權和專制主義研究》 李玉潔
2、《絲綢之路》 沈濟時
3、《上下五千年》 林漢達 1979年版
4、《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國戲劇出版社
5、《中國通史》 呂思勉
6、《世界歷史》 何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