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摘 要】從國內高等院校開設首飾設計相關專業,到對首飾設計專業的學科研究與課程建設也就是二十幾年的歷史,而就理工科院校背景下開設首飾設計專業的教學研究與探討則更為缺少。結合我校所面對的培養對象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在新工科背景下圍繞首飾產業需求,對首飾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與調整,并優化與之匹配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切實培養符合專業需求,適應專業發展的合格首飾設計人才的培養規劃提供思路。
【關鍵詞】新工科;首飾設計;培養方案
一、前言
目前國內開展首飾設計專業教育的高等院校所針對的培養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前期接受過系統美術訓練,并通過參加專業美術考試選拔而來的,這類培養對象皆具有扎實的美術基本功與較強的藝術審美感受力,但作品較難做到與珠寶產業相一致;一類是由理工科背景下考入該專業,這類培養對象前期未接受過系統美術基本功訓練或美術基礎薄弱,但思維方式相對理性,更能從產業實際出發,真正做到首飾設計的商業化。目前培養對象為第一類的院校有藝術類院校,如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也有綜合類大學,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均具有較為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成熟的培養體系與培養模式。而培養對象為第二類的院校多以具有較強工科背景下開設首飾設計專業的綜合類大學居多,該類大學首飾設計專業更大程度的著力于以培養符合產業發展,與產業高度對接與融合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完善與優化專業課程的建設,為產業輸送高質量的設計人才為探索根本。
二、提升培養方案結構合理性
培養方案的設置直接影響到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在多角度分析首飾行業新動態、新技術以及對人才的新要求基礎上,結合所面對的培養對象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方面對培養方案做出調整。
1、系統的開設學科基礎課
面對培養對象相對薄弱或零基礎的學習背景,應進一步將學科基礎課的設置系統化,如:完成繪畫基本功的訓練;平面設計繪圖基礎以及強化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將有利于培養對象專業基本能力的建立與提高。
2、強化核心課程的專業性與先進性
首飾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圍繞首飾的設計制圖與實物制作所設置,應盡早在課程中引入行業生產標準,以行業實際生產要求設置課程內容,如現下首飾的制作更多的由傳統的手工起版向更加智能的3D打印技術轉化,應將課程中關于手工制圖(手繪)與電腦制圖(電繪)的課程所占比例進行調整,使教學更具專業性,使教學內容緊密貼合產業發展需求。
3、進一步豐富專業選修課的類別
如果說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的開設是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那么專業選修課則是根據培養對象自身對專業的理解與興趣點,從自身需求出發,自主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專業修養的重要途徑。應圍繞專業及周邊,如首飾的陳列、產品包裝、用戶體驗等課程的開設,盡可能的豐富專業選修課的門類與類別,滿足培養對象自身發展特長,個性化成長的要求。
4、擴大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比重
首飾設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學科,因此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顯得尤為重要,在學分設置合理范圍內擴大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整個培養方案中所占比重,力求核心課程與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相配合相呼應。
三、優化課程體系
課程是培養方案得以具體實施的主要載體,只有將課程體系的建設僅僅圍繞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要求,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才能讓培養目標實實在在的有效進行下去。
1、課程設置系列化
圍繞專業核心課程,將課程內容分化為幾個系列,分別展開學習,如將《首飾設計》課程分解為《首飾設計基礎》、《首飾設計》、《首飾設計效果圖》等三門課程且分學期開展教學,一是解決了教學周期短,課時數不足的問題,其次也更符合知識螺旋式上升的學習規律,更有利于學生對于專業技能掌握的扎實度與熟練度。
2、教學內容科學化
應進一步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對于必須開設的基礎性課程做科學化整合,如將平面設計基礎的三大構成課程與圖案課程進行整合,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與后續專業課程的銜接更具連貫性。
3、教學隊伍團隊化
對于一門課程的開設,不再是一名教師承包一門課程,而是一門課程由幾位老師根據自身專業特長組成教學團隊,對一門課程進行分段式教學,豐富教學手段,避免教學的單一性所導致的培養對象接受疲勞,激發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4、考核方式多樣化
目前課程的考核方式多存在回饋不及時,考核完成后培養對象對自身學習情況認識不到位的問題,根據首飾專業的教學特點,應進一步轉變考核方式,除常規使用的小作業、大作業、小論文、設計報告等考核方法外,將每門專業課程或系列課程的教學成果進行展示,引入“以展代考”的考核思路,使教學結果更加直觀有效的反饋給培養對象。
5、實踐教學一線化
在多年的首飾設計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所培養的人才與產業的對接薄弱,產教融合性差,高校每年不斷向行業輸送專業人才,而行業內部卻頻頻出現所謂人才短缺的狀況,這一問題值得深思。只有讓培養對象在本科教育期間盡量全面的參與到實際的產業生產與創新中去,盡可能早的接觸產業的實際標準與要求,為后續就業及盡快的與產業需求相融合打下較好的基礎。
四、結語
首飾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了藝術、產品設計研發、材料、加工與制作等多門類的應用型學科,針對我校立足廣西桂林且連接珠三角與北部灣的樞紐位置,人才的輸出方向多針對發達的珠三角珠寶產業集散地,作為集開設珠寶檢測、首飾加工與設計、商貿等全方面珠寶教育的高等工科類院校,只有保持自身優勢,充分把握培養對象的自身特點,切實結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有所側重,有所針對,才能更好的為行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才能培養出真正滿足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有堂,徐源,常進,史彰民.王凡.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思考與規劃.課程教育研究,2018(2)243-244
[2]張榮紅.全面實施本科生科研,大力培養創新性人才—以首飾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為例.中國大學教學,2008(5)
[3]程思.張婉玉.高校珠寶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科教文匯,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