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
摘 要:學習動機是引導和維持個人進行學習活動,并將活動指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以滿足某種學習需要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 它具有調節學習行為和提高學生信息處理水平的功能。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小學生心理特點進行正確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將會極大改善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關鍵詞:學習動機;小學低段;心理發展特點;教學效果
一、小學生學習動機狀態分析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低段的學生的心理發展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其主要特征是他們掌握了一定的邏輯運算能力,但運算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其學習動機狀態往往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習動機具體和現實。對于小學低段的小學生來講,在進行思維運算時必須有具體事物的支持,他們所想的大都是具體的現實事物。雖然他們有自己的學習目標, 甚至是遠大理想,比如很多低段的小學生都夢想成為科學家,但他不知道科學家是做什么的,科學家在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成為科學家,這樣的學習目的和理想也就不能轉化為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外部學習動機占主導地位。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受認知發展的局限性,其學習動機往往產生于外部條件,如家長的支持、教師的鼓勵等等,在小學低段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獎券”、“獎品”和“小紅花”來激發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外部學習動機,而小學生的學習常常是為了獲得獎品。
二、小學低段語文學習基本現狀
(一)小學語文學習應試性強,趣味性弱。由于“應試教育”制度的長期影響,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應付考試,即考試考什么,教師就只教什么,教師更注重學習成績的高低,容易造成學生認為“我學習就是為了考取好成績”的錯覺。而對于低年段的小學生而言,激發學生學科學習興趣是其最重要的目的,小學低段的學習是其往后發展的基礎,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動機弱,將極大阻礙在小學中高段甚至更長遠的學習狀態。
(二)教師定向思維,阻礙學生思維多元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講,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教師在教授一篇文章或者一個詞語的同時,應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尊重學生的個體性發展。如果教師習慣于自己的定向思維或服從教學參考,認為教學只要像預定“模式”輸出,學生就能夠順利達成目標,但這一教學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就容易扼殺學生的創造力,阻礙學生思維的多元化發展。
(三)教師評價手段單一。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手段太過單一,例如在對學生課堂回答問題進行反饋時,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回答的好”、“嗯,不錯”等這種并不具體的方式進行反饋,學生感受不到教師對于他的回答的重視,長此以往,會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培養和激發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鑒于低段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我們認為在對低段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更應該從外部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除此以外,想要小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還應通過對學生內在心理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內部動機激發。因此,在小學低段語文科目的學習中,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導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講,引發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十分有效的,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導入方式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陳靜.-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J].中華少年,2016(15):34-35.]例如,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 這一課時,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帶一個葫蘆過來,并問學生:“同學們,這是什么東西,有人認識嗎?”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接著教師又引發提問,“同學們,這么可愛的葫蘆如果長了蚜蟲又會發生什么事情,我們跟隨課文去看看吧。” 在同學們對“葫蘆”的討論下,導入了課文主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教學模式,改善思維方式。“一切為了孩子”,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對萬事萬物都抱有濃厚的好奇心的階段,這個時候, 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固有模式去限制他們對于事物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提問中,“彎彎的月亮像什么?”也許在教師的答案中,可能有一個是像農民伯伯收莊稼的鐮刀,但也有小孩子認為,它像被啃了一口的月餅,因此,教師要善于轉換思維,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去發現世界。
(三)合理利用評價方式,多采用激勵性手段。教師的評價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低年段的小學生而言,來自教師和同學的表揚和贊美是促使他們努力學習的一個重要動機,他認為教師表揚他就很自豪,對于部分表現并沒有特別好的同學來,也應該找到學生閃光的點,進行鼓勵和表揚,教師可以采取語言鼓勵、物質鼓勵等多種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和耐心,保護好孩子的那一顆純真之心。
四、結語
面對低年段的孩子而言,由于自我認知發展和邏輯思維尚不成熟,要求他們具備相應的自主學習意識較為困難。除此以外,小學低段孩子語文學習動機弱,學習興趣不高,很有可能就是教師并沒有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因而教師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善于觀察和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需求,從而真正的促進孩子學習動機的增強,以促使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35.
[3]陳靜.-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J].中華少年,2016(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