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華
摘 要:甘肅省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自新課改以來,就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隨著個性化教學的普及與推廣,開始推進以“珍視群體中的每一個學生”為價值追求的“個性化教學”改革。個性化教學改革涵蓋了教學理念、內容設計和課程實施等多方面。主要圍繞行動研究展開實踐探索,研究的問題兼顧個性化教學的內容與過程。以期通過研究,能“反哺實踐”,使教師由研究的旁觀者成為參與者。讓個性化教學惠及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行動研究;中學;教學
在中學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科的教學質量是教師關注的問題。盡管教材是可以開發利用的優質資源,但仍然不能代替教師的個性化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都會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決策,包括選擇、舍棄、補充或者調整課本內容等,設計與學生緊密相關的、適合其個性的教學活動或練習,讓課程教學更個性化、人性化。個性化教學活動對教學效果有什么影響呢?教師如何開展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過程的基本步驟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想清楚、弄明白。通過對個性化教學的研究,了解和掌握個性化教學的方法,進而在各個學科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一、個性化教學簡述
(一)個性化教學概念
所謂的個性化教學是指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施教,即學生需要什么,教師便需授予什么。學生完全進行一種自主性的學習。個性化教學模式是“多對一”,即多個優秀的教師對應一個學生。個性化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們都知道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卻很少會關注教師的個性化。實際上,在素質教育的課堂上,除了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外,還要重視教師教學的個性化。這在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若各科、各年段教師用統一的教材和缺乏個性的模式方法教學,學生就會覺得學習是無趣的、枯燥乏味的。他們體驗不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樂趣,其個性就得不到張揚。只有實施個性化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避免將學生加工成為統一的“標準件”。
(二)個性化教學要求
個性化教學并不是今天的新名詞,早在十八世紀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在他的教育論著《愛彌爾》中就涉及了個性化教學思想。只不過當時由于科學技術的限制,人們沒有把他的個性化教學觀當真。直到今天Internet的出現和科技的發展,實現個性化教學不再是空談。個性化教學中,教師是重要的因素。實施個性化教學,首先教師要有個性化教學的意識。在素質教育下,教師的教學重點已不再是傳授知識那么簡單,而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自主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其次是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和專家”逐漸轉變為“協作人員,幫助者,有時是學習者”。學生的角色也在轉變,從“通從者和學習者”轉變為“協作人員,有時是專家”。
(三)個性化教學理念
“個性化”創新教學理念,推出“一個學生一個教學團隊、一個學生定制一套教學計劃”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在這種理念下,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個性差異也得到關注。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學生有了更多獨立思考和獨立實踐的機會。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素質,發揮他們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巨大的作用。
(四)個性化教學作用和意義
個性化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1)促進學校教育個性化發展。學校教育最大的缺點是缺乏個性化,忽略人的個性與差異,無論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育裝備、課程、教學管理等都是標準化的。這樣的教學制約學生的創造性和自我個性化發展。(2)促進家庭教育專業化發展。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個性化教學可以彌補家庭教育專業化不足的弊端。(3)促進社會教育系統化發展。社會教育無處不在,但卻缺乏系統性。個性化教育可以彌補社會教育系統性不足的弊端。
個性化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1)個性化教育的價值體現:人格更完整;知識更全面;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閱歷更豐富;更強的獨立創新能力。(2)教育方式的價值體現:量身定制;多對一管理;一對一輔導;更自由靈活。(3)教育途徑的價值體現:促進潛能開發;促進終身學習;學以致用;自我超越。(4)教育投入與風險的價值體現:節約時間;投入產出比更高;學生和家長更省心省力;降低教育風險。
二、如何開展個性化教學
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首先應當注意:科學的理念指導,周密詳細的計劃。這是個性化教學開展的前提和保證。學生不是“白老鼠”,教學開展之前必須要有科學的理念指導,循序漸進,穩妥地推進教學。其次要做好溝通和交流工作。教師要與學生多交流,可以把自己對教學的設想、目標、具體操作步驟等想法說給學生,讓學生理解和認同。建立在交流、探討之上的教學,會取得學生最大的配合和支持,減少教學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再者要找準個性化教學的突破口。無論是學生的個性還是教師自身的個性,都要提前了解和掌握好,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方法、設想等開展獨特的、具有個性的教學活動。讓個性教學在教育中變成真正的特色和優勢。最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聽取同行或專家的意見,比照做法,反思、調整、融合、借鑒,取其精華,把教學調整到最好。
三、個性化教學過程的基本步驟
(一)教學準備
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做好教學準備是很有必要的。充分的教學準備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做好教學準備,也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了解學生,寫桌案:首先教師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了解自己所教班級的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家庭情況、學習基礎、成長的環境等,在全面了解的情況下,為每一位學生定制一份“桌案”。為個性化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分類編組,寫教案:教師根據對學生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大致把他們分為a類,b類,c類,每一類的學生分布5~10名,并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作出相應的教案,并制成PPT,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活動。
設計活動,備教具:教師根據教學工作的需要,設置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場景,準備好教學所需要的教具和實物,運用教具和實物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避免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利用教具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個性空間,搭平臺:各科任課老師要與班主任共同組織本班學生在校園網上建立各自的個性化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個性化學習空間自由學習。
(二)課堂教學
教學活動是教學中關鍵的一步。課堂教學實施得好,學生才能快速地掌握知識。學習能力才能有所提升。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既需要教師的引導,又需要學生的參與。
設問:教學伊始,教師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為每一個小組設置一些問題活動場景,用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發現:在學習小組中,學生邊學習,邊尋找問題。積極發現問題,才能帶著問題去學習。
思考:每一個小組中的成員面對學習問題都積極去思考、探索。思索這是什么樣的問題,應該怎么樣去解決它。學生在思考中腦力得到鍛煉,獨立思考的機會增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辦法:面對問題,學生總會想著找辦法解決。教師可以組織每個小組想幾種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把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部羅列出來,比對找出最佳的辦法。
解決:教師引導學生用想到的辦法一一嘗試解決問題,直到問題全面解決為止。找出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知”問題。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解決問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這是“行”的問題。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到“知行”合一,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三)教學反饋
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該進行教學反饋。了解課堂教學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針對問題不斷改善課堂教學。
填表:教師在教學結束后,給每一位學生一份設計好的教學反饋表。教師搜集相關的信息,了解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反饋,進一步優化教學。
對話:就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進行簡要的對話。了解學生的想法,針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與點評。
總結:教師要求學生就本次的教學活動做一個簡要的總結,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形成學習成果報告,讓教師批閱。
(四)教學反思
思考分析:各科任課教師針對本次的教學實踐活動作簡要的分析、反思。既要看到教學中的成功點,也要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對其優劣成敗作思考和分析。
書面報告: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反思,教學總結,將內容整理出來,以書面形式寫出來。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和優化個性化教學工作。
四、結語
中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中學教育工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要重視中學教學。民族要奏響復興的樂章,必須要依靠個性的創造。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是教育復興的必由之路,個性化是教師教學的必然。只有在教學中營造一個自由的、和諧的環境,這樣教師的個性才有萌芽的土地,個性化教學才能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楊艷冬.價值引領下的行動改善:基于中小學辦學績效評估的行動研究[J].未來教育家,2017(12):60.
[2]馬啟龍.基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研究方向[J].甘肅高師學報,2015(6):92-95.
[3]辛芳.基于學習風格的個性化教學研究與實踐[D].渤海大學,2015.
[4]程虹.“基于腦的學習”研究性課程的開發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1.
[5]代靜亞.新課改縱深階段的教師心理沖突與調適:基于個性化教學的考量[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6):50-52.
[6]陳平,劉鳴宇,顧華,等.從“被動授課”到“主動學習”的個性化培養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216-217.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