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雙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個企業面臨的壓力也不斷加劇,受到外部監管環境的影響,使得企業的涉稅風險也逐步加劇,導致企業借助各類手段偷稅、漏稅,阻礙著企業的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稅收籌劃定義與開展意義,接著闡述了企業涉稅風險識別,最后總結了基于財務報表的企業涉稅風險管理措施,本文所得研究結果僅供參考。
關鍵詞:于財務報表;企業;涉稅風險;管理措施;稅收籌劃
在“營改增”稅收優惠政策實施背景下,使得我國稅收制度不斷完善,稅務法律、法規也不斷健全,納稅籌劃逐步被企業及社會各界所重視。但就實際情況而言,企業在經營階段,承擔著較大的涉稅風險,難以保障企業財務管理質量,阻礙著企業的發展。本文主要討論基于財務報表的企業涉稅風險管理,旨在從相關定義、意義基礎上,明確存在的風險,以此開展針對性的管理。
一、企業稅收籌劃定義與開展意義
(1)定義
企業稅收籌劃主要指的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涉及的相關法律、制度,稅收人充分尊重相關法律、制度,科學管理企業財產,合理策劃企業經營管理,以此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
企業稅收籌劃特征主要包括:1、理財行為,稅收籌劃能夠為企業財務管理提出新內容。傳統稅收管理注重的是企業所得稅現金流分析,在投資活動中,一般是稅收衡量投資收益,在項目研發階段,分析稅收減免,以此減少項目開發、項目研究的實際稅務支出。企業參與的經濟活動較多,進而導致稅務種類復雜多樣,所得稅只是簡單的一部分,稅收籌劃通過深入分析生產、稅收關系,可為經濟活動提供有效依據,綜合考慮各類情況,科學處理財務狀況,以此增加企業財務收益。2、前期預測行為,企業經濟發展中,政府部門為明確稅收對象,對設置專門的稅率標準,凸顯宏觀經濟政策,借助稅收優惠政策,吸引消費者、投資者,保障投資活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不同行業、不同時期,稅收政策與稅收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受到不同行業、企業、經營成本、投資成本等方面的影響,只有將將稅務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才可保障稅收籌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3、擇優性,企業依據所有者的負債權益,能夠優化投資結構,自覺履行自身的稅收義務,科學選擇稅收機構。依據稅務額,配備針對性的經營方式。簡單而言,稅收籌劃就是在不同的方案中,選擇最佳的稅收方案,切實維護企業經濟利益。
(2)開展意義
一是可提升稅收意識。稅收籌劃可減少稅務負擔,避免逃稅現象的出現,切實維護企業形象,增強企業法人的稅收意識;二是最大化企業財務。企業應當依據稅務中規定的各項政策,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擴展生產規模與推廣范圍,加大技術與設備的投入,最大化企業財務管理效益,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三是合理配置資源。國家制定稅務法不僅是為提升國家財政收入,還想要督促企業合理調配各類資源,更好的應對市場變化,加速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涉稅風險識別
(1)貨幣資金科目
若貨幣資金科目期末余額較大,需要核實稅務申報表上的利潤計算,企業預收賬款科目,關注企業本期資金的增加幅度,預測企業資金的毛利率,以此判斷是否存在涉稅風險,核對是否存在貨幣資金不入賬的情況。
(2)應收賬款科目
關注企業長期掛賬、發票使用行為,針對虛開發票的現象,會導致在確認收入的同時,增加自身債權,使得相關債權取法得到有效回收。關注賬款期末余額是否合理。
(3)預售賬款科目
預售賬款也就是營業稅數額,企業在稅務征收環節,需要測算預售收入,保障稅務繳納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房地產企業會將預售房款還貸,以此規避營業稅,使得涉稅風險加劇。
(4)其他款項科目
關注是否存在長期掛賬、借貸、注冊資金抽逃現象,分析各類經營活動、個人所得稅,以此判斷賬款業務發生時間、發生性質是否與主體存在關聯。
(5)股權投資項目
關注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涉稅處理,依據利潤表投資收益數據,精準判斷投資所取分紅,判斷股權投資是否滿足“免稅收入”條件。
(6)固定資產科目
固定資產分類折舊率,企業是否存在隨意調節折舊的情況;企業運營開展所需的設備積極器械,盤查各項資產的真實性。
三、基于財務報表的企業涉稅風險管理
基于上述對稅收籌劃及稅收籌劃工作開展意義,企業涉稅風險識別的分析,為推動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企業必須要積極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制定相應的對策,詳細分析如下。
(1)注重發票管理
在企業稅收籌劃背景下,企業必須要強化財務發票管理,一旦企業在各類發票管理中不夠嚴謹,將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企業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切實發揮出營改增政策的作用,遵循專項專人管理的原則,制定專票管理制度,做好發票應用登記,以此保障發票的合理應用。確保在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有責可問,以此確保企業稅務籌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強化稅收政策過渡期應用
在企業稅收籌劃試點推行過程中,應當明確各類優惠政策,就企業原本的稅務優惠政策,切實改善征稅問題。企業在稅收過程中,需要保障稅務籌劃應用的持續性,以此保障企業稅收工作的有序開展。在企業稅收籌劃基礎上,企業需要強化政策的應用,以此推動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全面降低企業的不良影響。
(3)做好稅收規劃預算
參照相關資料顯示,部分企業逐步注重財務預算問題,在企業稅收籌劃實施后,企業為更好的開展稅收預算,在資金體系內會提前預留增值稅部分資金,后期需要開展資金流轉與資金運轉。國家實施企業稅收籌劃,主要是為減少企業的稅收,不斷提升企業經濟利潤,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企業稅收籌劃實施背景下,企業需要強化稅務籌集的重視,組建專門的小組、部門,在大環境內找尋最佳的發展道路。
(4)強化稅務風險評估
企業應當強化各個環節稅收風險管控,明確各類影響因素,強化稅務風險評估,精準掌握增值稅稅務風險數據。積極收集企業日常銷售數據,技術人員需要強化稅務風險控制,掌握基層銷售情況,全面較少稅務風險對企業運行的影響。 增值稅稅務風險的變化會受到數據的影響,因此,企業必須要加強基礎數據和工作情況的掌握,定期開展風險評。在產品銷售階段,可邀請增值稅稅務風險控制技術人員的加入,強化購銷比例和銷售的毛利百分比等數據變化的觀察與分析,積極開展數據統計,科學開展數據整理,確保各項數據的精準性。
(5)應用稅收風險指標
一是收入類指標涉稅,收入類指標涉稅主要分析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應用縱向比較分析方式,如果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是呈負向變動的,則可以估計企業的收入相關存在問題,或影響企業的納稅風險。二是成本類指標涉稅,成本類指標涉稅評估考慮單位產成品原材料利用率和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兩個指標,前者為橫向比較,后者為縱向比較。如果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超過預警值,可以估計銷售收入或銷售成本的列示存在問題,或影響企業的稅收風險。三是利潤類指標涉稅,利潤類指標涉稅評估主要考慮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和其他業務利潤變動率兩個指標,若呈現出來的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和其他業務利潤率的變化超過預警值而改變時,企業可以初步估計可能是收入或結轉成本存在問題,影響稅收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資產負債屬于企業財務狀況反映的關鍵報表,也是政府部門評估納稅的重要依據,確定涉稅財務指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能夠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推動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筆者認為,企業應當明確稅收籌劃的核心意義,精準識別企業涉稅風險,基于財務報表基礎上,促使企業企業積極開展涉稅風險管理,以此有效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力菲,李曉誠.讓企業不越過涉稅風險“雷池”半步——基于財務報表分析的角度[J].時代金融,2016.10(35):237+247
[2]李曉誠.基于財務報表的企業涉稅風險管理——以房地產企業為例[J].稅收,2018.20(18):94-96
[3]聶秀萍,李齊云.環境規制下中小企業涉稅風險影響因素AHP模型構建[J].會計之友,2018.20(1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