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東
摘要:批發業客戶在商業銀行授信客戶中占很大比重,批發業客戶授信業務無論筆數還是金額都占有較大比例。現階段,我國批發業所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新的需求和新的業態不斷涌現,批發業客戶也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對批發業客戶的特征及其風險表現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并針對性地提出風險控制措施,對商行銀行經營批發業客戶授信業務至關重要。
關鍵詞:批發業 授信風險 風險控制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17)》,批發業(F51)是指向其他批發或零售單位及其他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批量銷售生活用品、生產資料的活動,以及從事進出口貿易和貿易經紀與代理的活動。具體包括9個行業中類,分別是:F511農、林、牧、漁產品批發;F512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批發;F513紡織、服裝及家庭用品批發;F514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批發;F515醫藥及醫療器材批發;F516礦產業、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F517機械設備、五金產品及電子產品批發;F518貿易經紀與代理:F519其他批發業。
一、批發業客戶主要特征
根據《中國經濟普查年鑒2013》,截止2013年末,全國批發業小微企業法人169.76萬個,占全部批發業企業法人的97.23%,批發業小微企業法人從業人數1457.78萬人,占全部批發業企業法人從業人數的75.8%,全國批發業客戶呈現出以民營私營企業為主、以小微企業為主的特征。批發業銷售模式主要有生產企業直銷批發、流通企業代理批發、現貨批發市場批發和網上交易市場批發。綜合分析,批發業客戶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經營特征
1.行業壁壘低,企業規模小。在市場準入方面,一是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二是國家推行負面清單管理,除了特殊行業與商品仍然由國家嚴格控制與經營外,其他都放開。這兩個方面的改變,使得企業完成注冊登記、獲得獨立法人資格并開展經營活動變得非常容易。2.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缺乏核心競爭力。3.上下游關聯度高,周期性波動明顯。批發業客戶連接廠家和零售商,與上下游產業關聯度較高,在經濟生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企業的經營經常隨著市場經濟形勢、商業機會的變化而變化。與此同時,由于定價信息傳導不對稱,批發業客戶往往承擔市場價格波動造成的直接損失。4.議價能力弱,往往以“薄利多銷”獲取相應利潤。其原因主要是批發業客戶既沒有商品出廠定價權,也沒有終端銷售定價權,受到上游供應齏和下游零售商的兩頭擠壓,以及物流配送企業的競爭。5經營多元化傾向明顯。一是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進入生產、物流、倉儲和零售領域;二是跨界經營,進入與批發不相關聯的行業。
(二)財務特征
1.輕資產,高負債,高流動性。2016年全國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72%??梢?,批發業客戶固定資產和凈資產都較少,對外部融資依賴度高,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2盈利水平低。2016年、2017年全國上市批發企業銷售利潤率分別為2.54%和1.99%,均明顯低于其他行業。3財務數據真實性差,難以采信。
(三)融資特征
1.對銀行審批效率要求高。2融資期限短、杠桿高,還款來源具有明顯的自償性特征。3融資需求多樣,需選擇配置不同的授信產品。為滿足自身需求及上下游客戶要求,批發業客戶往往產生多種多樣的融資需求,需要銀行為其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實際上,為滿足批發業客戶融資需求而設計的產品也是商業銀行授信產品中品類最多、最為豐富的。
(四)授信風險特征
1.授信額度難以測算。2單筆業務期限難以把握。3監控貸款支用存在困難。4風險緩釋措施普遍比較弱。
二、批發業客戶不良貸款主要成因
1.經營不善,財務惡化。2盲目投資,偏離主業。3鏈條斷裂,資金斷流。4真實性核查執行不到位,客戶風險信息披露不客觀不充分。5資金挪用。
三、授信風險
1.客戶的信用風險。主要表現,一是基本面特征和財務特征決定了批發業客戶往往具有較高的基本面風險和財務風險,違約概率較高: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風險緩釋手段,客戶違約損失率往往較高。二是由于處于供應鏈的中間環節,上下游任何一方的風險都會傳導給批發業客戶,帶來實質性風險。三是批發業客戶利潤較薄,且在與上下游客戶進行價格談判時往往處于不利地位,一旦市場價格走低,就容易出現虧損,可能造成回籠的現金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四是有些批發業客戶以貿易之名行融資之實,利用“融資貿易”獲得銀行信用,以滿足其項目投資、償還債務、虛增信用等其他用途。
2.銀行的操作風險。主要表現,一是調查不盡職,未能充分揭示和披露客戶的風險信息,容易低估客戶的信用風險,高估客戶的風險限額和承貸能力;同時對上下游客戶疏于調查,沒有充分了解上下游客戶的生產經營和資信狀況。二是貿易背景真實性核查不到位。交易真實性是批發業客戶授信的基礎和前提,一旦交易的真實性、合規性存在瑕疵,整筆授信業務必然蘊含著極大的風險。三是授信方案設計不合理,多頭授信,過度授信,產品配置和期限設置不適合,用信持續條件或貸款持續條件設定比較寬松隨意。四是貸款支付審核不嚴,按規定應該采用受托支付卻采用了自主支付:受托支付時對相關材料審核不嚴,造成資金被挪用。五是在貸后管理環節,對客戶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疏于跟蹤監控,未能及時發現客戶風險信號,致使風險處置失去先機,甚至形成現實損失。
3.法律風險。在進出口貿易融資業務、信用保險項下業務、保理業務中,客戶經理容易信賴交易合同、保險合同、融資合同等對客戶及相關方的約束,從而認為風險相對可控。而在司法案例中,由于合同制定的疏忽或者相關法律的漏洞,在借款人無力償還的同時,其他風險控制措施也很難起到緩釋作用。
四、風險防控措施
1.掌握行業政策。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繼續加快,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繼續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持續增強,在較長時間內批發零售業發展仍將處于成熟階段,擴內需、促消費將是國家的長期發展方針。長期來看,批發業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消費結構將持續升級。
2.審慎選擇客戶。審慎介入:一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內部管理不健全、經營范圍跨多個行業且相關度低、主營業務不清晰或主營收入占比低、企業發展戰略不明確或頻繁變化、企業主有黃賭毒等不良嗜好、缺乏誠信或者詐騙等違法行為記錄的客戶:二是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財務成本高、現金流緊張、信用狀況持續惡化、在他行貸款已發生逾期或已無法正常償付其他債務的客戶:三是存在多頭融資、過度負債、負債總量超過自身資本實力或涉及民間高息借貸的客戶:四是出于投機目的,涉足期貨、股票炒作、電子盤交易、民間高息借貸、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的客戶。
3.全面了解客戶基本經營情況。重點關注及審核:第一,組織架構、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及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和經營管理團隊資信狀況等;第二,經營范圍、核心主業、生產經營、物流及倉儲、渠道建設及服務、貸款期內經營規劃和重大投資計劃等:第三,應收應付賬款、預收預付款項、存貨、營運資金總需求和現有融資性負債等真實財務狀況,還款來源、生產經營生產的現金流、綜合收益及其他合法收入情況:第四,關聯方及關聯交易情況;第五,產品市場競爭優勢、結構穩定性及銷售預期等;第六,客戶與主要上下游客戶合作情況,包括合作時間、合作金額、合作關系緊密程度、發貨情況、資金占用情況,上游客戶的市場地位、產品競爭力、對客戶的商業信用條件,下游客戶的數量、分布、要求客戶給予的商業信用條件、貨款回籠周期等。
4.準確識別客戶實際控制人。企業實際控制人對企業的股東會決議產生重大影響,決定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能夠實際支配企業的行為,可以說是企業的“掌舵人”。準確識別和充分了解客戶的實際控制人對評價和防控客戶風險有重要作用。實際控制人可以是客戶的控股股東,也可以是控股股東的股東,甚至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由于部分客戶的實際控制人較為隱蔽,準確識別有一定的困難。在識別客戶實際控制人時需要從多角度多方面綜合驗證。
5.客觀揭示客戶企業真實財務狀況。對客戶提供的財務資料不能偏信盲從,須認真核查其真實性。通過銀行賬戶明細賬,看主要收款方和付款方是不是客戶的上下游客戶,分析判斷其款項收付的合理性和真實性;通過資金回籠和納稅情況,分析判斷營業收入的真實性;通過應收賬款、預付款項,了解客戶上下游客戶及其資金占用情況:通過其他應收應付款,了解客戶資金被占用和占用他人資金情況,分析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6.多方位綜合了解客戶誠信狀況。調查人員應通過“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查詢客戶是否有銀行不良信用記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客戶是否受到過行政處罰,是否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深挖公司股權關系,掌握高層人事變動、股權變動以及對外投資變化情況:通過“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用查詢”和“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客戶是否被法院強制執行,是否涉及被訴案件;通過“納稅信用級別查詢”,看客戶的納稅信用等級是否為D級;通過海關數據,掌握貿易、交易等信息;通過資產負債表,查看是否有到期而未支付的票據、債券及員工薪酬。對失信違約、行政處罰、法院執行等風險信息,要查明原因,并在申報材料中充分披露。
7.落實風險緩釋措施。盡管批發業客戶固定資產普遍較少,但還是要掌握客戶及其關聯企業可供抵質押的資產情況,調查清楚其固定資產、土地使用權、金融資產的具體數量:要充分調查企業股東、實際控制人家庭財產情況,包括但不限于個人、配偶、子女的房產、車產、金融資產等。
8.科學制定授信方案。一是合理把握授信總量。二是科學配置授信產品。三是授信業務期限應與經營及貸款回籠周期相匹配,嚴防客戶利用資金沉淀來套取銀行信用,造成授信被挪用或鋪底使用的行為。國內貿易融資期限應主要根據貿易項下的回款計劃合理確定,貿易項下款項在貸款到期前回籠的,原則上應及時還款,不受貸款期限限制。
9.加強貸后管理,警惕異常信號。對客戶經營管理異常變動、賬戶交易異常、貿易信息異常以及市場環境、同業授信政策等變化要予充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