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平 胡金月 蘇夢云
【摘要】無錫是我國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無錫的制造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典型性和樣本意義。無錫的制造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制造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智能化發展已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要推動先進制造業進一步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做長遠的戰略考慮。本文選擇無錫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樣本,觀察無錫制造企業目前的發展和技術創新現狀,分析其向智能化和現代化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無錫制造業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和轉型升級探明起點和基礎。
【關鍵詞】無錫制造企業? 智能化? 現代化? 技術創新? 轉型升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瞄準國際標準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發展,要培育若干個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無錫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制造業是無錫地區產業體系的基礎,也是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試點城市。2017年12月,江蘇省政府印發《蘇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在示范區轉化應用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帶動制造業優化升級的重大科技成果,提升蘇南創新型產業集群整體規模和綜合競爭力,努力建成全國科技成果集聚區和輻射源,為促進江蘇乃至全國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近年來,無錫著力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物聯網發展的影響力、競爭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目前,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制造在無錫已經從概念層面走向實際應用,從技術研發走向成果轉化,從政府倡導走向市場主導;作為創新示范區的引領帶動作用逐漸顯現。
本研究以無錫地區的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無錫地區制造產業發展的現狀,研究存在的問題,探索無錫地區提升制造業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技術進行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和方法。
一、無錫制造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分析
本研究以在深圳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無錫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截止到2019年4月底,無錫在深圳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共有79家。除去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和大東方和東珠生態等金融、零售和建筑行業的企業,剩下的75家都是制造企業。
目前,無錫地區制造業75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5823.89億元,總流通市值為3286.79億元。市值中最大值為藥明康德為1028.75億元,最小值為隆盛科技,為14.70億元。平均的市值為77.65億元,平均的流通市值為43.82億元。按證監會的行業劃分目錄來分,其中基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有5家,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的有12家,通用設備制造業的有5家,專用設備制造業的有7家。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有11家,金屬制品業的有5家。
目前,無錫地區制造業73家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值為3840.19億元,平均的資產值為52.61億元。資產規模最大值為長電科技,為344.27億元,最小值為中設股份,為5.21億元,平均值為52.61億元。無錫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為2259.08億元,最大值為長電科技,為238.56億元,最小值為中設股份,為2.70億元,平均值為30.95億元。
除了在深圳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業企業以外,在新三板市場上有一批無錫地區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中小微制造企業。截止到2019年4月30日,在新三板上市的無錫地區掛牌企業有144家。除去批發業、商業服務、農業、、生態保護、公用設施管理業和社會服務業等行業的掛牌企業,剩下的124家均屬于廣義的制造業企業。
二、無錫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分析
2018年無錫制造業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平均為23.91%,2017年為25.47%,相對下降1.56%;銷售毛利率最高的是寶通科技,為54.61%,最小值為吉鑫科技,為3.33%。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8.48%,比2017年的8.93%下降0.45%。最大值為小天鵝,為24.25%,2017年為23.12%,最小值為ST中南,為-64.27%。無錫制造業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排前20的公司名單見表4。前10名分別是小天鵝、先導智能、上機數控、蘇利股份、藥明康德、威孚高科、信捷電氣、中設股份、海達股份和威唐工業。
測量營運能力的指標通常有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等。但是,影響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情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經營效率以外,各行業產品和服務的性質不同,自身的周轉周期和速度也不相同。
2018年無錫制造業上市公司存貨周轉平均為5.07次,2017年為4.85次,比上年增長0.22次,2018年應收賬款周轉平均為6.75次,2017年為7.02次,減少0.27次。表5是按存貨周轉率進行的排序。最高的是法爾勝,2018年存貨周轉率為21.04次,比2017年的6.95次增長202.50%;法爾勝2018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7.13次,比2017年的4.76次增長49.95%;前1名分別是新日股份,16.16次;愛康科技,14.87次;華東重機, 11.69次;洪匯新材,11.16次;江化微,10.83次;小天鵝, 9.34次;長電科技,9.21次;阿科力,7.97次;百川股份,7.67次。
因此,目前從銷售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來看,無錫制造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營運能力參差不齊,總體上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和余地。
三、無錫制造業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和創新能力分析
本研究從研發投入金額、研發人員數量、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和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等指標來測量無錫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能力。
2018年,無錫58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支出總額為593,600.84萬元,其中屬于費用化支出的為184,278.68萬元,屬于資本化支出的為1,092.84萬元。研發支出最大值為無錫小天鵝,為73,304.52萬元,最小值為霞客環保,為25.82萬元。其中,研發支出在10,000萬元以上的還有航發控制、朗新科技、天奇股份、通用股份、華光股份、中超控股、先導智能、威孚高科、蘇威孚、藥明康德、太極實業等,12家的研發支出總額為436 154.33萬元,為無錫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研發支出總額的18.24%。研發支出在1 000萬元以上的有54家,占樣本公司總數的93%。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為3.50%,研發支出強度最高的是朗新科技,為13.31%,最小值為霞客環保,為0.05%。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在4%以上的有蠡湖股份、貝斯特、藥明康德、威孚高科、蘇威孚、和晶科技、廣信材料、宏盛股份、蘇利股份、中設股份、江化微、隆盛科技、先導智能、信捷電氣、朗新科技和澄星股份15家;58家企業的研發人員總數為31,167人。平均每家為537人。研發開發人員數量最多的是藥明康德,13,940人;其次是太極實業,1,315人;航發控制,1,287人;朗新科技,1,235人;先導智能,1,193人;威孚高科,1,109,小天鵝,944人,華光股份,796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平均為16.31%。比例最高的是藥明康德,78.62%;朗新科技, 52.20%;哈工智能,40.44%;信捷電氣,32.06%。研發人員數量占比超過20%的有廣信材料、華光股份、先導智能、中電電機、隆盛科技、神宇股份和威孚高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