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 目的:評價單頜總義齒修復中下頜修復的臨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進行口腔修復的患者62例,均實施下頜單頜總義齒修復,記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由患者對修復結果進行滿意度評價。結果:6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口腔修復,修復后3個月發生牙齦炎癥1例,主訴有組織疼痛3例,使用過程中主訴有不穩定情況4例,其余無明顯并發癥。對修復情況非常滿意42例,比較滿意16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為93.55%。結論:下頜單頜總義齒的修復效果好,并發癥少,患者滿意度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下頜單頜總義齒;口腔修復;并發癥;滿意度
義齒修復是口腔門診最常見的操作,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單頜總義齒修復的技術和手段已經非常成熟,尤其是上頜單頜總義齒修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對于下領來講,因其解剖結構復雜,再加上下頜修復時常常要考慮咬合、活動性、面容、殆曲線等多方面因素,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資料與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進行口腔修復的患者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齡45~72歲,平均58.37±12.45)歲。(1)納人標準:①經口腔檢查確診需行口腔修復治療;②經其他治療后牙根無增寬、疼痛等情況;③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牙周炎、低蛋白血癥者;②頭頸腫瘤者;③未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組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查認可。
方法:在進行口腔修復前,所有患者均提前拍攝X線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修復方案。術前,徹底清潔口腔,清理不能修復的牙周組織、牙結石等殘留物,同時處理松動和錯列的牙齒,以減少對義齒修復效果的影響叫。選擇合適的印模固定患者義齒,預留義齒使用過程中邊緣的伸展區,但也要保證義齒良好的封閉性,同時以凝樹脂制作暫基托,根據人工牙的排列、位置和形態,確定基托的邊緣和厚度。其次,明確患者水平頜位與垂直距離的關系,囑患者上下重復做咬合運動,當發現基托和口腔組織的吸引力較大時,才能確定兩者的聯系。最后,可適當上提上領前部平面,以減小前牙覆頜,增大覆蓋,同時保持前伸頜平衡,以更好地發揮義齒的功能。后牙的排列以牙槽嵴為宜,必要時可以尖對尖或反頜排列,以減少杠桿力量,防止義齒縱向斷裂。對下前牙唇斜面過長的可適當減低牙冠高度;對余牙頜面高低不平的,可適當調整牙尖高度以增大頜間的高度;高度過低的可使用高嵌體改善頜曲線4。
觀察指標:記錄治療期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治療結束后,由患者對治療結果進行滿意度評價,認為義齒使用感好,無嚴重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視為非常滿意;認為義齒使用感一般,與人工牙有一定的區別的視為比較滿意;未達到以上要求的視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x100%。
結果
6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口腔修復,修復后3個月使用過程中發生牙齦炎癥1例,主訴有組織疼痛3例,使用過程中主訴有不穩定的情況4例,其余無明顯并發癥。患者對修復情況非常滿意42例,比較滿意16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為93.55%。
討論
隨著人們對口腔健康的認識越來越深,義齒修復的門診患者也越來越多。義齒修復是指義齒基托覆蓋在已經經過處理的牙根或牙冠上的義齒,其優勢在于義齒的基托下還尚存基牙,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減少了牙槽骨的吸收,從而有利于穩定和固定義齒。針對下頜的單頜總義齒修復時,患者往往有不穩固、組織疼痛等情況發生。
首先,導致義齒修復固位不穩的原因可能與患者牙槽嵴吸收、側向牙合力或義齒下沉等因素有關。針對牙槽嵴吸收嚴重的,使用舌翼總義齒時要保證其在水平方向上,在印模時要先對舌側基托的大概范圍有一個了解,后在無邪的托盤內放置軟化打樣膏,以獲得最初功能性的印模,最后再在舌翼區進行延長或加厚的調整,以確保使用的穩固性。針對側向力造成的不穩定可在支點對側放置固定體以加大基托的面積,減少側向力;針對義齒下沉的要根據游離距和平衡距情況,制取壓力印模來解決。其次,導致修復后產生的組織疼痛問題,最大可能是因為上頜各部位緩沖力不足、基托邊緣不平衡等,而這種情況很難預防,只有在發生疼痛后及早處理,明確疼痛位置,針對緩沖力不足的增強緩沖,針對殆不平衡的適當調小后牙頰。另外為避免牙齦炎癥問題,要囑患者每日嚴格清潔口腔,一旦有紅腫、出血、疼痛情況的要及時咨詢醫師,給予積極處理。
參考文獻
[1]張慧.下頜單頜總義齒修復36例臨床體會[J].四川醫學,2013,34(3):320-321.
[2]開春梅.下領單頜總義齒口腔修復臨床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4):221-223.
[3]楊景偉.下領單頜總義齒修復20例臨床體會[J].醫學信息,2014,32(10):467.
[4]曹新澤,劉艷.下領單頜總義齒口腔修復中少量殘留牙的臨床應用體會[J].醫藥前沿,2016,6(2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