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燕
摘 要:德育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課堂是進行德育的主陣地。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對教學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德育材料,因此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德育滲透,進而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他們更加全面的發展。德育在各個學科過程中的滲透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體現,系統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有效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來進行德育滲透,進而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分析
(一)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當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同時德育滲透應當始終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思想道德水平也能夠得到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牢固的語文基礎知識,還應當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小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并且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將這些內容逐漸讓學生能夠掌握,進而讓學生能夠成為德才兼備的小學生。
(二)素質教育的要求
為了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將此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而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目前,我國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品德的教育,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違背的,阻礙了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并促進學生德、智、體等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生身心發展需要
小學生處于三觀建立的重要時期,但是因為年齡等因素,對于一些外部事物的判斷能力較弱,因此經常會誤入歧途。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與義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進而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同時為了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德育理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一)課堂導入階段,進行德育滲透
優秀的課堂導入不僅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后續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課堂導入階段,并在此階段進行德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前應當對課堂導入進行精心設計,讓其能夠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并且還應當潛移默化地將德育滲透其中,進而讓學生的道德素養能夠得到提高。如:在教學《慈母情深》時,教師可以在課的開始階段播放一段關于母愛的視頻,同時加上教師的語言講解,讓學生能夠逐漸理解母愛的偉大。這樣學生在后續的閱讀課文時,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同時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去尋找母愛、體驗母愛,最終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依托課堂,在課堂學習中得到熏陶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把控好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些文章的故事性非常強,如《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換位,進而讓學生能夠與主人公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同時還有一些贊美我國大好河山的課文,如《長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中的內容通過更加形象具體的多媒體來讓學生進行感悟,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滲透德育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手抄報比賽、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加牢固的語文知識并且進行運用,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如古典詩歌朗誦比賽,學生既可以掌握朗讀的技巧,同時還可以了解我國古代語言的魅力,進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善于將德育素材融入其中,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德育滲透工作。應當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端正學生的行為,進而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這些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來進行德育滲透。
參考文獻:
[1]張春艷,方春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61-62.
[2]申寅子,喬芳菲.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12):144-145.
[3]谷志平.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12):37-3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