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綿陽市高度重視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本課題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展開調查和研究,并提出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問題;建議
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義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重點工作,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迫切需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既有資源因素,也有思想因素,具體包括:
(1)基礎設施薄弱,可開發資源少。一些村的機耕道,水渠,防洪抗旱設施年久失修,村上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維護管理。大部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比較單一,主要以礦山、土地、山林等集體資產發包租賃為收入來源,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受自然因素影響很大。
(2)資產產權不明晰,管理不規范。一是村級集體資產存在產權不明晰的問題,部分村資產登記不規范,賬面資產和實際資產不符合。二是村級集體資產的管理不規范,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不足,對于集體資產發包、租賃等經營行為以及集體資產的采購和報廢處理等管理不規范。
(3)農村空心化,人才資源缺乏。很多村的青壯年都離開家鄉去外地打工,家里只留下了婦女、兒童和老人,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較為守舊,人力人才資源匱乏,使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制約
(4)思想保守,缺乏開拓精神。一些村干部思維僵化,對政策理解不透徹,找不到發展本村經濟的方法;一些村民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集體思想和長遠觀念,對于土地流轉等新生事物缺乏認識。思想的陳舊,束縛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5)風險大,容錯少。黨委政府對村級財政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問責機制,與之配套的容錯糾錯機制卻沒有完善。一些村干部產生了“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犯錯”的懈怠思想。一些本想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大干一場的村干部卻心存疑慮,束住了手腳。
(6)經營主體數量少,質量不高。村集體沒有合適的經營主體來運作村級資產,一些村是通過農戶承包經營的方式來利用,但這種方式存在規模小,生產率低下,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的問題;一些村是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來運作,但專業合作社只是村民互助組織,往往不具備專業的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
三、建議及措施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一個重大課題,必須以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各項要求為準繩,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多措并舉,解決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量到質并行推進。
(1)完善基礎設置,夯實發展基礎。基礎設施規劃要有大局觀念。不僅要考慮個別村組發展,還要考慮到連片關聯的村、鎮,甚至幾個(區)縣基礎設施的有機銜接,不能讓路成為“彎彎路”,讓渠成為“斷頭渠”。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著眼長遠,提升基礎設施檔次。在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要充分考慮現代農業、農業觀光體驗和其他與農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并預留足夠發展空間。
(2)做好資產統計,規范資產管理。對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核實,界定產權歸屬,健全管理制度。查實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做到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對于政府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資產,要把所有權明確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做好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之間的資產權屬界定。對資源性資產,要做好確權登記頒證及信息化管理工作。對非經營性資產要查實總量,登記造冊,建立有效管護機制,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管理。
(3)立足現有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集體資產交易平臺,杜絕“暗箱操作”,提高村級集體價值;擴展視野,吸引全省,全國范圍的資源流入,參與發展村集體經濟;選好帶頭人、代理人和管理者,引進有思想、有闖勁、有經驗的人參與集體資產的經營;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為土地流轉,項目開發創造條件;要組織開發未利用地,盤活低效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探索發展異地置業,深度開發利用集體土地資源。
(4)建立試錯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基層干部敢做敢為。建立健全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容錯糾錯機制,在劃定紅線和底線的同時,鼓勵基層干部積極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出謀出力。對于干部正常的工作失誤要避免“上綱上線”,對于干部在新領域的探索嘗試要給予支持。加強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對實干肯干,勇于探索,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的干部要進行表彰獎勵。
(5)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權利,促進健康發展。對于股改后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會計核算上應與村民委員會相分離,實行單獨建賬核算。嚴格保護集體資產所有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違反耕地保護制度。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并采取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集體土地,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且需經發包方同意;采取出租(轉包)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經營權的,應按照相關規定報發包方等書面備案。在集體土地被征收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就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提出意見并依法獲得補償。
參考文獻
[1]中央一號文件.
[2]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4]綿陽市安州區“三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強集體資產管理鼓勵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
作者簡介:廖勇(1975-),男,漢族,講師,本科,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委黨校,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