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帶一路”建設是應對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順應全球經濟治理體制機制變革的內在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它重點強調要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用改革推進結構調整,這將會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一帶一路”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完美結合是實現共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關鍵詞: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放型經濟;關系
一、“一帶一路”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聯系
二者有相同的出現背景。“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背景是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情況的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也是基于我國宏觀經濟有新情況的出現。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節點,為更好地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國內經濟的新常態情況,于是二者應運而生。
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的良好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正是我國致力于更好地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指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全面提升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保證,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提供內外動力。
二、“一帶一路”戰略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更好實施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一個十分有利的外部環境,進一步提升了資源配置的效率,為解決我國經濟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我國更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做出了巨大貢獻。
(1)加快促進資源的優化與合理配置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提質增效,從當前來看,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因此“去產能”是刻不容緩的。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能合作,這是解決我國產能過剩問題的有效途徑,促使國家的資源配置進行不斷的優化。不僅如此,“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得我國有更多的機會與更多的歐洲發達國家交流學習;對于非洲國家,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他們的市場潛力,這將會極大的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2)有利于緩解我國經濟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狀況
由于多種原因的共同影響,導致了我國經濟區域發展差異十分明顯。東部地區發展水平高而西部以及東北地區發展較落后。國內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將會威脅到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使我國西部地區由原來的閉塞變為開放的前沿,充分發揮西部、東北地區的比較優勢,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政策,可以有效促進國內各地區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以此獲得經濟增長新動力,更好的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
(3)“一帶一路”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和諧穩定的國際環境對于國內的改革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全球的經濟發展聯系越來越密切,使更多的國家意識擁有一個和諧穩定的外部環境的重要性。“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完美的結合了我國國情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表現出了我國積極主動的與沿線國家加強合作與交流,贏得了更多國家的認同,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國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內在保證
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基于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應對國際經濟的競爭和合作形勢的新變化而提出的。因此,想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前進,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必然的選擇。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一帶一路”提供制度保證
目前,我國企業在稅收方面的經濟負擔過重。原因是我國的稅收主體就是企業,這就不利于企業的自主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將會加快我國在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加準確的調整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國內經商環境;進一步簡政放權,減稅降費,從而降低企業的賦稅成本,讓我國企業能夠更好地“走出去”。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一帶一路”提供資金支持
“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在實際建設中需要十分龐大的資金。據統計,中國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超過4400億美元。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方面將致力于推進金融服務的創新和融資模式的創新,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平臺,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建立一個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金融保障體系,減少金融體系給我國企業造成的壓力。
參考文獻
[1]鄭志來.“一帶一路”戰略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因、路徑與對策[J].經濟問題,2016,(05):7-11
[2]馬超林.“一帶一路”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6.10(5):71-75
[3]徐崇溫.改革開放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9(01)
[4]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9-22
[5]饒光明,卿春麗.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東道國制度環境因素[J/OL].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作者簡介:金澤陽(1997-),女,漢族,河北唐山市人,本科,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