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
美國再度挑起貿易戰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近波動很大,尤其是突然“破7”之后,引起了市場些許恐慌。隨后美方不顧事實,無理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也讓中國投資者有點“懵圈”。那我們應當如何看待?
對小國而言,匯率問題很大,因為其外匯儲備能力較低,政府維系匯率穩定、防止無度貶值的努力很容易把外匯儲備打穿。但對中國等大國而言,這樣的問題基本不存在——不僅外匯儲備充足,而且匯率浮動,只要央行允許人民幣匯率更多地由市場供求決定,而拒絕刻意推高價格,就很難發生所謂的“匯率危機”。
有人說,“7”是一個重要心理關口。筆者認為,有必要早點破除所謂“7”這個心理關口,越早越好。因為,沒完沒了地守護“7”,會使這個“關口”越來越硬,投機盤會大量堆積在這個價格點上,其結果是:萬一失守,一瀉千里。而且,這樣的守護會固化人民幣匯率,與改革方向背離。
匯率對經濟有“兩面性”。一般而言,本幣升值有利于進口,本幣貶值有利于出口。但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嘩眾取寵或別有用心的聲音。正確的做法是:對匯率升貶需要“兩面看”。
特朗普恨不得美元貶值,但他又不敢過激,因為美國還要向世界大量發行國債,而且美元霸權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美元貶值過快,會加速世界拋售美元和美元資產的規模。所以,對于匯率問題,美國左右為難的境況遠超世界任何國家。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面對美元霸權的維護,其他國家要瀟灑得多。尤其是中國,只要人民幣不發生“無序、惡性”情況,匯率出現些許貶值,對中國實體經濟利大于弊。
從這個角度上看,中國A股市場對匯率問題反應有些過度,原本利大于弊的問題,被單方向地理解了。
至于美國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帽子,這完全是談判桌下“耍無賴”的需要。貿易爭端的背景下,人民幣出現貶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特朗普要是“真牛”,能不能讓美元大幅貶值,讓人民幣相對升值?
美國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不過是出于自身的政治需要。毫無疑問,對華3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必定導致美國國內物價上升。如果不能找一個“合理借口”安撫美國公眾,會給特朗普連任造成負面影響。
那么,“匯率操縱國”的錯誤說法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嗎?其實,從理論上說,“匯率操縱國”的最大弊端就在于貿易條件。但是,中美之間在貿易問題上該發生的事情都發生了,還能壞到哪兒去?繼續加高關稅嗎?那得看美國老百姓是否承受得起。
中國承受得起,只要5G技術成功獲得商用,中國走向工業現代化、智能化的腳步就無人可擋。我們一定能看到中國“人口紅利”帶給科技產業的巨大支撐,看到一個全新的中國經濟和一個全新的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