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使得城市中的白領、退休老人等群體的娛樂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但隨著“互聯網+”的出現,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休閑農場的發展不再受到阻礙,讓更多的人可以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感受農業帶來的輕松。
關鍵詞:“互聯網+”;休閑農場;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9-0009-01
一、我國休閑農業與休閑農場市場發展現狀
1.休閑農業。“農業”這一概念從古至今,起初人們對農業的概念僅僅是五谷雜糧、吃飽穿暖。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將科技引入農業,農業經濟市場也逐漸形成,我國自改革開放后農業的形式也不再受到局限,開始出現了以觀光為主的農業旅游。對于逐漸形成的休閑農業,我國目前農業經營類型主要有民俗旅游、度假村、農家樂等。對于農業經濟興起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經濟化發展的趨勢下,人們從之前的吃飽穿暖到現在的吃好穿好是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高壓的社會狀態下,城市的居民開始慢慢地向往農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市場狀態。其中,我國的休閑旅游主要是以農家樂為核心的觀光休閑。從觀光農業的客源市場及其結構上看,國內低收入階層的城市是觀光農業的主體客源。
2.休閑農場。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進一步拓展,層次進一步提升。回歸鄉村,享受田園風光,交融淳樸民俗逐漸成為城市居民的迫切愿望,這也成為休閑農業發展的新趨勢,同時也是我國傳統農業打破常規的尋找改革的新力量。陳昭郎(2002)、成升魁(2005)、王云才(2006)等學者都對休閑農場進行過深入研究,綜合前人的研究所述我們可以認為,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中,凡是利用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田園風貌等景觀,結合農、漁、林、牧等產業特色,與鄉村文化、田園風光等生態相融合,為人們提供休閑與農業綜合體驗的經營場所即為休閑農莊。
3.“互聯網+”休閑農場。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看到農業的新商機,其中模擬農場的是APP和農場的結合,是一個大型的在線農場種植系統,遠離煩躁的城市,純天然的健康農場。模擬農場平臺是遠程在線種植,實現平臺農場1∶1模擬,人們可以通過平臺在家里輕松點擊鼠標播種、澆水、施肥、收菜,農場會1∶1實現完美復制,
在線上消費者可以通過【選擇模式】來選擇不同的玩法,分別是線上農場玩法和線上模擬1∶1農場玩法。在【超級商店】里可以租地、買種子、澆水、施肥、轉賣場地等;【全程監控】可以通過播種、澆水、施肥、收菜,可以通過模擬農場APP手動完成;在【快遞蔬菜到家】中可以選擇自家地成熟的有機蔬菜快遞到家里;【出售成熟菜品】把自家地成熟的蔬菜選擇性地賣給平臺;【物品交換】消費者與消費者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換菜品;在【直播日記】中顧客可以24小時直播關注自己蔬菜的成長;【技術教學】在線下體驗生活中可以在線技術交流或選擇技術人員面對面或視頻教學;【趣味分享】整個種植過程、圖片,視頻可以與菜友互相分享,同時菜友之間可以交流經驗。
除了遠程操作之外,人們還可以自行選擇時間來農場管理自己的農場,在最大化的程度給人們娛樂放松、豐富自己生活來滿足各自的需求。
在線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司在現實生活中建立農場,由專業人員操作,為客戶實現1∶1的模擬農場;另一種是客戶可以自行選擇時間來農場,實際化操作自己的農田。
二、我國現有“互聯網+”休閑農場創新形式與不足
1.創新形式。在經濟并不斷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的發展讓企業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商機。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休閑娛樂農業逐漸形成,同時互聯網的出現給休閑農業帶來了機遇,“互聯網+模擬農場”的多元化發展可以更加豐富休閑農業市場,同時也能帶來新的利益。其中,從三個方面對模擬農場和普通農場進行對比:一是從銷售產品方面來說,模擬農場產品多元化,虛擬現實相結合,無時間障礙,可自由選擇時間,而普通農場產品單一,時間無優勢。二是客戶群體模擬農場針對所有群體,而普通農場在客戶群體(下轉25頁)(上接9頁)上有一定的限制。三是從盈利模式上來講,模擬農場多元化盈利模式,除正常盈利之外,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廣告投入,而普通農場則盈利模式單一、局限。在“互聯網+休閑農場”APP與普通農場的對比中,“互聯網+休閑農場”是一個新型結合的產業,它盡量考慮消費者的時間問題,解決了消費者因為時間的問題而帶來的影響,更好地為消費者量身定做,更好地為消費者做好一對一的服務。
2.創新中的不足。目前,我國現有休閑農場創新形式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技術風險。APP平臺和售后服務的不一定性,技術配套的不成熟性,一項新的技術發明后,往往需要一些專門的配套技術的支持才能使該項技術轉化為商業化的生產運作,產品中的虛擬與現實農場相聯系,在技術的問題上能否達到模擬1∶1的效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技術也要不斷地更新。二是市場風險。市場的接受度,由于進入市場前的全面調查和市場的預測在進入市場后可能會帶來的巨大改變。
三、對我國農業經濟中“互聯網+農場”發展問題的解決對策
1.引進專業技術人員,組建團隊并保持技術團隊的穩定。堅持生態,培育產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互聯網+休閑農業”的本質上還是農業,要想發展好“互聯網+農場”,是農業市場化的發展。總的來說,傳統農業與“互聯網+休閑農業”最大的區別是更大的發揮空間,休閑農業的市場下開拓互聯網讓農業變得更加的豐富。
2.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扶持作用。“互聯網+休閑農業”離不開在政府的層面提供支持,“互聯網+休閑農業”應該被認為是新興產業,在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的大背景下,“互聯網+休閑農業”進行布局和整體規劃是重要,在政府的大力調控和支持之下,會打造出不一樣的休閑農業,促進農業發展,也讓農業緊跟時代的步伐,為每一位渴望藍天、農村風光的人享受到休閑農業。
3.加快推進“互聯網+”農場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一系統一中心”(即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農業大數據中心)為核心,加快“互聯網+農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建立涵蓋耕地、育種、播種、施肥、植保、收儲、農產品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農業大數據信息庫,構建宏觀的農業大數據分析體系,加強對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預警預測,為政府部門決策農業發展當智囊,為農業主體生產經營管理做好支撐。
參考文獻:
[1] ?張艷芳,李開宇.中國發展觀光農業的資源分析及對策[J].人文地理,1999,(1):61-63.
[2] ?常蓉.“互聯網+”時代下休閑農業發展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17.
[3] ?張婷.閩臺農業合作背景下的平潭綜合實驗區休閑農業發展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