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彥 張文玉 肖奎
基金項目:湖南工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新時代基于“三螺旋”理論的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機制優化研究》(項目編號:AX1814)。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34
(一)背景
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強調,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雙創”,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潛力和社會創造力。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明確指出,各地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抓手。2018年,國務院發文提出要通過打造“雙創”升級版,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對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儼然已成為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最為鮮明的時代特征,受到越來越多的高校關注和重視。
(二)現狀
湖南工學院作為一所省屬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自2015年以來,學校就開始從頂層設計、課程體系、師資建設、平臺搭建、校園文化和評價體系等方面積極探索符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并進行了深度探索實踐和應用推廣,取得了良好成效,創新創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正在逐步呈現。
(一)優化頂層設計,加強工作組織保障
1.成立學校直屬的實體性雙創學院。學校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為影響學校轉型發展的一項關鍵因素,納入“十三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立了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正處級實體運作的直屬機構——創新創業就業學院,全面統籌有關創新創業工作開展和實施。
2.構建多方聯動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領導小組統籌、創新創業就業學院具體組織、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實施的聯動機制,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學科交叉專業融合、理論實踐并舉,師生全員、全員幫扶、全程指導、齊抓共管參與的創新創業工作格局。
3.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系。學校先后出臺了《湖南工學院創新創業就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湖南工學院就業創業工作考評辦法》《湖南工學院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學分認定和轉換辦法》《湖南工學院新創業孵導師遴選和管理辦法》《湖南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管理規定和制度,多次修訂了《湖南工學院獎勵辦法》《湖南工學院學生獎勵辦法》和《湖南工學院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經費及管理辦法》等文件,規范創新創業工作開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一是劃撥6000平米的場地,800萬元資金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完善從創業啟蒙到綜合素養訓練,再從項目轉化到創業孵化,實現創新創業訓練實戰的全流程覆蓋的“啟-學-練-創”四大核心板塊;二是鼓勵發動在校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對每個創新創業參賽項目給予經費支持,對獲獎團隊及導師給予獎勵。
(三)整合多方資源,構建分層分類、層級遞進的雙創教育體系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以創新教育為核心,以創業教育為載體,多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對部分專業課程進行試點,深入開展培養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的新時代大學生,逐步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全過程;二是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三是改革教學形式,探索實施混合式教學方式,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項目式參與式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善表達、能質疑。
2.優化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一是完善基礎必修課程,將《大學生生涯規劃》《創業基礎》《就業指導》列入必修課程,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保持創新創業基礎教育四年不斷線;二是開設《創新總論與技術產業化》《創新思維訓練與實踐》《創業實務》《創業領導力》《商業模式創新與設計》《創業管理》等課程供學生選修,建設分層級、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群;三是進行校內開發和引進在線課程平臺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線上線下課堂教學方式。
3.完善學籍管理制度。制定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有關的學分認定和轉換制度,將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參與創新計劃訓練項目立項、發表論文、創新實驗、創業實踐和獲得專利等情況認定為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學分,構建學分積累、認定和轉換機制,允許學生保留學籍和休學創業。
4.構建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訓體系。一是積極開展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競賽。每學年定期組織實施各類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競賽活動,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二是依托校內資源開展創新創業訓練。以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為主陣地開展創新創業模擬訓練,并不斷加大專業實驗室開放力度和開放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綜合設計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三是依托社會資源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與知名企業聯系,搭建校企合作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爭取企業提供適宜的實習崗位,為大學生提高創業能力、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創造條件。
5.構建創新創業文化體系。一是開展大學生圓融創業論壇、創新講堂等文化活動,邀請創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等來校講述創業故事、打磨項目、分享創業經歷、傳授創業技能、激勵大學生創業熱情、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和成才觀;二是定期舉辦校內創新創業典型推介會,通過“樹典型、立標桿”的方式在全校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四)創新服務載體,構建多元化、一站式“破繭”幫扶體系
1.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一是通過外引內培不斷擴充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并將創新創業教職人員的繼續教育納入每年師資培養計劃;二是鼓勵中青年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在參與企業項目研發的同時,還為企業攻克技術難關,進而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三是將創新創業教育業績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內容,在專業技術職務評審中予以傾斜,同時積極探索分層分類評審辦法,不斷拓寬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職工職稱評定和晉升渠道。
2.完善創新創業指導幫扶體系。一方面,開展“朋輩”交流幫扶活動,通過發動班級輔導員、專業教師和有過創業實踐經驗的高年級學生及校友組成創新創業輔導智囊團,為創業學生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創業生涯發展咨詢、創新技術指導、創業模擬等服務。另一方面,盤活校內優秀教師資源,整合校外學界、政界和產業界創投專家,成立創業導師庫、專家顧問團,并按不低于1:1000的師生比例配備校級創新創業導師、不低于1:200的師生比例配備二級學院創新創業導師,形成創業生涯規劃輔導員、創業導師和創業專家顧問,多層次交錯、校內外結合的創新創業指導和幫扶團隊。
3.著力提高項目孵化成效。一方面,發揮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平臺聚合人才的優勢,激勵學生立足本學科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教師科研項目,以項目團隊的形式傳承已有的科技創新成果,擴大前沿技術、高新科技項目儲備量。通過以創新賽事和創業項目孵化為載體,促進技術成果的商業轉化,提高創新創業孵化成效;另一方面,加強與校友會、社會創業培訓機構、法律金融服務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等機構的溝通與聯系,幫助孵化項目(企業)規避風險、破殼轉化,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信心。
(一)理論成果
項目實施以來,項目組總結經驗,凝練特色,師生共計發表創新創業論文205篇,獲得創新創業實用新型專利18項,完成創新科技作品29件,編寫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新創業指導》教材1本,《湖南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典型案例集》1冊。
(二)實踐成效
1.建成了一批高水平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學校通過與地方政府、企業協同合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建了省級教育實踐平臺10個。
2.成功孵化11個創新創業項目,創造了800多萬元的社會財富,帶動學校畢業生及社會人員2000余人就業。
3.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明顯增強,創新創業競賽成果豐碩。近3年,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獲國家級競賽獎項52項,省級獎148項,其中,2018年大學生參加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省賽金獎1項,國賽銅獎1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立項36項,省級立項97項。
4.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創業就業典型,其中有2017年被評委全國創業英雄100強的劉奕辰;有身殘志堅、草根創業的貴州中黔匯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韜;有軍營淬煉、反轉人生的創業先鋒趙李強等等。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湖南日報、紅網、湖南國防教育雜志等媒體多次對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進行了宣傳報道。
5.培育了一批優秀的校內創新創業導師。其中全國優秀創新創業導師3名,湖南省優秀創新創業1名和40多名校級優秀創業導師。
(三)成果的特色與創新
1.成果的特色:(1)針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緊緊圍繞“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一目標,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培養了一批符合新時代國家、社會、行業、企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復合人才。(2)通過引培并舉,著力培養校內雙創導師,柔性引進企業懂技術又有創業經歷的雙創導師,打造了一支雙向互動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3)學校、教師、學生、企業參與創新創業積極性高,形成人人參與、多方共贏的良好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2.成果創新之處:(1)理論創新:一是將基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打破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壁壘和原有的雙創教育分段不連續,又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式,通過優化課程門類,實現創新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內在融通和立體化教學,重構了適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論補充。二是搭建了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三交叉融合的雙創教學實踐平臺。體現了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2)實踐創新:一是充分調動教師、學生、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三是積累了豐厚的創新科技成果和創業項目。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15):51-54.
[2]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8(29):51-57.
[3]程寶華.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畢澤慧.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機制與模式創新[J].知識經濟,2018(21):109+113.
[5]劉守法,劉憲鋒,李春風.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及對策[J].高教學刊,2017(1):3-4.
[6]李炳論.大學生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