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西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并且面臨著“三期疊加”的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三新經濟”應運而生。“三新經濟”數據的統計是政府加強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的有力依據,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對傳統的經濟統計帶來挑戰。目前,“三新經濟”的統計面臨著行業分類不全面、數據取樣難和獨立核算難等問題。本文嘗試從經濟實力、科技企業與人力的投入、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這四個方面選取20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建立三新經濟統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變異系數法計算出指標權重,利用綜合指數評價方法計算三新經濟發展水平指數。通過分析發現:三新經濟發展水平指數是逐年增長的,并且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這兩個方面的得分明顯逐年增加。說明衡量三新經濟的發展水平需重點關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在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三新經濟? 指標體系? 權重? 變異系數
一、引言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經濟可持續、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并且面臨著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三期疊加”的經濟發展階段性的特征。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相比,目前我國經濟呈現出: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產業是指用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技術而成的新的經濟活動;新業態是是指更多元、多樣、個性的產品和服務,以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從現在的各個產業中繁衍出的新環節、新形式、新形態;而新商業模式指為了實現用戶的價值和企業能夠盈利目標,對各種對內對外的要素、資源進行重整,能夠形成有特別競爭力的商業模式,這三者形式下的經濟就統稱為“三新經濟”。“三新經濟”統計數據必須能夠及時地、動態地反映出新動能,才能更好的為經濟的發展和政策的做出服務。
本文基于三新經濟內涵特征,從經濟實力、科技企業與人力的投入、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這四個方面選取20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構建三新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然后選取變異系數法對各指標計算出其權重,通過構建三新經濟統計指數,進而測對全國“三新經濟”統計監測指標體系予以評價。
二、指標體系構建
(一)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遵循指標體系構建的系統性、可比性、動態性的相關原則,基于“三新經濟”的內涵特征,從經濟實力、科技企業與人員投入、電子商務還有互聯網金融這四個維度,選取共20個指標來進行評價。
經濟實力方面:選取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者物價指數、采購經理中國制造業指數和單位GDP能耗五項指標。
科技企業與人員投入方面:選取R&D人員全時當量、R&D項目、R&D經費支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專利發明數、技術市場成交額五個指標。
電子商務方面:選取電子商務企業交易額、網購人數、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電子商務服務業直接帶動從業人數、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這五個指標。
互聯網金融方面:選取中國網民規模、云計算市場規模、大數據市場規模、搜索引擎市場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這五項指標。
(二)指標篩選及指標體系優化
并運用主成分分析對指標體系進行篩選,經檢驗,選取的指標累計方差貢獻率達95.9%,說明建立的指標體系能夠提供足夠關于“三新經濟”發展水平的信息,指標體系構建合理。
三、我國“三新經濟”的綜合評價分析
(一)數據選取
本文選取2011-2015年6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我國“三新經濟”進行綜合評價。數據來源:《中國電子商務報告》、《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等,還有國家統計局、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艾瑞咨詢網、東方財富網、中國產業信息網等網站。
(二)權重的確定
(三)綜合評價分析
本文運用綜合指數評價法,構建“三新經濟”發展水平指數對我國“三新經濟”進行綜合評價分析。
由表2和表3可知:我國“三新經濟”發展水平指數逐年遞增。并且,增長幅度也逐年遞增;經濟實力在2011年是四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而隨著年份的增加,得分卻逐步減少。與之相反的是電子商務維度,在2011年是得分最低的,但是隨著年份的增加,得分占比越來越高。科技企業與人員的投入在四個維度中得分一直處于較高的位置,這與我們國家一直注重科技興國與科技人才的培養息息相關。雖然科技企業與人員的得分也隨著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它的增長幅度沒有電子商務維度的高。
四、結論
(1)從總體來看:我國的三新經濟發展趨勢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隨著我國在科技投入、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上面的投入與產出越來越多,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由計算出的指標權重可知,反映經濟實力的指標權重都較大,說明其對三新經濟的統計影響較大,例如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消費者價格指數。這兩者一個反映了制造業市場的變動情況,另一個反映了居民的消費水平,其權重高也是合理的,也從側面說明了本文所建立的體系正確性。
(2)科技產業和人員的投入方面:R&D人員全時當量、R&D項目數、R&D經費支出和技術市場的交易額的權重也較高。這說明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我國三新經濟中科學技術的變動情況。其對“三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也較大。
(3)電子商務方面:電子商務服務業直接帶動從業人數的權重較高,其他的指標較低。
(4)互聯網金融方面:中國的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均較高,其他的指標較小。這說明我國的云計算市場規模和我大數據市場規模的存在更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相對于經濟實力和科技投入方面,對三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目前較弱,但是未來幾年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越發的發達后,三新經濟的發展水平一定會展現出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全力推進“三新”統計[N].中國信息報,2016.
[2]鄢來雄.建立“三新”統計 服務經濟發展[N].中國信息報,2017.
[3]王楠.完善“三新”經濟統計工作的思考[J].1994-2017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2017.
[4]楊耿業.“三新”經濟統計工作的思考與建議[N].統計科學與實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