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宇
【摘要】鋼琴彈唱課程是幼教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也是對從事幼兒教育職業的學生來說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本文分析了幼教專業學生鋼琴彈唱水平的現狀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教學經驗,總結提升幼教專業學生鋼琴彈唱能力的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幼教專業;鋼琴彈唱;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鋼琴彈唱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學生不僅要學習鋼琴彈奏,還要學習視唱以及伴奏編配相關樂理知識。幼教專業學生學習鋼琴彈唱的教學目標也有別于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從職業教育教學目標出發,學習內容主要以幼兒歌曲為主。學生通過對幼兒歌曲彈唱的學習,提高自身鋼琴彈唱水平,以便達到從事、展開今后幼兒教育音樂教學工作的要求。
一、幼教專業學生鋼琴彈唱能力水平現狀
(一)大部分學生入學前零基礎
由于目前高職專科生源問題,大部分幼教專業學生在入學前沒有接觸過鋼琴彈唱。對鋼琴這一樂器比較陌生,也沒有任何相關的樂理、視唱音樂基礎。鋼琴彈奏由于其自身的獨特性,對于成年人學習本身就有許多不利的因素,比如手指比較僵硬,不夠靈活等。甚至有些學生對音樂不敢興趣或者缺乏樂感,音準不好等問題。這就給鋼琴彈唱教學帶來許多問題和困難。另一方面,大多幼教專業學制為三年,但是到了第三年主要安排為實習和就業。也就是說,幼教專業學生在校鋼琴彈唱課程學習最多為兩年至兩年半。這對大部分零基礎的學生來說學習時間較短,要在短時間內提升鋼琴彈唱水平有一定的難度。
(二)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課后練習時間太少
對于高職院校學校學生來說,往往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遇到難題大多帶有抵觸情緒,學習缺乏主動性。在課堂上沒有理解的彈奏方法,課后不能順利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對鋼琴彈唱產生抵觸心理。越是聽不懂,越是不會彈,課后更不會去主動練習。長此以往,沒有辦法跟上教學的進度。鋼琴彈唱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主動地學習和課后練習,學生除了在課堂上理解彈奏方法、看懂示范之外,課后也要保證一定的練習時間才能完全掌握鋼琴彈唱技能。另外,由于幼教專業學生專業課程設置較為豐富,作為幼兒教師需要掌握的技能也非常多。雖然在技能要求上和專業院校有所不同,但除了鋼琴彈唱以外,還要求掌握舞蹈、美術、手工等相關職業技能。所以學生專業課程涉及面廣,課后需要鞏固和練習的技能也很多,在課后學生留給鋼琴彈唱技能練習的時間也有限。
二、鋼琴彈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鋼琴教學有著其特殊性。對于鋼琴這門樂器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一對一小課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更直觀更快速的掌握鋼琴彈奏技巧。然而一對一教學已無法滿足幼教專業教學上的需求。數碼鋼琴集體課是現在幼教專業鋼琴彈唱教學常用的教學模式。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在課堂上每人一臺電鋼琴,一個班級人數通常較多。班級中的學生鋼琴彈唱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前零基礎,小部分學生鋼琴彈奏水平較好,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有彈唱基礎,但基礎并不扎實。使教師在教學目標上無法統一;其次,班級中的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有些學生進度較快,有些學生進度較慢。這些因素都對鋼琴集體課教學效果產生了許多影響。
(二)鋼琴教室多媒體設備建設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隨著教育教學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都能夠為高職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幫助。然而許多高職院校在鋼琴實訓室建設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鋼琴集體課教室建設不僅要滿足學生每人一臺琴的教學需求,還應有更多相關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來輔助教學。尤其對于鋼琴課教學來說,教師在示范時與多媒體設備結合能夠使學生更清晰直觀的看到教學的示范,教師在講解重難點時也能夠更有效率。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設備能使鋼琴彈唱課堂教學更豐富、生動,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提升幼教專業學生鋼琴彈唱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合理設置課程
鋼琴彈唱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學生既要有鋼琴彈奏基礎,又要有一定的視唱基礎,要理解樂理基礎知識,學會即興伴奏編配方法,才能將彈、唱結合。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先學習基礎,將彈、唱分開。有一定基礎之后再集中練習幼兒歌曲彈唱。首先在第一學年,開設鋼琴與視唱基礎課程,使大多數零基礎的學生掌握一定的鋼琴彈奏方法與樂理視唱基礎。從最基礎的五線譜識譜,到簡單的識譜視唱,由淺至深。鋼琴彈奏方面從非連音彈奏到連音彈奏,再到跳音、和弦等技巧練習,循序漸進。確保學生掌握好鋼琴、樂理、視唱基礎。第二學年開設幼兒歌曲彈唱課程,幼教專業學生學習鋼琴彈唱區別于音樂類專業院校的鋼琴學習,幼兒教師主要在今后工作崗位上運用幼兒歌曲來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所以針對幼教專業學生的職業需求,主要培養學生幼兒歌曲彈唱能力。在第二學年幼兒歌曲彈唱課程中把各大常用調式兒歌編配融入教學中,使學生逐漸學會兒歌即興編配,提升學生的鋼琴彈唱水平。
(二)有針對性的選擇教材
教材的選擇方面,在第一學年基礎教學中,選擇樂理與視唱基礎教程類教材,使學生從最基本的五線譜、音符、節拍等樂理著手,先會讀譜再視唱。鋼琴彈奏方面,選擇《拜厄鋼琴基礎教程》難度的練習曲進行練習,再逐步到《哈農鋼琴練指法》、以及各調式音階、琶音與和弦練習。樂曲的選擇方面,主要以兒歌彈奏為主,積累一些幼兒常聽常唱的簡單兒歌進行練習。第二學年幼兒歌曲彈唱課程教學中,以兒歌彈唱為主,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中外幼兒歌曲曲集等進行彈唱練習,培養學生即興編配與彈唱能力。
(三)重視基礎教學
在提升學生鋼琴彈唱水平的過程中,基礎教學也尤為重要。因為大多數學生無音樂基礎,所以在最開始的教學中,不管是鋼琴彈奏還是識譜視唱,都要養成正確的彈奏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了錯誤的彈奏手型和練習習慣,后期這些缺點難以改正。比如,在一開始的鋼琴彈奏中,強調良好的手型和坐姿。有些學生在鋼琴學習的初級階段沒有注意彈奏的手型以及觸鍵,導致在彈奏音階、琶音時感到非常吃力。還有一些學生在識譜階段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經常在視唱譜中標記音符唱名等,使讀譜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基礎教學中應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彈唱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加強課后作業檢查及時地進行指導
在鋼琴彈唱教學中,對于已布置的作業檢查也是重要的一項教學環節。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往往缺乏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及時檢查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以便督促學生完成學習;另一方面,由于鋼琴彈唱是一門技能課程,學生需要教師在現場對彈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給予指導。在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單獨指導過程中,也更能夠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和進度,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時的答疑解惑。所以加強學生課后作業的檢查并有針對性的單獨進行指導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作業檢查的形式,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抽查,也可以階段性地進行考核。
(五)因材施教,分組教學
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往往不能滿足能力較好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首先要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彈唱水平,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適當分組教學能更好的保證教學效果。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易過難,先從簡單基礎的開始,程度由淺至深逐漸過渡。基礎相對較好,音樂理解能力較快的學生,可以在基礎教學內容中適當加入樂曲練習,增強鋼琴學習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彈唱能力。對于入學前已經學習過鋼琴、有一定鋼琴彈奏水平的學生在完成基礎幼兒歌曲彈唱之外,可以進行難度較高的練習曲、復調作品和大型樂曲的學習來繼續提高鋼琴彈奏水平,而不是只停留在簡單基礎的幼兒歌曲彈唱。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因材施教,在課堂中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學習程度的區分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觀察、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對教學任務的布置也要及時做出調整。
(六)加強鋼琴教室硬件與軟件設備
在進行鋼琴實訓室建設時,可以逐步引進多媒體現代化教學設備。高清半球攝像頭、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都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率的開展教學。隨著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也可以引入鋼琴課堂,有許多合適的手機應用軟件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課后的鋼琴彈唱作業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發送、上傳到手機應用軟件中,教師可以更快捷、更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鋼琴彈唱水平要合理安排、設置課程,有針對性的選擇教材,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基礎教學,課后加強作業檢查并及時地進行指導,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分組教學設置適當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逐漸提高幼教專業學生鋼琴彈唱水平。
參考文獻
[1]戴張冠.幼師鋼琴集體課教學初探[J].美育,2010,18 (5):165-166.
[2]竺樂樂.關于鋼琴彈唱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8(19):108-109.
[3]宋歌.鋼琴集體課分層教學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8(8):124-126.
[4]高榮.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彈唱能力的培養方法探究[J].戲劇之家,2018(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