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
【摘 要】建國70周年以來,學術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史、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未來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拓寬研究領域,打破研究領域的不平衡局面,此外,還應挖掘新的研究思路,體現思想政治教學科自身特色,以有效深化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經驗
一、以各階層群體為研究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史研究
黨思想政治教育史按照各個行業領域內的階層或群體不同,可以分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史、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史、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史等分支學科。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各群體為研究對象的專題史探究取得了很大進展。
(一)關于高校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相關研究
黨對高校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目前取得了大量的代表性成果,研究比較透徹充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管控與建國以來黨對高校師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研究;二是關于建國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相關研究。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相關的著作有:李紅冠等主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臧宏玲主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馬云霞主編的《“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海高教局主編的《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石云霞的《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教育歷史研究》、譚松華主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簡史》、國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編的《高等學校政治工作文件選編》等。
(二)關于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自“三農”問題凸顯以后,學術界對于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越來越關注,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某一時期或新時期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但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大的歷史框架下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比較欠缺,這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在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學科中的地位極不相稱。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張耀燦等的《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新探索——<中國共產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史>評價》、李德芳等主編的《論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是近十年被引頻次最高的學術成果,它對探討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內容與作用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總體說來,學者們大多從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個方面對農村思政工作展開研究,目前為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范圍的界定、對教育主體的性質界定、組織功能、教育客體的界定及其思想素質特點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三)關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的研究
關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的研究,學者們往往以學校、國家行政機關、軍隊等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為研究對象,其中又以對高校思政工作的組織隊伍建設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主要從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大學生社團和學生會組織建設兩方面進行研究,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四)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關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國內學者們分別就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地位、原則、作用等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找出各自側重和強調的內容以及理論相較于前人的理論創新之處,當前探討較多的是關于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學者們主要對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論淵源、實踐基礎、時代背景和現實依據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其中有一些學者側重論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理論淵源,地位與作用、內容著重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目標和方法路徑以及當代價值的問題。但就研究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研究成果不足,研究體系尚未形成,多學科跨學科的交叉研究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有待拓展和創新。
二、建國70年以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經驗研究
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經驗研究視角:一是從黨的發展史的宏觀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二是以某一時刻或某一階段為歷史框架研究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經驗總結,有學者提出,一要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本質特點、客觀規律、優良傳統、經驗教訓等進行總體性研究;二要做系列性的專題研究;三要進行各個歷史時期的“階段史”研究;四要進行專題史研究;五要對典型事件、重要會議做深入的挖掘探討。也有學者提出,研究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經驗,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分析框架,不能脫離思想政治教育主線;要以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程為實踐基礎,不能離開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行概括提煉;要以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為價值取向,總結歷史經驗、服務現實需要。
三、未來展望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與經驗的現有研究來看,學界已經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一方面要打破研究領域的不均衡局面。從研究現狀來看,學界比較關注建國以來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變遷,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涌現出大量反映上述研究的成果。但對其他行業(如企業、農村、社區)、盲點人群(如農民)以及特殊群體(如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的一些其他新階層等)的研究相對薄弱,研究成果較少。對于這些群體如何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值得學界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應打破過去偏重高校與軍隊領域的不均衡局面,把農民及其他階層的思想政治狀況納入研究視野,拓寬具體領域的研究范圍。
另一方面要拓寬研究思路,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自身特色。在中國知網中對題名中含“思想政治教育”的碩博士論文進行檢索,共有79562篇,從建國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博士論文統計情況來看(1949-2019),博士論文的選題范圍廣泛,涉及哲學、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這些博士論文,大致可以劃分為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發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領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他有關研究六個研究領域。就資料搜集的情況而言,這些論文基本都沿著“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教訓”這一研究思路展開。如此眾多相仿的研究思路和同質的研究內容,如何做到學術創新?如何涌現創新性成果?如何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色?這些都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予以反思的學術問題。
總之,開啟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和經驗的總結與分析,是對歷史過程的自覺回顧,有助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進程;同時,通過歷史反思,有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從歷史的發展中找到前進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樹蔭.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進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5).
[2]陳金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視域拓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
[4]韓華.近十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博士學位論文:回顧與反思[J].教學與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