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隨著國際貿易關系不斷趨于復雜,貿易壁壘也日益多元和復雜化。文章提出了通關壁壘、技術壁壘、物流壁壘和多邊阻力壁壘共4種不同貿易壁壘,并解釋了不同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機制,體現了貿易壁壘的結構性效應。通過構建計量模型檢驗,發現通關壁壘、技術壁壘和多邊阻力壁壘都是制約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的重要壁壘,但物流壁壘的制約作用卻不顯著。在三類制約作用顯著的貿易壁壘中,通關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制約力最強。最后,本文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貿易壁壘? ?出口跨境電商? ?結構性效應? ?對策
引言
我國跨境電商自發展以來,增長勢頭非常迅猛,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增長點。而我國長期以來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據了主要比例,與之對應,出口跨境電商在整個跨境電商貿易中也占主導,目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基本是進口跨境電商的3-4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長期以來不斷增長,一方面是電商貿易對傳統貿易的不斷取代,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在出口跨境電商市場,貿易壁壘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貿易約束條件。傳統的貿易壁壘主要是關稅壁壘,但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貿易關系的不斷復雜化,一些非關稅性的新貿易壁壘也不斷成為主流。貿易壁壘的客觀存在,究竟對我國正快速增長的出口跨境電商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不同的貿易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演繹了怎樣的結構性效應?下文將對此問題展開相關研究。
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行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的背景下,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得到了快速發展。2017年,全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較2012年的1.86萬億元提高了240%,2012年以來出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年均增速達到27.6%,增速遠高于傳統出口額,具體如圖1所示。由此可見,在當前我國出口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出口跨境電商引領跨境貿易的發展。出口跨境電商之所以會出現快速增長,主要是因為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傳統的出口貿易方式不斷被電商出口所取代。在電商交易中,產品往往比實體交易更廉價,交易的便利度也明顯提升,因而跨境電商不斷成為市場消費的新增長點。
從跨境電商的發展來看,受中央和地方對跨境電商的政策導向,出口跨境電商在整個跨境電商貿易中也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如圖2所示,2017年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占全部跨境電商交易的比重為78.2%,比較進口跨境電商高56.4個百分點。我國作為世界的“工廠”,出口在貿易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而從趨勢來看,2012年以來出口跨境電商占比逐年降低,進口跨境電商占比不斷提高,2017年出口跨境電商占比較2012年下降了10.3個百分點。
貿易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及假設
貿易壁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出口跨境電商活動的開展。特別是與貿易國之間存在的保護主義、體制差異、貿易距離等因素,不利于兩國之間貿易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根據當前我國與海外出口貿易的情況,認為主要存在的貿易壁壘有四種,分別為:通關壁壘、技術壁壘、物流壁壘和多邊阻力壁壘。
(一)通關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
通關壁壘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海關關稅設置,二是通關手續設置。關稅是影響國內商品出口到國外的最大屏障之一,關稅越大,則商品出口到國外所需的成本也就越高。出于國外本地保護主義影響,一些貿易國對我國出口的商品存在行業、種類上的限制,在其黑名單內的商品則無法通關。跨境電商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規模明顯壯大,但是仍然以零散、小型的交易為主,一些交易額度小的訂單可以通過個人郵寄式通關入境,規避通關程序。但是,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為了從整體上規避跨境電商風險,提高了關稅門檻。這樣,就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我國跨境電商對外出口的積極性。此外,跨境電商一般不同于傳統的進出口貿易,若有退貨或退運的情況,在本國的海關則視之為進口,所以不利于出口跨境電商企業。
由此,提出假設1:通關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存在制約作用。
(二)技術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
技術壁壘,一方面就是產品技術上的壁壘。我國的跨境電商出口商品以零散的中低端產品為主,這些產品一般都缺乏高端技術支撐,因此在產品品質上往往不太樂觀,甚至存在著較多的假冒偽劣商品。相比之下,一些發達國家對產品技術非常重視,如美國、德國、日本等,這些國家對于我國的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商品往往會采取“拒之門外”的態度。與技術相關的另一個重要的壁壘就是知識產權壁壘,侵犯知識產權風險是當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重要壁壘。因為跨境電商的門檻普遍不高,這樣就使得一些中小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自身發展,不得不在技術方面模仿或照搬,這樣就產生了侵權行為。一旦被投訴,將對我國的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由此,提出假設2: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存在制約作用。
(三)物流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
物流壁壘就是在進出口貿易活動中,既有的物流能力無法滿足貿易需求,從而制約兩國貿易活動開展的一種壁壘。在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中,物流服務的地位也日益顯著。物流能力的高低、物流質量的好壞,都關系到跨境電商企業的經營。目前,國際上的跨境快件運輸企業主要有Fed EX、TNT、UPS、DHL等,國內有郵政e郵寶、香港小包等,這些物流公司運貨速率高、差錯率低,優勢顯現。但是這些物流公司的運費往往比較高,而且對商品的重量、大小等都有限額,且無法正常退稅,因此對于一些容量大、重量大、價值高的商品往往不太合適。當前在全球范圍內,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發展差異較大,因此國與國之間開展跨境電商交易時經常會耽誤在商品物流上,從而影響交易效率。同時,國與國之間的地理距離也是影響商品運輸時間的重要參數。總體來說,物流壁壘也是影響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壁壘。
由此,提出假設3:物流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存在制約作用。
(四)多邊阻力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
在傳統的貿易引力模型中,一般只考慮貿易雙方之間的相互引力作用,沒有考慮一個國家的諸多貿易國之間也有相互作用,從而可能會對該國的貿易產生阻力,包括國與國之間的制度差異、爭端等等。在此方面,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指出,兩國之間的貿易,不但與兩國的貿易壁壘相關,而且同兩國各自的貿易伙伴的貿易壁壘存在一定的關系。根據這一理論,推測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也可能會受到多邊阻力的約束。
由此,提出假設4:多邊阻力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存在制約作用。
模型及變量
(一)理論模型設計
參照貿易引力模型理論,本文設計反映貿易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影響的計量模型。為了檢驗貿易壁壘的結構性效應,模型中既包含了不同的貿易壁壘因素,也包含了除貿易壁壘外其他影響出口跨境電商的相關因素。形式如下:
lnYit=α0+α1lnBL1it+α2lnBL2it +α3lnBL3it +α4lnBL4it+Xβ+μi+νt+εit? (1)
其中,下標i表示貿易國,t表示時間,變量Y表示我國對貿易國的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BL1、BL2、BL3、BL4分別為通關壁壘、技術壁壘、物流壁壘和多邊阻力壁壘,α1、α2、α3、α4分別為對應系數,α0為截距項,X為控制變量,β為對應系數組,μi表示面板數據模型的截面結構性誤差項,νt表示時間序列誤差項,εit則為隨機誤差項。對于控制變量X,主要挖掘與出口跨境電商有關的宏觀變量,參考樊秀峰、郭嫚嫚、魏昀妍(2019)等學者的方法,選取了貿易國的宏觀經濟規模、兩國語言相似度、貿易國自貿區三個變量。于是,可將式(1)改寫為:
lnYit=α0+α1lnBL1it+α2 lnBL2it+α3lnBL3it+α4lnBL4it +β1 lnGDP it+β2 Lang it+β3 FTA it+μi +νt +εit? ? ? ? ? ? ? ?(2)
其中,GDP為貿易國的宏觀經濟規模變量,Lang為兩國語言相似度變量,FTA為自貿區變量。
(二)變量說明
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Y:采用我國與貿易國之間的出口跨境電商交易額來表示。
通關壁壘BL1:雖然通關壁壘既包括關稅性壁壘,也包括通關手續等非關稅性壁壘,但是對于非關稅性壁壘,不易找到可以科學表示的指標。由此,本文用我國與貿易國之間的綜合關稅稅率來表示通關壁壘。
技術壁壘BL2:借鑒樊秀峰、郭嫚嫚、魏昀妍(2019)等學者的方法,采用貿易國針對高新技術產品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TBT)數量表示。
物流壁壘BL3:由于不同國家之間物流服務費用價格無法搜集相關的數據,同時考慮到物流成本與貿易國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比,因此本文采用我國與貿易國之間的地理距離近似地表示物流壁壘,具體采用兩國首都之間的地理距離。
多邊阻力壁壘BL4:根據Wei和ShangJin(1996)的方法,采用國家“偏遠”程度來反映多邊阻力壁壘,具體指貿易國k與它的貿易伙伴國h的加權平均距離,其中權重采用貿易伙伴國h占全球GDP的份額表示。
貿易國的宏觀經濟規模GDP:采用貿易國的地區生產總值表示。
兩國語言相似度Lang:通過虛擬變量進行衡量,如果貿易國將漢語作為官方語言,則變量取“1”,反之則取“0”。
自貿區FTA:也通過虛擬變量進行衡量,如果貿易國有自貿區,則變量取“1”,反之則取“0”。
本文基于WTO的成員國范疇,基于數據的可得性,選取80個與我國有較密切貿易往來的國家作為樣本,包括俄羅斯、韓國、日本、泰國、印尼、德國、英國、法國、荷蘭、美國、墨西哥、南非、巴西等等。樣本時間跨度為2012-2017年。所有變量的說明及數據來源匯總如表1所示。
假設檢驗
根據式(2),首先將四個貿易壁壘變量單獨進行回歸檢驗,結果如表2的(1)-(4)所示;其次,將四個貿易壁壘變量置于一個模型框架進行回歸檢驗,結果如表2的(5)。為避免存在偽回歸,采用方差膨脹因子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顯示各個回歸結果的VIF檢驗值均小于10,因此可以認為變量間不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從模型選擇來看,通過豪斯曼檢驗,認為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更加合適。從回歸效果來看,所有模型的擬合度(校正后)都高于0.85,可見回歸效果良好。
具體來看:第一,通關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顯著。通關壁壘BL1的系數為-2.771,且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即通關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產生了顯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假設1得到檢驗證實。第二,技術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顯著。技術壁壘BL2的系數為-0.896,且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即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也產生了顯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假設2也得到檢驗證實。第三,物流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不顯著。物流壁壘的系數雖然也小于零,但是并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即物流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由此,假設3未能得到檢驗證實。雖然從理論上看,國與國之間的地理距離與物流費用成正比關系,距離越大則物流壁壘越高,但事實上,受到貿易國體量、與我國的貿易合作關系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國家雖然在地理距離上與我國較遠,但是在貿易體量上卻明顯高于一些距離近的國家,在出口跨境電商方面也表現出相似的特征。例如歐美國家、拉丁美洲國家與我國的地理距離較遠,但在貿易合作上就比較緊密。第四,多邊阻力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顯著。多邊阻力壁壘的系數為-0.107,且通過5%的顯著性檢驗,即多邊阻力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產生了較顯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假說4也得到檢驗證實。
總體來看,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結構性效應。相比之下,通關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的制約力最大,技術壁壘次之,多邊阻力壁壘的制約作用顯著但相對較弱。各類貿易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機制在前面已經說明,這里不再贅述。
對策建議
根據前文的分析可以發現,近幾年來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得到了快速增長,2017年出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達到6.3萬億元,五年以來增長了2.4倍。但即便如此,貿易壁壘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地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帶來的一定制約作用。從理論上看,在我國出口跨境電商貿易中,主要存在著通關壁壘、技術壁壘、物流壁壘和多邊阻力壁壘4類貿易壁壘。而從實證檢驗來看,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結構性效應,通關壁壘、技術壁壘和多邊阻力壁壘被證實了確實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產生制約作用,但物流壁壘的制約作用并不顯著。結合本文的研究,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加大與貿易國的合作,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根據檢驗結果,通關壁壘是制約程度相對最大的貿易壁壘,因此如何降低通關壁壘,對發展出口跨境電商而言就十分必要。隨著當前國際上對進口產品把控的力度越來越大,只有進一步加大與貿易國之間的合作,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才有可能降低貿易壁壘。根據WTO最新的《貿易便利化協定》,我國應不斷加大海關的改革創新,主動為貿易國敞開國門,吸引更多貿易往來,并以此為契機,增強貿易國對我國產品的認可度,擴大我國產品出口。2008年以來我國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海關簽署了AEO互認安排,通關速度提高30%以上,為通關帶來便利。因此,要積極總結經驗,深化創新,為通關便利化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二是加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雖然實證結果顯示了物流壁壘對出口跨境電商的影響并不顯著,但這不代表流通設施的便利化不能帶動出口跨境電商貿易發展。雖然我國已基本形成了海陸空國際物流運輸大網絡,與許多國家開展了國際多式聯運,但是仍難以適應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步伐,所以還需要建設高效的流通服務體系。要加大國內主要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運輸工具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的流通效率。也要優化流通渠道,用有限的物流專線承載更多的跨境商品。比如,與陸路聯通的鄰國、“一帶一路”國家,可以采用國際鐵路、過境公路的方式進行物流,與歐美、拉丁美洲的國家可采用渝新歐鐵路、航空包艙包板等方式進行物流。此外,也要積極發展海外倉,盡量縮短交易至到貨時間,提高海外消費者對我國跨境電商的信任度。
三是加大本土出口產品的高新化培育,提高國際貿易競爭力。要克服出口跨境電商的貿易壁壘,不僅要在優化貿易壁壘相關條件上下功夫,還要從出口商品本身出發下功夫。實證結果表明了技術壁壘也是制約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的重要壁壘,如果我國仍舊沿著以往以傳統勞動密集性或低端的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那么很可能在跨境電商貿易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為了推動本土出口產品高新化,各級政府應做好協調,從政策上、法制上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良好環境,要加大先進技術和人才的引進,鼓勵企業加大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同時,也要加大對跨境電商平臺的監管,加強對高新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減少一些商家通過電商平臺收集產品信息并模仿,嚴查仿冒偽劣商品,為高新化培育本土產品提供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富.“一帶一路”國家技術貿易壁壘效應評價[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1)
2.Anderson,J.E. and van Wincoop, E.? 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
3.樊秀峰,郭,魏昀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二元邊際的影響——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4.唐鋒,譚晶榮.核心勞工標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基于包含“多邊阻力項”的引力模型[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6)
5.Wei,ShangJin. Intra-National Versus International Trade: How Stubborn are Nations in Global Integration?[Z].NBER Working Paper,1996,No.5331
6.宮同瑤,辛賢,潘文卿.貿易壁壘變動對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基于邊境效應的測算及分解[J].中國農村經濟,2012(2)
7.唐若銘,李叢.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