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芳 劉志芳
摘要:教學評估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對于提高課堂效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基于對初中英語聽力現狀的分析和形成性評價的實施過程標準,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聽力教學為例,對其中的形成性評價進行了有益探索。解釋了形成性評價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意識等相關領域的作用。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英語聽力教學;應用研究
國外形成性評價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1967年美國評價學家Scriven在其發表的“評價方法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概念。1969 年美國教育家 Bloom把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評價實踐中。我國對形成性評價概念的提出始于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盧耀增,1987;陳孝大,1988),主要是針對終結性評價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弊端,從教育學的視角來探討實施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21世紀初期的時候,特別是在2003年羅少茜的《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出版后,和2004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過程性評估(形成性評價)的術語后,我國也把形成性評價放在炙手可熱的位置上進行研究。和傳統的應試教育相比,形成性評價更趨向于注重學生的發展,我國很多研究形成性評價的外語學者也因此取得了豐碩的成就(袁樹厚&束定芳,2017)。
一、形成性評價的界定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是指通過觀察、活動記錄、測驗、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持續性的評價。英語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應當遵守的原則有:主體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過程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多元評價原則,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也應根據具體情況落實以上幾種原則,并始終把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吳秀蘭,2018)。為了讓學生增加學習英語的樂趣,老師和學生共同制定了“聽的標準”:(1)能夠聚精會神的聽材料;(2)能聽出主要信息;(3)能揣摩文章大意;(4)能準確地完成練習;(5)能夠找出不足。學生根據聽的標準對自己的聽力過程,聽力結果等諸方面進行分析和判斷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這個過程有利于學生積累經驗,增長聽力技能,從而提高班級整體的聽力效果。
二、形成性評價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驗證形成性評價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效果,本論文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Section A 2a-2d部分為例設計了一個聽力教案。并對其中的形成性評價做出有益嘗試。
(一)聽前階段:導入:老師提前用彩泥制作博物館模型。在課上利用太空博物館進行導入,引出同學們說出博物館的主題,讓其中一位同學上前進行介紹自己的經歷,可以利用課前預習的詞匯和句型。具體流程如下:
T:Good morning, I got a model.Can you guess what kind of museum it is?
S:Space museum.
T:Yes.Have you ever been to a space museum?
S:Yes.
T:Can you introduce your experience to us?
S:It is very interesting!
T: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評價:組織學生的課前預習應包括:1:預習生詞,2:預習單元 Language Goal以及與這些 Goal相關的語言結構,相關的語境。將以上內容列于表格之中,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展現出來。教師根據其表現打分,通過此評價促進學生提高對預習的認識同時提高預習質量。
(二)聽中階段
第一遍聽:在第一遍聽之前沒有特殊需要掃清障礙的地方。聽之前要求同學們仔細聽文本中出現的所有地名,之后要求同學們和老師共同完成一個地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再紙上記下關鍵詞等對自己有幫助的信息。
評價:本部分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狀況及發展狀況進行自我鑒定過程。第一遍聽之后需要自我評價的內容包括:是否聽全文中出現的所有地名,是否對文章的中心意思有大概的了解以及自己在聽力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優缺點。并且評出對自己第一遍聽力之后的滿意度,按從高到低可以分為:表現極好,表現優秀,表現良好,表現一般,表現不好和表現糟糕。
第二遍精聽:聽出三段對話的細節部分,并根據文本判斷對錯。同學們需要分別回答conversation 1,2,3下設的問題,老師留出5-8分鐘的空余時間作為同學們的討論時間。小組同學在對答案的過程中根據同伴們對細節的闡述修改自己的答案。例:conversation 2下的問題:Linda went to the amusement park yesterday.這句話是錯誤的。同伴們在進行商討的時候應該明確地指出這句話寫錯了。小組成員并以此作為評價的標準判斷同伴對文本的理解程度。
評價:本部分采取同伴互評的方式。由于同組同學相互之間更了解對方的學習狀態,所以評價往往較符合學生實際。小組評價表應包括組內同學的發言次數,理解程度,優缺點及得分。并且要簡要陳述理由,這樣的得分更有說服力。
(三)聽后階段:為學生們的輸出。老師首先根據2d的文本和同學們一起歸納出有關詢問過去經歷的對話框架,然后讓同學們結合框架根據自身的經歷進行角色扮演。老師根據同學們的表現進行評價。在客觀的評價之后對好的方面進行表揚,不好的方面進行指導并提出相應的期許。
評價:本部分主要采取教師評價的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教師的評價應該實事求是,以鼓勵和表揚為主。
(四)建立檔案袋
建立檔案袋同樣是形成性評價一個重要的部分。教師首先應該向同學們解釋檔案袋的作用,制作方法,并向同學們展示一個已經提前制作好的檔案袋供學生們參考。可以記錄一些自己在聽力過程中積累的單詞,小組合作時收集的資料等等。教師每個月對每位學生的檔案袋進行評估,并提出針對性意見和指導。同時,也可以根據同學們的狀態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對于認真完成檔案袋的同學可以開主題班會進行表揚和展示,激發同學們的信息和競爭意識(Holec,H.1981)。
三、結論
形成性評價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它激發了學生聽力積極性。形成性評價的內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它能挖掘和展現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給教師和學生提供雙向反饋,便于及時調整、矯正聽力教學和學習計劃、內容和方法(劉曉暉&馮敏,2012)。因此,構建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英語聽力教學評估體系都勢在必行,它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a-Dickins P.2001)。
參考文獻:
[1]袁樹厚,束定芳.我國外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研究:回顧與思考(2002-2016)*[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4):51-56.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