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
【摘要】目的:觀察PDCA護理模式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所收治的50例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將PDCA護理模式前的2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采用PDCA護理模式后的25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情況與新生兒情況。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在產后出血量與產褥感染例數中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在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以及RDS例數中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PDCA護理模式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減低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新生兒的出生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PDCA護理模式;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
兇險型前置胎盤主要是指妊娠過程中前置胎盤,且胎盤附著在原子宮瘢痕部位的情況。現階段,隨著我國剖宮產率的增加,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fā)生率也呈現了逐年遞增的趨勢。而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良好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降低產婦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了50例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分析了PDCA護理模式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6年0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其中,對照組25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23~41歲;平均年齡(33.85±5.12)歲;孕周均在33~39周,平均孕周(36.79±1.24)周;研究組25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25~40歲;平均年齡(34.28±4.73)歲;孕周均在34~40周,平均孕周(37.15±1.48)周;所有患者在各項一般資料中均無差異,可以進行對比(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患者人院后常規(guī)給予患者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做好產婦的各項檢查工作,做好相應的健康宣教;在術后給予產婦飲食護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PDCA循環(huán)法:(1)計劃階段:根據患者人院后的護理評估情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分析與評估,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患者心理狀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做好相應的并發(fā)癥預防措施;(2)實施階段:采用PDCA循環(huán)模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由多科室構成的搶救小組協作完成;集合麻醉科、檢驗科、新生兒科、ICU等多個科室的人員共同構建醫(yī)護團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治療與護理的方案;護理組根據所制定的計劃內容對患者進行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綜合護理工作;著重針對產婦的心理癥狀進行心理疏導,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式;(3)檢查階段:成立護理監(jiān)督小組,針對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的計劃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觀察患者的遵醫(yī)行為與心理狀況,根據患者的情況對護理內容進行評價,并統計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4)處理階段:進一步收集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總結與分析,針對患者出院時的狀況進行評估;調查這一階段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將未解決的問題納入到下一個PDCA循環(huán)模式中。
1.3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情況與新生兒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x±s)和(%)進行觀察指標的計量和計數,通過t值和X2檢驗資料,結果滿足P<0.05,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后手術治療情況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產后出血量與產褥感染的發(fā)生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護理后新生兒情況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以及RDS發(fā)生率中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兇險型前置胎盤是產科中風險較高的一種疾病,該病是導致產婦產時與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該病很容易導致產婦出現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不但影響了產婦自身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威脅到了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的圍手術期,需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以此來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現階段PDCA循環(huán)法被廣泛應用在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的臨床護理中。與傳統護理方式不同,這種護理方式更加符合現代護理理念中以人為本的思想;PDCA循環(huán)法共分為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四個階段;在計劃階段中,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小組的形式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與治療計劃,以此來確保后期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執(zhí)行階段中,能夠促使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所制定的護理計劃進行護理工作,做好術前、術中與術后的綜合護理工作,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降低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在檢查階段,能夠針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內容進行檢查與評估,督促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護理計劃進行護理工作,找尋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改善策略;而在處理階段,能夠針對這一階段中的護理過程進行集體討論,充分了解護理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針對這一階段中未解決的問題,將其納入下一個循環(huán)當中,以此來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提高。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PDCA護理干預后,患者在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的發(fā)生率中均顯著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P<0.05);且在兩組新生兒的情況中,研究組新生兒在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以及RDS發(fā)生率中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PDCA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手術效果,提高新生兒的出生質量,在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