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071-02
摘 要 新形勢下,如何團結員工、凝聚員工和塑造員工,幫助員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升企業整體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企業思政教育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后,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會更加多元、復雜,員工思想上一旦出現偏差,就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實效,導致企業無法實現跨越式發展和轉型升級。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時代背景,闡述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意義,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相關理論學說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夠為相關主體提供實踐指引和理論參考。
關鍵詞 思想政治 企業 教育 社會實踐
一、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指為了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滿足員工精神文化需求,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道德觀和法治觀而開展的一系列教育工作的總稱。企業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以下幾個層面的特點:第一,先進性。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以及黨的基本路線,不能背離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企業思政教育人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思想,運用新思想來開展教育工作。第二,基礎性。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在企業整體各項工作中占據基礎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高,員工思想認識、政治意識以及理性信念都會有所提升,生產經營效率也會得以提升。
二、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意義
(一)推動企業取得經濟利潤的前提要件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要迅速提升經濟利潤,不僅要依靠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更要依靠人才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關系員工日常生產經營行為以及未來職業發展。一方面,加強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員工樹立責任意識和歸屬意識,規范自身生產經營行為,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協同發展。另一方面,意識對行為具有指導作用和能動作用。企業通過強效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限度滿足員工精神需求,引導員工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提升員工自我修養,防止員工精神上缺“鈣”。
(二)進一步深化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證
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內部管理模式以及治理機制都會發生改變,企業崗位結構也會加以調整。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企業忽視對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員工即無法從思想上正確認同企業的經營理念,配合企業轉型升級的意愿也會下降。相反,企業通過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員工奉獻意識、創新意識,增強員工的使命感、職業價值感和責任感,就可以將企業命運與員工命運緊密聯系在一切,把企業轉型升級目標與員工奮斗目標協調起來。
(三)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伴隨國內外文化交流的程度加深,企業員工思想互動的差異性、多邊形、選擇性和獨立性特征愈發明顯。受到外來腐朽文化思想、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的影響,部分企業員工的思想認識發生了變化,影響企業內部發展環境。為了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解決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有必要加強對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員工正確的政治覺悟以及價值觀念,滿足員工在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
三、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講解、輕實踐教育問題突出
理論指導社會個體實踐的同時,又來源于實踐,當前許多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單純的使用理論講解這種教育方式,企業員工學習熱情不高,欠缺學習的主動性。長此以往,企業員工抱著“應付式”的心理進行學習,無法真正領會政策文件中的新思想以及新理論,思政教育實效性難以提升。一方面,部分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創新意識、責任意識不強,只是機械地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沒有聯系員工生產經營實際以及員工需求,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權威。另一方面,部分企業思政教育人員思維過于局限,沒有深入社會實踐中開展教育工作,員工對思政教育感到單調乏味。
(二)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有待加強
全球信息化革命背景下,企業員工可供接觸的網絡信息資源增多,網絡信息資源對于員工思想政治認識以及行為規范的影響增加[3]。部分企業員工在接觸網絡信息資源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以及對網絡垃圾信息、負面信息的篩選能力,進而導致自身思想上出現偏差以及心理上出現困惑。與此同時,部分企業思政教育人員缺乏足夠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對互聯網環境下員工的思想變化規律以及思想行為特點研究不夠,無法充分運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工具來全方位提升員工信息辨別能力和信息篩選能力。除此之外,部分企業思政教育人員教育工作缺乏指向性,無法及時掌握員工思想動態并解答員工思想困惑。尤其是在企業改革、企業轉型、企業崗位調整過程中,缺乏與員工進行思想溝通,導致出現“信息孤島”“信息不對稱”現象。此種情況下,員工容易受到網絡負面輿論以及謠言的影響,對企業改革、企業轉型以及企業崗位調整產生困惑和質疑,進而滋生焦慮情緒。
(三)教育內容單一,員工整體素質不強
社會環境的復雜化以及國內外文化碰撞速度加快,使得企業員工的思想人事更加復雜,價值取向更為多元。當前,部分企業思政教育人員沒有深刻把握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規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員工道德缺失、心理問題頻發以及法治觀念淡薄等現象較為突出。部分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局限性的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的學習,忽視了員工情感需求、道德需求以及法律需求,思政教育工作陷入僵局。除此之外,教育內容的單一化和片面化,使得員工對于社會的整體認知缺乏正確的判斷,整體素質難以提升。
四、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
(一)強調理論講解與實踐教育的辯證統一
社會轉型時期,既要通過理論講解來增強員工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也要通過社會實踐來切實提升企業員工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防止思政教育的空洞化和形式化,彰顯思政教育工作效用和價值。一方面,企業思政教育人員要充分了解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戰略方針,結合企業的相關基本情況,向員工宣貫最新的政策方針并教授最新的理論知識,讓員工能夠真正收獲知識和提升認識。另一方面,企業思政教育人員要加強創新,延伸并拓展思政教育的場地,為企業員工提供更為精彩且豐富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可以充分運用周邊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組織企業員工分批次前往紅色旅游景點參觀學習,重溫革命精神,弘揚優秀革命傳統。企業思政教育人員也可以開展“改革開放40年獻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時代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砥礪奮進”等時代特色明顯的演講比賽、征文比賽以及微電影拍攝大賽,改變以往“滿堂灌”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增強企業員工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主培養的認識。
(二)增強網絡輿論引導能力
全球信息化革命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進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以及員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必須樹立思政教育的新任務觀,加強對員工進行輿論引導,提升員工辨別垃圾信息、消極信息以及落后腐朽文化的綜合能力。企業思政教育人員要善于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及時向員工推送最新的時政信息,確保員工能夠接受到最新的政策和理論知識。對于社會時政熱點以及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相關實現,企業思政教育人員要及時從政策解讀、理論講解等方面,及時解答員工內心疑惑,防止員工受到謠言的影響。
(三)豐富教育內容,注重教育的權威性和全面性
社會轉型時期,企業思政教育的內容更為多元,不再局限于對黨的政策方針、新思想以及新理論進行學習,也側重于對道德、心理健康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學習,才能真正解決員工精神上缺“鈣”的根本問題,實現與時俱進的基本要求。第一,在道德方面,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可以結合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立足于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對員工進行道德教育。企業思政教育人員也可以組織員工深入孤殘兒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公益性機構,開展對弱勢群體的獻愛心活動,既體現企業擔當形象,也提升員工道德認識,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第二,在心理健康方面,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牽頭,邀請社會心理咨詢專家、心理醫生前往企業開展心理援助計劃,及時對員工心理健康進行心理評估,幫助具有心理問題的員工走出心理陰影,彰顯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第三,在法律法規方面,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牽頭,邀請律師、法學教授、企業法律顧問、法官等法律職業群體前往企業開展“關心關愛員工,為員工辦實事”的法律宣傳活動、普法活動以及法律咨詢活動,增進員工法治意識,實現依法治企與企業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總而言之,只有不斷豐富教育內容,才能確保企業員工接受到更為全面、具體和權威的教育。
五、結語
新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工作,其不僅關系企業內部發展環境的穩定,也直接影響員工切身利益。針對當前部分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陳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枯燥的問題,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創新教育方式,強化教育實效,能夠更好地確保企業員工從行動上、認識上和心態上把握“新常態”的基本原則,提升企業員工政治定力。從辯證法的視角來看,企業內部矛盾的產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并非無法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在涵養員工精神、塑造員工人格以及豐富員工生活方面意義突出,是新形勢下企業開展其他工作的“生命線”。相信在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切實努力下,企業內部凝聚力、創造力都會有所提升,企業整體發展水平也會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 季慧丹.淺談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創新思路[J].經濟師,2019(05):250+252.
[2] 周靜.互聯網+背景下施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路徑[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8):205+217.
[3] 程學海.企業政工工作效率優化路徑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9(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