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旭飛
摘 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將很難有所發展。初中生,恰恰處于心理發展期,處理不當會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身心健康作為初中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不僅要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對策
一、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一)父母影響逐漸減弱。如今的中學生獨生子女不少,自我觀念較強,情緒的釋放特別直接,再加之學習壓力較大,學生負擔較重,在體育鍛煉中的一個神態、一個碰撞、一次小動作就可能會造成他們的脾氣暴漲,甚至大打出手。初中生與父母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父母對他們的影響作用的逐漸減弱,具體來講包括:情感、行為和觀點上的脫離,以及父母榜樣作用的削弱。
(二)開始品評老師。小學階段他們可以接受任何一個老師,初中階段,他們開始品評老師,對自己喜歡的老師言聽計從,對不喜歡的老師,則采取極端否定的態度。最新的師生關系通常是一類以民主、公平、尊重、寬容為前提的主動配合關系,教師屬于教學工作的規劃者以及引導者,在人格方面與學生必須是公平的朋友關系。
(三)交際變化。不再成群結伴的交往,開始一個或兩個人進行交往,并且關系十分密切持久。初中時,男女針對異性的關注是以逆向的模式進行描述的,不是彼此吸引,而是彼此排斥;直到中后期,男女之間才不斷和睦相處。同時,部分男女心中則會有一個之前所喜歡的朋友,但他們并不公開表現出來,而是作為心中的秘密保留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感情會逐漸淡化。缺乏合作與交流。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往往以自己為主,在體育鍛煉中有時善做主張,或許只看不練、不配合、不溝通,有時候在教師的監督下勉強地進行訓練,只要沒有了監督就會停止練習
(四)挫折承受力差。無法面對體育競賽成果。中學生恰恰處在青春發育的重要階段,那一年齡段的學員求勝心與自尊心、以及虛榮心極強,具有強烈的集體觀念,然而有時集體意識特別單薄,對于體育活動的結果十分在意,即通常所謂的"贏得起,輸不起"。如果在比賽中失敗了,不是冷靜、客觀地分析自身因素,而是變本加厲地把矛頭指向對方,怨這怨那,缺乏理性的思考。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擔心考試會失敗,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情緒十分低落,于是挫敗感"應運而生",反映為擔憂、思維分散、對于學生以及教師們的言行特別在意、乃至產生失眠、以及神經失常等現象。
二、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對策
(一)培養同學們的自信心。在體育培訓中,必須依照不同學員自身的機體素質根基以及對于不同運動的嗜好,編制出特色化的教學策略,做出個性化培訓,尤其是要通過每個學員原有的根基,明確完成的宗旨,使得每個學員在體育鍛煉中重新發現自己,享受自我的快樂時光,最終提升自信心。另外對學員的進步應給予贊美與好評,最終使其產生成就感,樹立自信。
(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在部分有難度的技術培訓中,學生或許會存在退卻與恐懼的心態,教師必須給予鼓勵與支撐,利用各種外部刺激,如語言等,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改變教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體育教學中,把握教學的基本環節,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在新授課時,可以利用圖卡讓學生先自行學習,而后進行展示,最后由老師進行糾正點評,學生再提高;又如在復習課時讓學生自行練習,學會觀察,學會比較和進行自我評價。
(四)培養團結協作互助的精神。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之間的配合、協作,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例如拓展游戲信任背摔,讓學生體驗到安全感,增強自信心,從而也削弱了自我意識的高漲情緒。
(五)教師要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經常通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能最直接地把握學員們的心理狀態,也能見機行事、察言觀色,取得或挖掘學生心理的部分關鍵信息。
(六)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俗話說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針對愛撫情感的追求往往是所有同學的心理需求。老師唯有將愛的情感融入學生的心中,師生之間才可以出現情投意合的感覺,產生巨大的教學作用。
(七)構建起最新的師生關系。以往的體育培訓理論強調,師生間往往是"命令"與順從、學與教的關系,教師做事嚴謹,學生深信不疑。而最新的師生關系通常是一類以民主、公平、尊重、寬容為前提的主動配合?P系,教師屬于教學工作的規劃者以及引導者,在人格方面與學生必須是公平的朋友關系。那種師生關系,可以使得教師有效地把握學生的本身區別,合理地調節教學方案,量體裁衣,對于能力較低的學生給予適合他的條件,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給予更高的期望,使其在學習環節中都可以產生成就感,最終激發其學習的熱情。
三、小結
在初中體育培訓中,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是一類值得普遍關注的課題。對于學生做出心理健康培訓并非是瞬間就能實現的,而要依賴于體育老師常年的努力奮斗。在體育培訓中教師不但要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學生通過具體的言行所表現出來的意識、道德、品質、思想和毅力等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準確的把握學生的真實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學中應有的放矢的將心理健康培訓和體育培訓融為一體,盡量提升學員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動同學們的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