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秀
【摘 要】小班的幼兒由于年齡比較小,對于什么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但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和興趣都是短暫的。況且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尤其是對小班幼兒易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幼兒對數學感到枯燥和乏味。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的數學教學活動呢?下面談談自己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點滴體會。
【關鍵詞】數學教學;幼兒教育
一、抓住幼兒的學習興趣
從幼兒的特點出發,選擇教育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能理解你的教育活動,并能盡快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比如在數學活動《小青蟲》中我選擇了幼兒感興趣的小動物小青蟲來吸引幼兒,活動以開火車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使幼兒能發現簡單的規律,知道火車是按一男一女進行排列的。為后面的小青蟲像火車做鋪墊。教具對比較明顯,孩子們能馬上發現規律,說出規律,讓孩子們給小青蟲寶寶打扮身體,孩子們顯得很開心。孩子們操作時表現也較好,一邊操作一邊會說出青蟲寶寶像誰,是按什么來穿衣服的?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對數學的興趣得到提高。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還應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使各領域的內容有聯系,相互滲透。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游戲活動中學數學
著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說過:“沒有游戲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發展。游戲猶如火花,它點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的生活離不開游戲,游戲又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一種活動,它能給兒童以快樂并從中受到教育。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數學知識的特點,我采用了游戲的教學方法。幼兒在操作游戲規則和動作的過程中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斷推理形成概念的積極思維過程,從而使游戲成為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發展思維的有利方法。它能提高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松自然,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游戲是小班幼兒數學教育獨具特色的強有力的教育手段。
1、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游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隨機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能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松、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據此,我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干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啟發幼兒動腦筋讓餅干“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方形。在區角活動中,小班幼兒喜歡擺弄“娃娃家”的餐具,教師就可以趁機引導幼兒區分碗的大小,把碗和杯子分類擺放;在拼圖游戲中,教師可事先拼好簡單的圖形,制成一張張樣卡,然后讓幼兒尋找相應的圖形片放在樣卡上,并引導幼兒數數、比較多少。此外,結構游戲對幼兒認識大小、長短、形狀也是十分有益的。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著的,如皮球是圓的,手帕是方的等。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如當幼兒帶來各種玩具時,教師可告訴幼兒這些都是玩具。當各種顏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時,教師可告訴幼兒這些都是毛巾,從而初步滲透集合的概念。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餐點、睡眠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活動讓幼兒逐步感知數學知識。如在盥洗的同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對應現象:1個小朋友用1條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是一樣多的,但如果有位小朋友沒有來,就會出現小朋友少、毛巾多的情況;吃點心時,教師可以請幼兒數出自己盤子里點心的數量。如:吃葡萄,教師可先請幼兒數出自己盤子里葡萄的數量,然后問他們每人有幾個,如果再給1個是幾個。當幼兒回答正確時,教師就獎勵他1個,從中滲透到數數的內容。
2、結合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設計數學游戲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操作性的數學游戲是幼兒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并按游戲規則進行的一種游戲。這類游戲通過游戲的主題和情節,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如:“小兔采蘑菇”的游戲,幼兒扮演兔寶寶,跟隨兔媽媽學本領(采蘑菇)從中可以學習“比較多少”、“比較大小”、“1和許多”、“點數4以內的數”等知識。在認識“上下、前后”時,我設計了“捉迷藏”、“逛公園”的游戲,讓幼兒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和小動物,并能完整的講出:“我在樹上找到小松鼠、小貓藏在桌子下”等。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方位詞。幼兒學習“比較長短”、“比較多少”的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回家》、《分果果》、《給小動物送食吃》等教學游戲,幼兒通過在游戲中操作不同內容的教具,不僅掌握了學習內容,動手操作以及觀察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由此可以看出,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幼兒的創造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而不是枯燥的為學習知識而學習。
三、在運動中學數學
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于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對現成的體育游戲進行改編,將數學練習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體育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 改編后的體育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四、運用各種感官的學教學
通過不同感官進行數學學習,發展幼兒對數、形的感知能力。
1、觸覺:“認識圖形”時,我設計了“摸袋子”的游戲。為了使幼兒更好的了解各種圖形,我準備了裝有餅干的袋子請幼兒每人來摸一片餅干,并說說摸到了什么形狀的餅干。請摸到了圓餅干的小朋友舉起來!圓餅干是什么樣子的?讓幼兒進一步知道圓形沒有尖尖的角。然后用同樣的方法認識方形、三角形,通過老師的一一講解和幼兒的動手操作、感知,我們班的小朋友基本上能夠分辨清楚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按形狀標記對物體進行分類。袋子中的餅干十分吸引幼兒,他們積極的探索,幼兒邊玩邊通過觸摸感知掌握物體的特點。
2、聽覺:“抱團”的游戲是訓練幼兒聽數的能力,幼兒在音樂的伴隨下有節奏的做各種動作,音樂停下幼兒不能動了,然后仔細聽鼓聲,有幾下鼓聲就和幾個小朋友迅速抱成一團,孩子對這個游戲十分的感興趣,它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輕松愉快的掌握數學知識,并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
五、在競賽性的活動中進行數學教學活動
這種游戲主要是增強競賽性質于數學游戲之中,以增加掌握知識的鞏固程序和發展思維的敏捷性作用較為突出。在活動時,比比誰又快又對,提高幼兒的學習速度,激發幼兒榮譽感。只要從實際出發,掌握幼兒的認知特點,設計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一體的數學游戲,就能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玩得開心,玩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