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淑艷
摘 要:小學科學是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學科。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還必須滲透德育,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道德觀。小學科學的德育滲透絕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簡單說教,應根據教學內容挖掘德育因素,將德育自然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并貫穿始終。
關鍵詞:小學科學;德育滲透;優秀品質
一、探索科學課程的道德教育因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
科學課程總目標已明確說明“保持和發展孩子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形成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小學科學教科書中,就有許多蘊含愛國主義教育因素的內容。
現行科學教材中有很多關于我國科技成就以及科學發展史的教學內容,我們正好結合這些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我們在學習《指南針》這一課時,課本展示了司南圖片,我就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司南的發明史,學生深入了解祖國的四大發明,認識到祖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至此,學生為祖國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德育也就達到了浸潤心靈的效果。
我們在學習《無限宇宙》這一章內容時,第一步,我教給學生月球、地球、太陽系等基礎知識。第二步,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化和延伸,介紹我國古代天文成就。第三步,組織學生爭做“宇宙知識小達人”。引導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學生搜集到很多我國人造衛星發射的成果、火箭發射領先世界等事例。如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次發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神舟七號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還有現代的探月工程等等。
通過自主探究和交流活動,學生了解了我國當代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討論會上,學生介紹了迄今為止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他們為祖國古代杰出的成就和如今的科技進步而自豪,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趕超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緊迫感。在學習探究以及討論交流活動中,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悄然建立。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會有很多觀察實驗教學。在觀察實驗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例如我們進行《水變咸了》這課的溶解實驗教學時,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由于有的小組加水量比較少,所以鹽并沒有完全溶解。在記錄實驗現象時,組內意見出現了分歧:有的同學認為,其他組的鹽都是完全溶解的,如果只有他們組匯報一部分溶解,一部分不溶解,這樣的實驗是不成功的,會被其他小組笑話。
巡視中,我發現了他們的分歧,立刻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做科學實驗?科學實驗是否應該尊重事實?如果我們不尊重事實,只說好聽的后果會怎么樣?學生討論后,都認為科學就應該尊重事實,這樣才能發現問題。同時,我告訴學生,科學實驗的結論不是一兩次實驗就能得出的,應該進行多次反復的實驗,這樣得到的結論才有說服力。
匯報實驗結果時,這一小組不僅尊重事實地記錄了實驗結果,而且驕傲地匯報他們發現問題并進行多次驗證得到了科學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教師適時地引導,讓學生明白不盲從其他人,而要尊重客觀事實,這既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又是一種可貴的為人處世原則,相信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溶解的科學知識,更多的是收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借助科學的魅力,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品質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天真且活潑好動,求知欲強,但是大多數都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們小學科學課上有很多需要長期觀察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種植植物和飼養小動物、觀察星空等教學內容,這正是培養他們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的良好素材和大好時機。
我們進行《春夏星空》《秋冬星空》的教學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制訂長期的觀察計劃,并按計劃堅持不懈地認真觀察和記錄,這樣才能搜集準確的數據,獲得科學的知識。這種需要長期堅持的觀察學習任務,很多學生不能自己堅持到底,很容易虎頭蛇尾。所以對于這樣的學習任務,教師不要只是簡單地布置一下作業,就等著最后收結果。首先,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成立幾個觀察小組,選出組長,合理分工,小組行動,互相督促,這樣更容易堅持到底。然后,在整個長期觀察過程中,我們適時組織幾次“觀察成果分享會”,給學生創造展示交流的機會,使他們觀察學習的興趣更濃厚。活動中,離不開老師適當的提醒,及時的鼓勵,幫助他們最終完成長期的學習任務。在這個漫長有趣的觀察學習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培養了學生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相信這樣會使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淺。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德育滲透中,我們要和學生一起,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借助科學課堂的魅力,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為學生筑就科學的樂園。
參考文獻:
[1]劉文海.淺談小學科學教學的幾個著力點[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3):100.
[2]羅吉倫.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3):61-62.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