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公路路域環境中超限運輸、違法堆物、違章建屋、人為故意破壞等情況大量存在,而且屢禁不止,目前執法理念和體制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嚴重不足,已經使得農村公路路政執法遠遠落后于其建設和養護。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剖析了農村路政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路政管理 執法 存在問題 措施
0引言
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村道,它在全國公路網絡占很大比重,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奔小康,從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好壞對一個地區農村乃至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要想富、先修路”成為一個時代廣為流傳的口頭禪。而農村公路作為時代演化的產物,有力支撐著農村經濟、社會等的發展,是農民增收、創收的有效途徑,“要致富,先修路”也是對其在農村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的最直觀表述。
1農村公路路政執法的必要性分析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四好農村路”五周年之際,交通運輸部黨組中心組舉行2019年第一次集體學習,指出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先行支撐,確保交通運輸服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05萬公里,通硬化路鄉鎮和建制村分別達到99.64%和99.47%,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6.5%,“四好農村路”建設長效機制正在形成。但伴隨著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的迅速增長,農村公路路政執法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困境和難題。農村公路路域環境中超限運輸、違法堆物、違章建屋、人為故意破壞等情況大量存在,而且屢禁不止,農村公路路政執法從機制到法律法規幾乎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態,這不僅影響了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而且抑制了農村公路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農村公路建好后,如何規范農村公路行政執法,從而更好的保障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迫切重要。
2農村公路管理存在的問題
農村公路執法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路產路權無法界定:在新的公路運輸系統投入使用時,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歷史遺留的,不知如何分配的路線。如果在新的公路運輸系統投入運行時,沒有及時劃分好這些路線所屬的區域范圍,則會導致路產路權無法界定,界限不清晰,增加管理難度。
(2)路政執法機構資格未經法律程序確認,路政執法人員資格不合法:許多路政管理部門的門檻較低,或者人員變動較大,常常會出現還沒有達到法定要求便持證上崗的工作人員。這類工作人員專業性不高,執法力度不夠,路政執法機構資格未經法律程序確認,很容易出現亂指揮,亂懲罰的現象。
(3)路政宣傳力度不足,執法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新公路運行系統投入使用初期,由于經費不足,對路政管理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整體素質偏低,路政管理不受重視,這是路政管理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來源。
(4)缺乏執法必要的權威和有力手段:由于經費和經驗均不足夠的原因,路政管理部門機構相對簡單,沒有一套專業的管理機制,發現問題時不能及時提供相應的對策,缺乏執法必要的權威和有力手段,才會使超限超載運輸屢禁不止,達到失控狀態。
(5)超限超載運輸屢禁不止,達到失控狀態:由于公路運輸量過大,公眾的整體素質不高,沒有意識到正確使用公路的重要性,再加上執法人員懲罰力度不夠,便會導致超限超載運輸屢禁不止,達到失控狀態。
3、提高路政執法水平的具體策略
(1)建立健全管理機制:要切實強化路政管理隊伍建設水平,保證路政執法嚴明性,首要前提是建立健全路政管理法律體制。相關路政管理部門需加大法治建設投入力度,讓路政執法權力回歸到基層管理人員的手中,且結合區域路政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為基層路政管理執法人員提供參考依據。此外,應深化執法人員的責任意識,以激發其主觀能動性,確保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基層工作。
(2)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第一,提高執法主體自身的業務水平。首先執法主體要對與公路執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能夠熟練的掌握并運用,以保證自己在不同的環境中開展執法王作時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映。第二,在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路政執法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和態度。當執法相對人在公路上遇到困難時,路政執法人員應該秉著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其提供周到的服務。第三,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網絡技術日益發達,執法人員要保持與時俱進。
(3)借鑒先進的路政執法模式:建立新型的“大交通”執法模式。我國公路建設的迅猛發展對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國交通運輸部出臺的《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在刺激公路交通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路政執法部門與機構的龐大冗雜,這對于陳舊的管理模式無疑是一種挑戰。傳統管理模式中,省、市級主要的交通主管部們、外包的公路管理機構以及私立的公路經營企業和一些臨時性的執法機構并存,這種無序并存,很容易導致執法沖突時部門之間相互規避權力、推卸責任。荷蘭、英國倫敦及新加坡實行的交通綜合執法改革,實際上是一種“大交通”的執法模式。這種模式將以前零亂分散的執法機構合并為一個或者幾個比較綜合的執法部門,一是有利于避免多部口執法時因職能交叉引發的權力沖突;二是有利于整合各部門資源實現聯合執法,從而提高行政執法效率;三是使得政府部口更加精簡,將更多精力放到公共服務中。荷蘭的運輸管理檢查局、英國倫敦市設立的大倫敦交通管理局以及新加坡設立的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公共交通理事會都是對大交通管理模式的有效實踐。
4結語
結合工作實際對農村公路管理存在問題及提高路政執法水平提出具體措施,從管理機制、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借鑒先進的路政執法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從根本上使問題得到解決。為規范農村公路行政執法,保障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白軼雪. 甘肅省農村公路路政執法研究[D].蘭州大學,2015.
[2]白海生.淺析路政執法與崗位培訓[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3):305.
[3]肖青春.路政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03):047.
作者簡介:楊海燕,女,1977年10月22日出生,寧夏固原市隆德縣交通運輸管理所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