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對于肩負著國民經濟發展支撐作用的國有企業來講,黨員干部綜合素質的好壞無疑決定著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發展狀況。因此,長期以來國有企業都把黨員干部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而由于黨員干部手中擁有一定的權利,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的當下,不僅要對黨員干部工作時間進行有效監督管理,更要注重對黨員干部業余時間的監督管理工作。筆者在大型國有企業就職多年,結合實踐經驗借本文簡短表述關于如何加強國有企業黨員干部業余時間監督管理工作的觀點。
【關鍵詞】國有企業? 黨員干部? 監督管理? 思路及方法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和國有企業經營形勢的日漸嚴峻,各級政府對于部分黨員干部不良行為的監管也始終保持著高壓態勢。而從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實際來講,黨員干部身不正勢必會對企業經營管理帶來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鑒于此,加強黨員干部業余時間的監督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二、國有企業黨員干部業余生活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概述
(一)活動時間越來越長,活動范圍越來越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國有企業黨員干部也和社會上其他的工作人員一樣,享受著各種假期和越來越多的休息時間。這就給黨員干部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時間。此外,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的方便快捷,進一步縮短了交往的時間和距離。當然上述特點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有些領導干部借工作之名,大部分時間在飛來飛去,群眾長時間見不到面,就是上級部門也很難掌握去向。
(二)黨員干部的業余活動對象具有同盟性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下,可以明顯地看到不少黨員干部形成了以職務、單位性質為主的工作關系圈;以個人經歷為主的戰友圈、同學圈;以地域為主的老鄉圈;以血緣、親戚為主的親戚圈等。這些交往圈子構成成分比較復雜,但圈內人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密,且有一定的利益一致性,對外具有較強的同盟性。這些交往圈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一種互惠互利的交往圈,必然有可能會損害到國有企業的利益。
(三)違法違紀活動帶有一定的隱蔽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黨員干部出入一些娛樂場所活動的內容更新奇,但因為這些活動場所良莠難辨,凡出入這種場合的人都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雖然管理部門三令五申,禁止黨員干部出入有關場所。但還有一些有條件的黨員干部為了掩人耳目,想方設法參與到權錢交易中。
三、加強對黨員干部業余時間監管的重要意義
(一)業余生活集中體現了黨員干部的生活作風
生活作風雖然顯現于一言一行之微,卻與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相連,是一個黨員干部政治品格和思想道德最直接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生活作風就是通過八小時以外的生活體現出來的。歷任國家領導人都反復強調要加強對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活動監管,保證黨員干部在社會生活中嚴格按黨章辦事,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形象,保持良好的道德風范和高風亮節,這是堅持從嚴治黨的具體體現,也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黨員干部的生活作風是關系到企業生存發展的大事
國有企業各級黨員干部是生產經營的中堅力量,其一言一行不僅是職工群眾關注的對象,也是大家追隨、學習、模仿的對象。特別是目前國有企業處在廉潔文化建設取得成果并深入推進的階段,如果廣大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內工作兢兢業業,八小時以外享受天倫之樂或者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在企業就會形成一種弘揚正氣、人心所向的精神風貌,就會更好地保證各項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如果黨員干部貪圖享樂,追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企業發展大局必然會受到影響。
(三)黨員干部業余生活作風關系到黨在群眾中的整體形象
黨員干部的生活作風是一個政黨政治性質、宗旨的具體體現,是一個政黨塑造自己的政治形象、凝聚人心的法寶之一。因此,筆者認為,加強黨員干部業余生活的監管,不能單單看成是一個人的生活作風問題,還應當上升到企業生存和發展、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上來,只有這樣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
四、加強國有企業黨員干部業余時間監管工作的有效途徑分析
(一)充分發揮思想教育的優勢,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自律意識
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自律意識,是加強對黨員干部監管的有效手段。教育黨員干部自重、自警、自省、自勵,用健康、高雅、向上的生活方式,自覺抵制各種腐朽現象、封建迷信的侵蝕,是各級黨員干部管理部門和監督部門的重要任務。
(二)建立完善有關監管制度,用制度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
國有企業要建立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情況匯報制度,要求黨員干部在一定范圍內定期匯報自己工作之外的活動情況,包括因公外出開會、考察、聯系工作情況,本人吃請、請客情況,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期間禮品、禮金收受情況等;其次,要建立黨員干部生活作風承諾制度。要求黨員干部對自己八小時以外的活動向組織、群眾作出承諾,并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此外,要建立黨員干部生活作風評議制度,定期組織與黨員干部有聯系的人員代表,如職工代表、群眾代表、業務聯系代表等對黨員干部的生活作風進行評議,并將評議結果記錄在案,作為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據。
(三)發揮家庭、群眾、輿論的監督作用,建立一套社會監督體系
家庭成員應當對黨員干部的一些不正常情況追根問底,有關部門要經常舉辦一些家庭成員參加的講座、學習班,提高家庭成員監督的能力和水平。與此同時,組織、紀檢、監察部門可以邀請黨員干部所居住的社區、居委會以及所在單位的群眾,不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他們的意見,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據。除此之外,要切實發揮紀檢、監察等監督部門的作用,加大懲處力度。要賦予紀檢、監察部門一定的“特權”,加大對黨員干部監督的范圍,特別是對黨員干部活動的一些重要時期、重要事件、重要時間、重要地點要實施重點監督。
紀檢、監察部門要把對黨員干部業余活動的監督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工作,設立專門機構,隨時隨地檢查監督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活動。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干部作風問題,只要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就要嚴格給予相應的處理。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形式給予曝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對一些帶有普遍性問題的處理上更要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