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大學生的學習比中學生更復雜更高級,同時也更為自覺、自立,這突出表現在大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較多地探索性和更大的自主性。因此學習自我控制在其間所起的作用更大。自控力是心理健康的保證。自控力被損害,可能使人產生焦慮、抑郁、無助、人際關系混亂等。學習自控力是一般自控力在學習方面的表現。本研究擬對大學生的學習自控力現狀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結合有關心理理論,制定干預訓練方案,通過實驗檢驗,探索一套適合大學生的、具有推廣價值的學習自控力干預方案,切實提大學生的學習自控力水平。
【關鍵詞】大一新生;學習自控力;干預分析
一、大一新生學習自控力的現狀調查
(一)大一新生學習自控力相對較弱
大一新生總體對自控力并不存在性別的差異,但在自控傾向維度上男生顯著高于女生,但要從總體上來看到學習自控能力總體無性別差異的結果。大一新生剛從激烈的備戰高考后,由緊張的氛圍變成了散漫自由的氛圍,由高中的管理式學習到大學的自主性學習的轉化,還不適應。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才造成了大一新生進入到“隨心所欲”的狀態當中,這期間大一新生的自控能力嚴重不足。
(二)大一新生適應學校環境較慢
大一新生剛剛步入一個陌生的城市,一所不熟悉的學校,對學校不熟悉,寢室、同學、教學制度、以及學校周邊的環境等等,需要時間適應。大一新生的學業適應水平在學習任務方面也存在著不適,大一新生接觸的是全新的學習環境和陌生的老師與同學。到了大二,經驗開始累積,可以正確的認識并適當化解當前的學習壓力,從而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
(三)大一新生學習倦怠的特點
大一新生對學習倦怠的程度比大三、大二都要高,主要原因是大一新生都秉著這樣的心態: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都在努力地學習,也學累了。從而不喜歡學習,乃至討厭學習的嚴重結果。還有家庭的教育方法、形式也會給大一新生帶來對學習倦怠的習慣,例如家長從小沒有正確引導孩子為什么要學習,而是‘忽悠孩子你要好好學習才能上個好的小學、初中、乃至大學。等上大學就輕巧了。是不是學生沒有理解家長口中的‘輕巧的意思,才會導致大學新生對學習倦怠的特點。在大一新生對大學新開的專業課、高數課、英語課等等。會感到不適應都可能引起大一新生對學習倦怠。
二、大一新生學習自控力的調查及干預分析
(一)調整好大一新生學習自控力與學習倦怠相關關系
調整好大一新生的學習自控能力至關重要,學習自控能力與學習倦怠具有明顯的負相關趨勢。學習倦怠能間接影響學生的情緒,當大一新生自控能力較弱時,又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倦怠又會提高。如樣反反復復,就形成惡性循環。要想降低學生學習倦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授課和培訓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和多互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做到講課不是單純的講課,而是尋找能讓大多數的學生接受的方法,同時也會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習慣。
(二)發揮好學校適應在學習自控力與學習倦怠間的中介作用
經過調查數據顯示,學習自控能力對學校適應成正比例,而學校適應和學習倦怠成反比例,同時學習自控能力能對學習倦怠產生負影響。要想有效的減少學生對學習倦怠。學校適應在學習自控力和學習倦怠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大一新生的入學工作至關重要,要把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的鏈接做好,更有助于大一生適應大學生活,有助于消除學習倦怠。這就重要學校適應是中介因素。
(三)處理好大一新生情緒管理對學習自控力的影響
由于社會的發展,智能手機及移動網的普及,它們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大學生等,這時可見學習自控能力的重要性,大學生有著學習自控能力后,就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更有利的完成學習目標,也會“訓練”良好的溝通能力,又能維護同生間的關系,也能更好的完成老師教給的任務,也能樹立好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大一新生良好心理素質,面對生活的困難也能積極處理。這些都有理培養大一新生良好的心理狀態,更加快速的適應學校,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也能減少大一新生對學習倦怠,同時學校也要出臺相關活動有助于大一新生對學校的適應性,從而減少大一新生對學習倦怠的重要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必須要加強對大一新生學習自控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重視大一新生的內心發展,多多關心大一新生在校面臨的困難,并做到及時解決。以此從總體上降低大一新生對學習倦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臨日后每一天的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宋天嬌. 高中生學習自控力、學校適應和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7.
[2]孔鷺鵑. 初中生學習自控力的調查及干預研究[D].山西大學,2010.
[3]劉雯婷. 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分析及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