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鵬 靳向紅 趙秀麗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兒童的成長有著較大的影響,為了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需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來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問題,使留守兒童能夠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社會需要重視的一項問題,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對他們的未來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需要完善的心理教育和輔導,通過幫助他們來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以及家庭環境等對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社會、學校以及家庭應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的關注,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一、留守兒童含義
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中的一方或者雙方由于工作在其他的地區生活,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兒童。這種兒童群體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由于年齡特點,處在人生中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建立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需要父母的照顧和關愛,但是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從而在思想中出現問題。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在沒有父母的教育下會出現叛逆和孤獨等心理問題,影響他們的成長。因此,社會以及學校、家庭應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避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
由于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設水平也有所提高,農村勞動者向城市流動,這使家庭中只有孩子和老人,孩子由老人照顧,或者托付給其他的親戚,導致農村兒童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使兒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受到戶籍的限制,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學習生活,由于農村教育水平較低,環境有待完善,教育中難以實現對兒童的全面培養,教師對兒童缺少心理教育和輔導,導致留守兒童在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下得不到有效的幫助,造成了兒童厭學、成績下降等問題。
農村兒童的照顧由老人完成,在這種情況下也稱作隔代監護,這使兒童在教育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導,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低,在教育中缺少創新的觀念和經驗,對孩子的學習也不能起到幫助的作用,這種監護使兒童在生活中容易出現問題,同時老人對孩子的溺愛或者冷漠也使兒童的心理受到影響。在家庭中,兒童難以和老人進行深入的溝通,導致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受到影響。還有一些兒童在缺乏照顧的情況下交給親戚或者朋友進行監護,這種監護屬于委托監護,由于沒有父母的教育和陪伴,這些兒童在生活總會形成不正確的觀念,影響其行為,在成長中出現逆反心理,使兒童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中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會造成較多的問題,對兒童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生活造成影響。
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1.自我封閉和孤獨問題。留守兒童通常和老人一起生活,而老人對孩子過于溺愛,同時和孩子之間存在溝通的困難,思想有著較大的差距,這使留守兒童缺少交流和溝通的機會,這使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中容易出現孤獨的心理問題,使兒童出現自閉的現象。留守兒童在這種長期的心理問題中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出現焦慮的情況,逐漸與外界減少交流,造成性格缺陷,這使兒童在未來的生活中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2.情緒難以控制問題。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接受的教育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留守兒童生活的環境較為特殊,同時情緒也難以進行控制,容易出現沖動,一些兒童對他人具有敵意,難以正常相處。在這個時期,叛逆心理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留守兒童以這種形式來表現自己,使自己能夠得到他人的關注,但是對這種心理現象缺乏了解,會造成不良影響。
3.認知偏差和學習問題。留守兒童的學習中存在困難,大部分兒童在學習的時候缺少積極性,產生厭學的現象,甚至逃課或者打架,由于缺乏對學習的認知,許多兒童在學習中會失去自信,難以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和學生的理解存在差異的現象,這使兒童在學習中會出現錯誤的認識,在心理問題的情況中,會導致心理以及認知的偏差問題。
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加強學校的素質教育。在學校中教師應重視對留守兒童的照顧,使兒童能夠在生活和學習中得到正確的指導,改正自身的缺點問題。在教育中需要重視素質教育,對兒童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避免兒童在學習中出現歧視的現象,例如一些兒童不與留守兒童進行交往,結合這些情況,教師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使留守兒童得到充分的關愛,使留守兒童能夠懂得愛護自己和他人,減少自己的自卑,能夠和其他同學正常的學習生活,在學習和家庭中健康的成長。
2.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水平。留守兒童的健康需要得到重視,由于一些地區中醫療條件比較匱乏,醫生的數量比較少,這使醫療開展的效果不理想,對兒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具有困難,需要通過加強醫療建設,使醫療水平提高的方式來促進兒童健康。對兒童進行健康檢查,在發現問題的時候應采取詳細的分析,并且通過營養指導來使兒童得到健康的照顧,例如營養食材的搭配,結合健康指導使兒童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在不同年齡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也需要進行指導,家長或者監護人應合理的對兒童進行指導。
3.重視家庭教育。由于農村家庭父母的經濟基礎薄弱,在教育中缺乏科學的引導,還需要去城市打工,這使兒童的教育有了較大的缺陷,需要結合這些情況進行改善,學校可以利用假日通過電話或者微信等方式和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交流,使父母能夠重視孩子的教育,通過合理的溝通使家長能夠在有時間的時候回到家中陪伴孩子,使孩子得到關愛和照顧。家長和孩子之間需要調節溝通的內容,不僅僅關注學習的問題,而是應對孩子進行關愛,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和老人一起生活,學校應該開展家訪工作,通過有效的教育方式,使老人能夠對孩子的關注加強,使家庭的氛圍得到改善,結合溝通使老人或者將監護人能夠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4.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因此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可以通過開展文娛活動的方式,使留守兒童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關心,更加能夠融入到群體之中。可以召集社會志愿者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照顧,志愿者可以通過募捐活動收集物資,使農村兒童能夠在這種氛圍中學會關愛他人,另外,還可以向政府進行申請,使留守兒童能夠在充足的物資條件下進行學習和娛樂,豐富兒童的生活,使他們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
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留守兒童的安全防護意識,由于留守兒童受害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不僅危害了留守兒童的生命安全,也對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監護人在兒童的照顧中缺少安全教育的重視,留守兒童需要通過加強自身的安全意識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在學校以及家庭中,需要對留守兒童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使他們能夠了解生活中的陷阱以及不安全因素,在生活中注意安全,能夠使兒童更好的分辨不安全情況。
五、結語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目前需要關注的一項內容,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特殊,缺少父母的陪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在生活中得不到有效的幫助,這使留守兒童的成長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強教育,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兒童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曾世浩.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其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5):103.
[2]張莉.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狀況比較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1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