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淑錦
【摘要】利用生物學監測能綜合反映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強度,能較早地發現大氣污染,對大氣污染監測具有更大意義。大氣污染對人類影響比較嚴重,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要重視大氣污染,搞好環境保護工作,為人民謀福,為子孫謀福。
【關鍵詞】大氣污染;檢測;探究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質量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就大氣污染而言,城市區域由于受到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的影響,成為大氣污染發生的集中區域,歷史上幾次嚴重的污染事故,如倫敦煙霧事件(195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都是發生在大城市。近幾十年來,研究者對大氣污染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
一、排入大氣中的污染物的危害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后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其中主要有三條:(1)通過皮膚和眼睛粘膜的表面接觸;(2)通過消化系統食入含有大氣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通過呼吸系統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其中以第三條途徑危害最大,因為:每人每天吸入空氣有10立方米之多。與這種含有污染物的空氣接觸,肺泡表面積為人體表面積的25倍,并且對污染物非常敏感,同時呼吸系統富有帶水份的粘膜,對大氣污染物吸收能力很高,就礦區而言,塵肺病、肺病是礦工的職業病,因此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疾病。
二、各種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具體影響
(一)煤煙——引起支氣管炎等。如果煤煙中附有各種工業粉塵(如金屬顆粒),則可引起相應的塵肺等疾病。
(二)硫酸煙霧——對皮膚、眼結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強烈刺激和損害。嚴重患者如并發胃穿孔、聲帶水腫、狹窄、心力衷竭或胃臟刺激癥狀均有生命危險。
(三)鉛——略超大氣污染允許深度以上時,可引起紅血球礙害等慢性中毒癥狀,高濃度時可引起強烈的急性中毒癥狀。
(四)二氧化硫——濃度為1-5ppm時可聞到嗅味,5ppm長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難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聲帶痙攣,喉頭水腫以至窒息。
(五)氮氧化物——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對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壞疽;對粘膜、神經系統以及造血系統均有損害,吸入高濃度氮氧化物時可出現窒息現象。
(六)一氧化碳——對血液中的血色素親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嚴重缺氧癥狀即煤氣中毒。約100ppm時就可使人感到頭痛和疲勞。
(七)臭氧——其影響較復雜,輕病表現肺活量少,重病為支氣管炎等。
(八)硫化氫——濃度為100ppm吸入2~15分鐘可使人嗅覺疲勞,高濃度時可引起全身礙害而死亡。
(九)氰化物——輕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癥狀,重者可使意識逐漸昏,雖直性痙攣,血壓下降,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遺癥為頭痛,失語癥、癲癇發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結膜充血、氣喘等。
(十)氟化物——可由呼吸道、胃腸道或皮膚侵入人體,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經系統、牙齒以及皮膚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虛脫等而死亡。
(十一)氯——主要通過呼吸道和皮膚粘膜對人體發生中毒作用。當空氣中氯的濃度達0.04~0.06毫克/升時,30~60分鐘即可致嚴重中毒,如空氣中氯的濃度達3毫克/升時,則可引起肺內化學性燒傷而迅速死亡。
三、大氣污染生物監測
利用生物對大氣污染或變化所產生的反應來監控大氣污染狀況的方法。它從生物學的角度為大氣環境質量的監測和評價提供科學依據,是環境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手段之一。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生物長期生活在環境中,受環境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生物的生活周期長,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必然作用于生物體,能貯存整個生活時期內環境因素變化的各種信息。例如:生物個體數量和群落的變化,生物的結構和生理的變化,宏觀和微觀受害癥狀的觀察,能綜合反映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強度,能較早地發現大氣污染,能檢測出不同的大氣污染物,能反映一個地區的污染歷史。利用生物對大氣污染物的反應,監測有害氣體的分和含量以了解大氣的環境質量狀況。概述大氣污染的生物監測包括動物監測和植物測。動物監測由于動物對環境的趨性和管理困難,目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監測方法,但一般能起到指示環污染的作用。由于植物有位置固定,管理方便且對大氣污染物敏感等特點,大氣污染物的植物監測被廣泛應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于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徐健.大氣污染的幾大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8,10(21):125-127.
[2]盧寧.大氣污染現狀、來源分類與協同治理研究———基于局部加權回歸散點平滑法的實證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9,06(8):117-124.
[3]李雪松.大氣污染治理的經濟屬性及政策演進:一個分析框架[J].改革,2019,04(6):17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