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翱翔 劉萍 游金銘
【摘 要】面對當今國家政策及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與變遷,培養優良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已逐漸轉變為當下時代發展中的重要階段任務,小至個人、學校,大至社會、國家都需要為之而努力。現階段,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空前高漲,創業觀念已經逐漸成為部分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共識,創業在就業方向中的地位邁向了新的高峰,然而在這一形式之下的大學生顯然就創業能力來講,尚無法滿足自主就業創業的需求,能力水平稍顯薄弱,需要進一步鍛煉與強化。基于此,協同開發機制的適時出現對于當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來說,猶如久旱甘霖,受益頗豐。本文就此針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協同開發機制在大學生創業方向上的作用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應的完善策略,以期能為改善大學生就業情況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協同開發機制;研究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所承受的壓力與挑戰是來自多方面的,其中就包含了教育領域,而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問題的關鍵性瓶頸,潛在著許多矛盾與弊端并且表現于方方面面。教學層面上,教育氛圍往往較淺淡,而且缺乏相關的教育資源整合工作;教師儲備層面上,大學生就業指導方面的工作沒有得到落實。“十二五”規劃中,我國曾提出了關于新時期協同創新價值與內涵的相關內容,激起了我國知識經濟發展的又一次突破,時代的進步帶來的是市場對于就業創業的條件更為嚴苛,因此,面對這種形式,全國高校應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大力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就業創業能力的提高,并在此理念上強化學校教育上的注重力與資金投入,以完成協同開發機制的建設目標。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協同開發機制的基本情況
1.高校、企業協同開發機制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提速,國內產業結構也正處于不斷優化的黃金時期,改革進程逐步深入,然而僅就對高校的影響來看,并未起到太大的沖擊作用,高校在高端人才供給方面的效率要遠低于產業結構的優化速度,二者存在較大的差值。盡管當下大多數私立院校正在不斷轉型,向市場需求的培養方向靠攏,并依據實際市場發展趨勢來規劃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課程,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教育方向的轉變難度要遠遠大于市場的發展形勢,存在滯后性,無法實現二者的及時對接,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創業在市場供需方面的比例失調,無法滿足就業崗位與創業需求的標準,高校、企業在協同開發機制中潛在一定弊端。
2.高校、政府協同開發機制
大學生就業創業可謂是當下我國政府部門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根據2014年國家教育部發布的公告,對全國范圍內各高校的就業創業教育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積極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全面落實,采取專項開設的形式,納入學分管理體系之內。除此之外,教育部還加強了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鼓勵措施,例如資金資助力度的增強、創業基礎場地的提供等,從而為大學生自主創就業創業提供更廣泛的便利。然而,盡管我國各高校在就業創業課程與實踐體系上已經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從整體角度來看,仍停留在探索的初級階段。因此,高校政府二者間對接的分歧性,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創業中未能如期實現協同開發機制體系的建立,部分服務體系與政策體系仍有待改善。
3.高校、政府、企業協同開發機制
部分具有實用性質的大學里,由于尚未構建完善的激勵政策,且學生自身也缺乏對于科研技術方面的創新意識,導致學校的科研成效甚微,科研成果也相對落后,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更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再加之政府與高校間缺乏健全的激勵體制,使得大學生創業思想創新進程延緩,存在滯后性,而意識上的落后也決定了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薄弱。另一方面,不同地區政府部門正逐漸籌備創業孵化地基,也構建了完善的服務體制,然而在實際高校合作中,卻屢屢受限于各外部因素,無法全面落實。其次,由于大學生就業創業其開展場地大多是圍繞校園內部而進行的,企業方面也不愿承擔過多的創業平臺建設成本,從而導致高校企業間的協同開發機制也狀況頻出。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協同開發機制的完善策略
1.建立健全與產業發展契合的就業創業體制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與升級的關鍵階段,面對時代發展下的新形勢,經濟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規模日益擴張,同時也對人才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能夠與產業結構相對口的專業性人才,其在就業創業中的效益也就越豐富,二者呈正相關。而若二者在專業性上的聯系偏低,銜接上的差距就會導致結構性失業現象。想要有效預防這種現狀的發生風險,就務必要企業、學校、政府共同作用,促進決策的科學合理化。在這三方中,政府應當發揮其引導功能,企業積極響應與參與,學校加強專業能力的培養教育。在具體措施上,相關部門應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就業能力評審標準,并組成一系列的測試體制,為學生找到清晰的職業定位,好讓學生對自身的能力有良好的把控與認知,從而實現科學的職業生涯自我規劃。同時,還需要對見習制度進一步優化,強化校企合作聯系,以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為基礎,結合學校培養能力,為企業直接提供對口型專業人才,以實現就業率與就業契合度最大程度的提升。
2.建立健全政府與高校的協同開發機制
大學生就業創業不是短期的沖鋒戰,其作為一個系統化的流程,是一場具有長期形式的攻堅戰,這不僅需要個人或某單位、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來共同推進,因此促進政府與高校間的協同開發是必然趨勢。基于此,政府應當加大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激勵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熱情,并參照實際發展需要進行政策上的及時調整與優化。以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建立為例,當政府構建了相應了平臺的建設,就需要隨著國情與政策的調整進行不斷更新與優化,加上政府的影響力,對于大多數學生都有著引導作用,能為學生指引更準確的方向。另一方面,政府還要合理地減少就業創業的手續流程,并適當降低大學生創業上的稅收負擔,而資源方面,要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在整個大學生就業創業推進過程中,最終還需要構建系統化的政府與學校間的協同開發機制,強化政府與學校的合作溝通,共享資源,實現就業創業教育體制的建設目標。
3.建立健全高校與企業的協同開發機制
高效的協同開發機制在學校與企業中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是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舉措,在人才與市場需求的銜接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規劃時,務必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加強與企業間的磋商,綜合雙方所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做出科學決策,使培養方案更加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而企業層面,需要積極為就業創業學生給予完善化的服務,比如舉行一些企業內部運營結構與設備的參觀與培訓活動,強化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儲備力量。其次,在高校與企業的文化合作上,應加強雙方文化交流,邀請合作企業相關管理層為學生開展就業創業指導培訓課程,學校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企業參觀實習,強化學生對企業的了解,也使企業對學生情況有更好的掌握。
【參考文獻】
[1]肖懌.“三位一體”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觀察,2015(10).
[2]楊麗娜,林青,李曉慶.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高校畢業生核心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34).
[3]張紅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內生機制研究——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心理資本的協同作用[J].經濟論壇,2016(07).
[4]王海建.基于協同創新思想的大學生協同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5]金鑫,劉琦.大學生協同創新能力培養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17(01).
[6]張海燕,吳志宏.協同創新視閾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