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牛曉紅
摘要:基于公司治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背景以及內部審計發展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央企內部審計路徑優化途徑對策,展現內部審計在新時代實現新作為所做的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內部審計 優化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所延伸的央企內審,為了適應內審與環境的發展,要把內部審計工作放到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思考和謀劃,也賦予了內部審計更高的要求。對于廣大審計人員來說,如何提升審計能力,適應內審高質量發展對審計工作要求,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研究背景
基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產生的公司治理理論,以及信息不對稱產生的代理理論為內部審計工作指明了方向。內部審計主要是面向內部服務,主要包括保證公司經營管理合法合規,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可靠、資產的安全等。在大力推行降本增效、精益管理、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背景下,內部審計必須探索自我轉型之路,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
二、內部審計發展現狀及分析
內部審計的現狀是由初期的查錯糾弊的財務收支審計,逐步發展到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價值增值審計等,力求充分落實審計全覆蓋,內部審計工作己有了質的變化。但是,縱觀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方面所發揮的實際作用,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一是個別地區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無法滿足全覆蓋要求。二是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參差不齊。三是個別地區存在往往側重于事后審計監督,缺乏事前參與、事中監控的審計意識,導致內部審計全過程監控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四是個別地區審計的整改落實工作不充分等現象。
三、高質量發展下內部審計路徑優化對策
(一)內部審計程序的優化。高質量發展下的內部審計,需要從基礎做起,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化內部審計流程、標準化審計痕跡化表單、標準化審計工作底稿、標準化審計報告。通過規范內部審計程序,精益化內部審計工作,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效率
審計準備階段:確定審計項目后,選派審計人員、編制審計計劃、制定審計實施方案、向被審計單位發出審計通知書等。制定詳細、標準的審計方案、審計通知書等模板由于各個審計項目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同、被審計對象的情況復雜性不同,在實施審計時就具體的情況做出適當的安排。
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小組進駐被審計單位(部門)后,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進行面談,說明本次審計項目審計計劃的內容,并征求意見,爭取配合與協助審計工作的實施與開展。通過調查和內控測試、收集審計證據、形成審計工作底稿等具體步驟。審計工作底稿應制定統一模板,形成標準化。
審計終結階段:根據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應當具有標準模板,每個審計項目結合實際進行調整。審計組應就審計結果與被審計單位進行進一步溝通。此次審計工作資料進行全面整理和歸檔,歸檔標準按照檔案管理相關規定進行。
后續審計階段:內部審計不同于外部審計就在于后續監督階段,有責任對其出具的審計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后續跟蹤,持續提高被審計單位管理效率,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
(二)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優化。在完成財務收支審計、內控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審計等常規審計工作項目之外,探索審計空白,充分落實審計全覆蓋。一是開展價值鏈視角下的價格審計工作。為充分落實降本增效,審計人員結合實際,積極尋找監管空白點。采購是企業面臨的最重要、最繁瑣的日常工作之一。面對企業采購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在滿足企業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將取得合理的采購價格以及優質的服務,將零星采購價格審計作為落實行業政策的重要落腳點,真正的落實了“降本增效”。二是結合時代特征,開展重大政策跟蹤落實審計。為進一步了解公司貫徹執行國家、行業相關重要會議精神、相關重大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進一步了解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發展規劃、重大措施、領導決策部署情況及年度業務計劃執行情況,是否召開相關會議研究制訂政策貫徹落實措施,是否符合企業實際、可行,執行效果如何等開展重大政策貫徹落實情況專項審計工作。三是基于內部控制審計,開展日常流程審計監督。具體分為流程前置化審計監督、流程跨部門銜接工作審計監督、流程事后審計監督等。審計目的則是為避免文件制度缺失,各部門是否按照工作流程要求對跨部門銜接工作或交接工作是否及時、準確、妥善銜接或交接,做到工作流程順暢,責任明確、痕跡清晰。事后文件落辦情況、項目全過程的關鍵節點、痕跡化資料進行復核,出具審計意見等。
(三)后續審計工作的優化。一是建立溝通反饋機制。開展審計項目過程中,會接收到來自被審計單位各種反饋意見。內部審計人員應對被審計單位的反饋分類,能夠直接反饋的即時反饋,否則可通過進一步明確,結合實際,酌情考慮,幫助他們從其他方面完善工作。二是增加現場追蹤審計。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影響重大的審計結果,應進一步測試。內審人員可以采取詢問、觀察、檢查等形式進行現場追蹤審計。對關鍵環節的證據及時進行收集和整理,形成審計工作底稿,裝訂留檔。三是重新評估控制風險。重點關注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主要的風險點及重點風險區域,從不同層面分析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風險控制管理辦法以有效降低和防范風險。
(四)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的優化。內審人員雖然對企業內部了解,但其接觸的業務有限。內部審計面臨新興的技術和工作要求,需要掌握科學先進的工作方法和工具以獲取有效信息,需要持續優化內部審計人員資源。通過開展針對性的人才招聘、加強內審人員的專業培訓、完善內審人員考評機制等,優化內審人力資源,提升內審質量。
四、內部審計路徑優化實施的預期效果
內部審計小組應遵循風險導向和成本效益原則,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重新構建內部審計機構在公司內部的位置,形成良好的內部審計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