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倩
【摘 要】當代社會科技正處于上升階段,對于新聞的傳播增添了各色方式,新聞的傳播速度也隨之越來越快。作為新聞工作者,想要在這個傳播速度極快的時代里更好的抓住時代機遇,為自己獲得更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度,就應該學會提升采訪技巧來提高采訪效率,為更好的順應時代發展做鋪墊。本文就針對處于新時代中采集新聞記者如何提升采訪技巧和在采訪中開拓創新做出探討,為新聞界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提升新聞采訪技巧;新聞采訪者
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交替頻繁錯雜,新聞的采訪形式花樣也逐漸增多,但是在日常采訪中,面對的采訪對象各色各樣,提升采訪技巧和學會傾聽成為當代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獲得有效采訪信息的重要方法。在新聞采訪之前,新聞采訪記者應當考慮到這幾個問題:第一,如何根據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采訪題目和采訪角度與采訪對象進行有效對話。第二,如何抓住時機,巧妙的將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采訪題目更好的融入到采訪中。第三,如何在突發情況中,隨機應變獲得有效信息。提升新聞的傳播速度、方位和范圍,這是裁定新聞采訪質量優良的重要基準。
如今,“互聯網+”模式已經全方位貫穿日常生活中,人們發布和接受信息已不局限在報紙、電視等處,而是通過微博、WeChat、QQ等交流軟件或者是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閱讀新聞APP作為媒介來獲取信息。與此同時,每個人不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發布自己想分享的信息,這擴大了信息的傳播途徑和傳播速度。現在在全媒體時代中,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這也導致了媒體之間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在發布新聞信息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過程莫過于采集新聞信息,采集的優良與新聞信息的質量與效率息息相關。所以,想要在全媒體時代中,打破常規、開拓思維創新新聞采訪模式過程、找尋提升新聞采訪技巧的方法,對于新聞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需要我們新聞采訪者做出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一、在采訪新聞之前,采取方案做出準備
在進行采訪新聞工作之前,做好應對措施和相關采訪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事先準備工作做的好與壞都會直接影響最后新聞定稿和發布,這也是作為一名新聞采訪者必須學會的一項專業工作。在采訪新聞之前,新聞工作者需要了解被采訪者的背景和習慣,還有觀眾對于被采訪者關心的問題和需求進行匯總與分析,整理好自身采集思路,做好模擬提綱以防過程中的突發狀況,這是針對所有的媒體記者在采訪之前做出的要求。在全媒體時代中,除了說做好上面的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外,還需要準備采訪過程中的充滿現代化和先進化的采訪設備。同時,處于全媒體時代中,人們對新聞采訪的效率和質量也大大的提高要求。因此,這就需要對采訪團隊中所有成員進行調整,減少采訪的工作人員(記者),增添幕后人員,在此條件之下,就需要采訪記者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應對突然事件,避免采訪中出現的尷尬。
二、全面提升采集新聞信息的效率
在當今全媒體時代之下,人們想要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而且各種社交軟件的不斷出現對新聞的傳播速度大幅度提升。造成同一事件,誰能夠在第一時間美化和發布新聞,誰就可以占領先機。因此,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只有不斷的提高采訪效率和發布效率才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度與知名度。而且,在現代充滿信息的社會中,很多新聞信息在剛報道出來之后就埋沒在眾多新聞之中已屢見不鮮。所以,這也需要新聞工作者必須擁有豐富的新聞信息采集來源,并且時刻準備好采訪工作,保證在第一時間抵達采訪點挖掘有效信息進行發布,占領先機。
三、提升新聞工作者的觀察能力,從小事中探索出大新聞
如今,想要挖掘出更具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就需要新聞采訪者在日常采訪中爭當有心人,要具有高于常人的觀察能力,關注時事,第一時間內了解中央出臺的各種新聞和政策,更要善于利用當今普遍存在的網絡,如WeChat、微博等各種網絡社交軟件中挖掘出具有信息價值的新聞事件,再通過自身實地采訪,抓住一手資源,從小事中探索出大新聞。但是,這樣的探索觀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存在,而是需要新聞采訪者后天不斷培養和勤奮學習中探索出來。新聞采訪者在自身日常生活中就需要養成從不同角度看一件事的本領。要準備、迅猛的抓住黨的指導方針、政策,要站在政策的最高角度開拓創新,對事件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解讀,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讀者眼球的新聞。就比如說,《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已經分成了幾部了,這部紀錄片從中國的傳統美食文化中進行采訪,報道出各種當地的特色美食,率先推出的《舌尖上的美食Ⅰ》紀錄片,受到了國內外高度的評價,對傳統中國美食文化進行了全方面了解。
四、創新傳統的采訪模式與表達模式
(一)創新傳統的采訪模式
記者這一項職業對于人的心理素質有很大的要求,不停的采訪和對新聞真實性進行深度挖掘還要對采訪對象進行尊重,用充滿善意和人性化的采訪手段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在當今的全媒體時代中,對于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額咯是新聞工作者在開展新聞采訪過程中應當采取更具有人性關懷的采訪方式,這可以提升新聞采訪對象對采訪者的好感,拉進采訪對象和采訪者的距離,使采訪者可以更好的的全方面的真實講述自己經歷,從而打開自己的心扉。而且在采訪過程中,新聞采訪者還需要用心觀察采訪對象的心理狀態和心理反應,一旦出現任何問題終止采訪或者調整采訪方案。比如說,在采訪對象不愿意被采訪時,應做到換位思考,給采訪對象一些時間進行調整,不能強行采訪,否則只會帶來負面效果。
(二)創新表達模式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有一個常讓人容易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表達。新聞采訪者應該具有高情商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特殊的情況下做出隨機應變,以不變應萬變的準備。在以往的采訪過程中,記者都是沉著冷靜不帶一絲人情味的態度進行采訪,語言的表達能力更是生硬,這種生硬的采訪模式讓許多拜訪對象難以接受,也很難適應。如今,大家對于新聞的獲取渠道不斷增加,對于新聞的信息量也大幅度提升,如果所有的記者都用同樣的沒有人情味的口語來報道,很難提起人們的閱讀興趣。如果記者能夠在采訪過程中讓采訪內容有新鮮感,對于采訪也會事半功倍,這看出了采訪者需要在表達模式上下足功夫。
五、結語
新聞采訪是一項比較具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它是連接著采訪者和采訪對象溝通的橋梁。想要提升新聞采訪稿的質量和效率,就需要對新聞采訪人員進行“改造”。創新表達、提高采訪效率和遇事處變不驚的能力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 李書文.全媒體時代新聞采訪提問與傾聽的技巧[J].新聞前哨.2019(03)
[2] 張瀟.全媒體時代對新聞采訪技巧的幾點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