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識。課外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 一,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在低年級學段,就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近年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識。課外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盡管如此,在很多時候,課外閱讀仍被部分老師所忽略,認為是無關緊要的,許多教師既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引起重視,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呢?筆者結合自己平時的實際教學工作,談一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關注文本,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根基,學生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就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對閱讀的渴望。低年級的孩子還未形成有序的學習習慣,很難頃刻間就能海量地進行課外閱讀,需要我們老師的引導,逐步培養興趣。統編版教材的內容非常豐富有趣,教師應利用好課文中特別精彩的片段和故事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播下課外閱讀的種子。例如教學《羿射九日》這篇課文時,學生體會到后羿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感受到神話故事內容的新奇魅力,筆者對學生這樣說道:“同學們,我國勞動人民憑借超凡的想象力和樸素的智慧,創造出一個個美麗、神奇的神話故事。在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你們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嗎?”筆者肯定學生的回答后,繼續說道:“《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都是這些浪花里晶瑩的小水滴。同學們課后可以去閱讀《中國神話故事》,去讀更多的神話故事。下周閱讀課,我們舉行‘神話故事分享會,把你讀到的神話故事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就會被興趣所推動,主動去閱讀。
二、延伸課外,拓展閱讀廣度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無疑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習慣的形成,主要途徑是大量的閱讀實踐。溫儒敏教授提倡閱讀教學“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因此,在學生有了課外閱讀習慣初步養成的基礎上,教師就應該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真正從課內走向課外。如每當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只要有空余時間,筆者都會向學生介紹與本篇課文相關的一些資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推薦學生去閱讀,并指導學生讀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學了《坐井觀天》一課,就引導學生讀讀《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學習《影子》一文,學生對影子的形成有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筆者就讓學生課后去看看《十萬個為什么》中有關光學的文章;在學習《青蛙寫詩》時,教材內容圖文并茂,結構工整,極富童趣,筆者就推薦和引導學生去閱讀張秋生寫的經典童話和詩歌,如《青蛙的帽子》《蝸牛的籃子》等,帶給小讀者快樂的幻想和智慧的思索,實現“讀一篇,帶一本,會一類”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在不斷地擴大,閱讀量在不斷地增加,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三、創設氛圍,培養閱讀習慣
(一)創建集體閱讀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其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低年級孩子喜歡從眾,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利用這點,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他們盡快愛上讀書尤為重要。于是,筆者和孩子們一起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在圖書角邊寫上一行醒目的大字:今天你看書了嗎?配上勤勞的小蜜蜂剪貼畫,并給班級圖書角取“采蜜角”“小精靈書屋”等孩子們喜愛的名字。筆者要求每個孩子每個月帶兩本有意義的書籍,多者不限,教師也可以將自己擁有的課外書放到班級圖書角上,作為班級圖書的來源,供學生一起閱讀,并在規定的時間段內更新圖書。每天上課前,都坐在座位上靜靜地看書,早到早看,晚到晚看,形成一到校就看書的好習慣,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形成資源共享的氛圍,自己的書看完了,可以和同學交流看,自己的好書,推薦給同學看。課堂上,當筆者完成教學任務時,就引導他們利用邊邊角角的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書閱讀,讓他們感受全班看書時那份寧靜,享受靜心閱讀的樂趣,營造快樂閱讀的氛圍。
(二)共享師生閱讀樂趣
教師參與學生一起閱讀,更容易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學生一起閱讀,這是激發學生內心的閱讀感受,從而喜愛閱讀、親近閱讀,嘗到“師生共同閱讀”的快樂,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營造優秀的書香班級文化。筆者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節閱讀課以及平時的空余時間,與學生共讀一本書,一起閱讀《長襪子皮皮》《七色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每當讀完一本書,筆者就設計一些適合的閱讀交流單發給學生填寫。比如讀完任溶溶爺爺的《沒頭腦和不高興》這本書,筆者設計了以下閱讀交流單,請學生完成:
閱讀記錄單
(1)我讀的這本書的書名是 ? ? ? ? ? ? ,作者是 ? ? ? ? ? ? 。
(2)我分 ? ? ? ? ? ? 次把書讀完。
(3)我覺得這本書( ? ? ? )。
A.很有趣 ? B.有點長 ? C.挺簡單 ? D.讀了還想讀 ?E.一般
(4)我最喜歡讀的是( ? ? ?)部分。
A.沒頭腦串門 ? ? ? ? ?B.不高興踩水塘子 ?C.遇到仙人
D.登三百層少年宮 ?E.打不死的老虎 ? ? ?F.其他
(5)我想講講( ? )的故事。
A.沒頭腦串門 ?B.不高興踩水塘子
C.遇到仙人 ? ? D.打不死的老虎
(6)我最想演( ? )。
A.不高興 ? ? ? ? ? ? ? ? ? B.沒頭腦 ? ?C.仙人
D.少年宮的小朋友 ? ? ? ? ? ? E.其他
(7)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 ? ? ? ? ? ? 。
(8)、除了《沒頭腦和不高興》,我還知道任溶溶爺爺的作品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借助這個閱讀單,師生還可以簡單地交流一下閱讀的感受和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回顧書中最有趣的部分、最想告訴別人的故事、最想演的某個角色等,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和體驗,在交流閱讀單的過程中,學生一直在回味有趣的閱讀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調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三)分享閱讀成果展示
低年級學生是課外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為了鼓勵學生認真走進閱讀,提高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養成優良的閱讀習慣,我在班級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活動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孩子多閱讀、多展示。如在班級,我開展了經典誦讀比賽、故事大王接力賽、優秀采蜜集大賽等,分別評出“我是小小朗讀員”“我是大大故事王”“我是甜甜小蜜蜂”。我還經常讓膽小的孩子在語文課前進行3分鐘講故事,并積極給予鼓勵。然而,小學生閱讀的熱情易激發,但不容易持久。為了讓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致和良好的習慣,我專門在班級后面的黑板上騰出一個板塊,起名為“星光大道”,每周評選“小百科之星”和“閱讀小明星”,被評上的同學欣喜萬分,將領到筆者的“明星頭像貼”及表揚信,他們迫不及待地把“明星貼”貼在自己的照片旁邊,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學生從中體驗到了閱讀的成就感,領悟到閱讀的魅力。
總之,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我們要切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注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方法的引導,并重視閱讀效果,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塑造優秀的個人品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林利隱,女,1985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本科學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