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彤 王振
摘 要: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構成單位,也是學生和老師溝通交流的重要場所。在傳統教育管理思想指導下,班主任講究師道尊嚴,完全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對班級事務全權負責,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細節和情感狀況都進行事無巨細的管理。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也是叛逆期,對于班主任的這種嚴苛管理方式很反感,使得學校班級管理工作遇到重重阻礙。在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班級管理理念,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注重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基于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經驗,現對班級自主管理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學生參與;新理念;管理方式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管理的質量,同時,班級又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重要場所,班級管理水平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對于學校、教師、學生而言,提高班級管理水平至關重要。班主任不能沿用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這樣會降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也會導致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降低,這樣做,既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也不利于教師的素養提升,更不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新課改影響下,現代班級管理的重點也從關注學生、防范學生轉變到學生關注、學生追求?,F代學生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需逐步轉變。魏書生老師的“以民主和科學為主要思想,以學生為中心的班級管理理念”值得學習和推廣。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一定要轉變傳統管理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優化管理方式,豐富管理手段,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也能增進師生溝通,構建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班級氛圍,使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事半功倍。下面結合個人的管理實際對班級管理現狀和優化班級管理措施進行闡述。
一、初中學校班級管理現狀
1.管理理念陳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
班級是由無數個性格不同、思想不同的學生組成的集體,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傳統教育管理思想指導下,教師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用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自己處于領導地位,以嚴師的心態自居。這樣的管理理念使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產生了叛逆的心理,往往不會配合教師的日常管理工作,甚至會和班主任老師對著干,這樣使得班級關系不和諧,班級沒有生命活力,每個學生的特點沒有得到體現,也沒有發揮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學生的積極性很低,學習效果很差,沒有形成自主參與管理的意識,這也加重了班主任的負擔,使班主任不得不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進行管理。
2.管理方式單一,管理效率低下
做事情要講究方式方法,班級管理也是一樣。在以往的應試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活動參與情況等完全忽視,對學優生特別照顧,而對學困生則采取忽視的態度。在選擇班級干部時,優先選擇成績好的學生,對他們的管理能力不夠了解,這樣使得班級干部和班主任缺乏信服力,缺乏威信,導致班級關系緊張,有些學生不服管理,不理解班主任。此外,以往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常常是一刀切,講求言聽計從,不允許學生頂撞老師,不允許學生參與除學習之外的其他活動,不允許學生之間交流想法,這樣單一的管理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也無法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觀能動性。班主任事無巨細地管理班級,從學習到生活,再到思想情感,整天忙于班級事務管理,完全沒有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心理變化,使學生產生抗拒心理,不能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各項工作,使得班主任管得累、教得累,學生心煩氣躁,學習效率低下。
3.缺少家校溝通,忽視家長的作用
傳統教育管理理念下,學校全面負責學生的學校生活、學習、活動等事務,家長只是交齊相應的費用,參加一些簡單的家長會議。在學生的管理中,家長基本上是置身事外,只關心自己孩子的成績,把提高成績、考上理想學校作為送孩子接受教育的目標,對孩子在學校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完全不了解,這樣看似條理清晰,學校、班主任、教師各自負責學生的一些事情,實際上卻割裂了學校、家長、學生之間的密切聯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安排座位、競選干部等,班主任老師總是覺得就應該是成績好的學生擔當,學困生應該積極配合,沒有權利參與班級管理,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壓制的狀態,優點和長處得不到發揮。這使得部分家長非常抵制,認為學生學習不積極,不愛參與應該是老師的責任,是老師不負責的表現,導致家長與教師的關系緊張,無法發揮家校合作管理的作用。
二、初中班級管理的優化策略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也是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階段,面對以往班級管理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廣大一線教師應該在新課改理念和各種新思想的指引下,把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管理中心、服務中心,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合作協調能力方面得到發展。此外,班主任老師應該重視家長在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學?;顒?,密切家校關系,獲得家長的支持,共同管理學習事務。下面從幾個方面簡單談談初中班級管理的優化策略。
1.樹立新理念,形成新思想,盡心盡力為學生服務
素質教育背景下,各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層出不窮。比如,學生為本的思想,講究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他將生活教育定義為“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等命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初中班主任,不能再像往常一樣以自我為中心,只重視成績提高,只注重升學率,只搞一刀切,只講究師道尊嚴,嚴師出高徒,而應該轉變舊有觀念,樹立生本理念,形成服務意識,一切以學生發展為目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張揚學生個性,發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營造和諧、輕松、平等的班級環境,培養學生自我反省、自我發展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創新班級管理模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要么是“看管式”,班主任采取嚴厲手段,通過懲罰手段將學生管理得服服帖帖,嚴重影響學生管理能力和個性需求的發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已經成為教育的中心,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學生也有主動參與的欲望,因此,班主任應該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創新和豐富班級管理方式,也可以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努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從而促進班級和諧發展和學生素質提高。例如,“自治式”的管理模式,即我國先賢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這是班級管理的最佳狀態,是眾多班主任夢想的境界。當然,無為而治不是班主任完全放手,對學生不聞不問、不管不顧,讓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學生困難時施以援手,在學生困惑處加以釋疑,在學生迷失時積極引導,其核心是“治于心”。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老師經常外出講學,很長時間都不回自己負責的班,但是班級秩序井然,學風依舊,其就是這種管理模式的完美體現。
3.加強家校合作,充分發揮教育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且相輔相成。家庭教育氛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一生,尤其是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價值觀等影響很大,往往是家長喜歡讀書,孩子也會喜歡;如果家長受教育程度高,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會更全面、更完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至關重要不容忽視。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性格等先天因素,通過家長會、QQ群、微信群等與家長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共同努力解決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校教育氛圍。
此外,也可以多組織開展各種班級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并要求家長參加,這樣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家長積極性,發揮家校合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綜上所述,雖然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也如火如荼,但是學生班級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班主任只有樹立新的班級管理理念,創新自己的管理策略,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加強與家長的合作,才能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局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剛.淺論創新中學班級管理模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7).
[2]陳鵬濤.淺談對班級管理藝術的研究[J].華章,2009(15).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