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高洋
◆摘 要:隨著國家《征兵工作條例》的修改,全日制高等學校就學的學生可以被批準服兵役,這不僅開創了大學生入伍的先河,還使國家征兵的宣傳工作成為了對全體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征兵宣傳不但能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人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還能讓廣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國家經濟建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學生要學會居安思危、不斷強化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要將個人的意識形態定位在與國家榮辱相統一的高度上。
◆關鍵詞:大學生征兵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兩項工作的關聯性
一、當代大學生征兵工作的意義
自國家全面開展在校大學生征兵工作以來,2009年,全國共有10萬以上的大學生穿上軍裝,走入軍營,這也是21世紀以來高校大學生征兵入伍再創新高的一年。同時,應國家征兵辦的明確要求與征集比例,兵源對象也從“青年兵員”調整為“高學歷青年”。作為全日制高校,做好全國大學生征兵工作不僅有效配合了國家的征兵宣傳工作,也為新形勢下提高兵員質量、增強國防建設注入了全新的力量。
1.不斷落實高校征兵工作是實現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進入21世紀后,征兵工作成為了實現國防建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面對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與改革不斷的軍事政策,日新月異的高科技軍事戰備也就此應用而生,這無疑為我國國防建設及人民軍隊的建設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面對新時代新要求,軍隊現代化建設開始呼喚高學歷、高素質和高儲備的士兵,因此加強軍隊高素質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就變得極為重要。與此同時,注重在高校大學生群體里選拔優秀人才,也有利于優化士兵隊伍的知識結構,為強大國防力量來添磚加瓦。
2.不斷開展高校征兵工作是提升當代大學生素質的必要舉措
高校大學生在服兵役期間,會逐步樹立起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在不斷的培訓、強化與實踐中逐漸形成人生的大局觀,通過反復增強自身意識,在政治素養和意志品質等方面都有了較高的提升。復原返校后,他們更加珍惜校園生活,明確學習動機,不僅成為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榜樣和移動宣傳員,也為日后職業生涯積累了寶貴的人生財富。實踐表明,加強高校的征兵宣傳工作不僅有效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還為當代大學生開啟了新的人生航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習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提到:人才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巨大潛力,也是促進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重視,就是對國家的進一步發展進行重視。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開創我國高效教育的新局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貫穿著整個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對我國高校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1.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的時代弄潮兒
立德樹人是當代高校建設的立身之本,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只有強化好教育之本,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適合國家發展和繼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人才,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核心競爭力,而國家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高等教育的發展對于我國整體的發展來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衡量指標,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2.社會發展與和諧共進的時代主力軍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高校受教者的綜合知識素養是影響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教育一定要重視好在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培養與跟進,確立好形成階段的正能量引領,來進一步指導大學生投向美麗中國夢的建設之中。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激勵與強化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使其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發揮出它應有的力量,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主力軍。
3.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時代踐行者
實現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需要高校不斷引導學生將愛國主義激情轉化到理性愛國的實際行動上來,讓實現民族復興中的愛國主義更加突出。首先,要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教學。其次;要培養學生的知行統一,拓展社會實踐教育。然后;要將學生的愛國情懷投射到社會發展中,才能讓中華民族的青年一代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建設中來。
三、當代大學生征兵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聯性
1.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征兵工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以人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首要立足點,與軍隊的教育模式相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強調對學生發展、個人成就的關注,強調學生的個人使命感。軍隊則主要引導學生提升紀律意義,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與強大自我的意識,強化學生對國家與社會的責任感。
2.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征兵工作的影響
理想信念是人類發展與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作為當代新中國的新青年,大學生要時刻牢記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不斷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想信念。高校也要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才能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根本上的引導和教育,進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在新形勢新視域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還要充分發揮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良傳統與獨特優勢。使兩者在有效結合下發揮出明顯的實踐性和時效性。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注入更優質的力量之源!
參考文獻
[1]許峰,呂素香.以大學生征兵為切入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6(04).
[2]徐益.全日制高校大學生征兵工作的創新思路與管理模式探討——以上海高校大學生征兵工作為例[D].碩博論文,2010(7).
[3]曹曉惠.關于大學生征兵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5(15).
作者簡介
王巖(1989—),男,漢族,遼寧瓦房店人,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高洋(1990.07—),女,漢族,山西平定人,職稱職務:廣東海洋大學輔導員,科員,學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