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宏波 劉忻汝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大學生創業中心,是基于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結合全新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模式所創建的,是在全國高校具有突破意義的就業和創業實踐基地,且已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SOVO商標。
SOVO眾創空間采用creative+incubate+invest+service模式,構建完善的培訓、資本、人才、環境平臺,提供創業教育、創業服務、創業資本、創業網絡、創業文化等服務要素,形成具有特色的創新創業促進系統(EDS),并已形成創新創業孵化的完整生態鏈(具體包含創業指導與服務、投融資服務、創業導師、創業類活動及創業培訓、基本商務服務等)。
依托創業苗圃,通過“引進—發掘—培養—孵化”的四步流程扶持有價值、有潛力、有前景的創新創業項目,助力更多創業者開啟夢想,孵化未來。定期篩選優秀學生創業公司進入,進行重點孵化。學生創業公司在入駐平臺后,為其提供深化梳理商務模式、精準定位市場、搭建組織架構、拓展外部市場、進行資源整合、完善商業計劃等方面的指導與服務,成功完成實體公司的產品市場定位及市場初探。
給予企業提供優良的創業發展環境。采用項目優選和人才引進兩個核心環節,為創業者和企業實行板塊式組合服務。抓住并利用與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主管部門聯系緊密、科技資源較豐富等優勢,擴寬外部資源,促進學生創業公司快速成長。提供平臺式支撐服務,搭建資金支持、信息共享、技術研發、中介服務、培訓輔導和商務服務等支撐服務平臺,實行面向孵化、對外共享的運作模式。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采取全程跟蹤、遞進孵化方式,形成了梯級孵化體系。
圍繞“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鏈條,通過開展創業診所、創業沙龍、項目孵化服務平臺等方式,為創業項目提供資金、項目等深度孵化服務。
構建5大產業園區(電子研發方向、移動互聯網方向、數媒微電影方向、商務服務方向及軟件研發方向)的創客空間及創業加速園區。
基礎服務突出降成本,對在孵企業免收取房租;中介服務突出補短板,引入財務、法律咨詢等機構,為在孵企業提供法律、知識產權等服務;技術平臺服務突出強功能,依托大連高新區眾創空間,共建社會公共服務平臺。幫助早期階段的個人和團隊創業方案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
著力打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產業鏈條和獨具特色的服務體系,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的孵化服務。
一、眾創空間的創業指導與服務
(一)針對早期創業者所需求的商業、技術、市場、資金、人才、培養、法律等提供一攬子服務,幫助早期階段的個人和團隊創業方案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
(二)從創業者需求角度出發,有針對性的提供個性化創業指導。
(三)提供技術商品化、產品中試支持、產品設計支持、新產品評估及技術咨詢服務等。
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程的投融資服務
利用自身平臺效應與外部投融資機構共同搭建融資平臺等方式幫助創業者及創業團隊爭取融資。
重點關注領域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企業信息化、電子商務、數字媒體藝術、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等。
(一)種子基金(Seed Fund)
(二)天使投資(Angel Investment)
(三)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
(四)融資擔保(Financing Guarantee)
三、國際化、多元化創業導師
(一)從技術、管理、知識產權、市場開拓、投融資等方向提供“一對一”的管理咨詢服務,幫助創業者及創業團隊解決自身實際問題。
(二)提供政府及外部創業孵化基地創業扶持政策咨詢。
(三)提供工商、稅務、法律等相關咨詢服務。
建立完整的創業導師工作體系,為創業者提供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創業全程輔導。結合學校辦學及產學合作優勢,聘請校內具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及來自社會各界的多位優秀企業家,以及知名天使投資人等擔任導師,涵蓋了成功企業家、行業管理專家、行業技術專家、投資、金融、法律、咨詢等專業機構人員等,借助各位導師在公司管理、項目實施等領域的豐富實踐經驗和獨到見解,為孵化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業輔導。
通過創業指導,增強創業導師與創業者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不僅通過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決策經驗,對企業創業和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同時導師也可以更加了解創業企業成長的狀態,以便能夠為創業企業推薦所需的各方面資源。
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創業文化活動及創業培訓
(一)開展大型創業類活動,以論壇、峰會、競賽為主,以半年或季度為間隔舉辦活動。
(二)開展日常輔助創業沙龍、項目路演、創業診所、微視聽等靈活多樣的創業類活動,以周為單位舉辦活動。
(三)開展創業訓練營等創新創業類培訓活動。
(四)從技術、管理、知識產權、市場開拓、投融資等方向確定創業類活動主題。
服務宗旨為服務科技創新創業,服務類型為高校創業教育培訓型及創客服務型,通過提供專業化創業指導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了全要素、開放式、系統化的創業服務平臺。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創業者及創業團隊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建立完善的運營管理制度,并擁有獨立專業的服務管理團隊。為入駐創客、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提供了完善的基本服務設施及辦公空間。通過創業咨詢、創業輔導、創業門診、創業代理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完善創業服務手段,為創業者集聚創業資源。
參考文獻:
[1]鄧珊,寧明皓.高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運行機制與管理方法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15):61-64.
[2]張正琴.產業集群中創業者形成探討[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6):28-29.
[3]王永.讓政策的陽光普照創業追夢人——“雙創”政策綜述[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6(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