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的必要性,針對網絡話語環境復雜化、網絡信息多元化、網絡交互性、網絡語言碎片化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帶來的沖擊,提出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路徑:堅守話語底線,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深化話語研究,把握網絡話語主動權;創新網絡話語,提高話語吸引力;加強思想引導,增進話語認同,提升大學生網絡話語素養。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話語權 ?優化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C-0076-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給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也充分說明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性。信息化時代,探究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提升路徑,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更好地維護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的必要性
(一)維護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的需要。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各種利益訴求和社會思潮匯聚的集散地,進而演變為各種意識形態爭奪的主戰場,并深刻地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交往方式。互聯網獨有的傳播特點和擴散功能,成為西方意識形態主要滲透工具。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進一步助漲了西方國家的話語滲透,使它們可以借助強大的互聯網強化他們的話語權,不斷向外強制灌輸它們的政治觀點和價值觀念。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的重要發展時期,其分辨意識不強,抗干擾能力弱,容易跟風接受新奇的網絡流行話語,毫無疑問會成為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敏感人群,許多大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陷入西方網絡文化的陷阱,這給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高校所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關系著“培養什么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是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控制力、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方向的主要途徑,對于互聯網時代下占領網絡意識形態戰場,打贏網絡環境下意識形態戰爭,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需要。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線下”和“線上”兩種合力中,地位和作用更加明顯。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搶占網絡意識形態的戰場,就必須大力提升網絡話語權。當前,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話語權的提升面臨新的困境,諸如話語創新力不足、話語認同機制不全、話語監管不力等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覺進行理論反思,主動進行理論研究,善于把握網絡話語規律”,想方設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系融入網絡話語的體系當中,不斷歸納總結為科學話語體系,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化,科學化發展。
(三)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環境,特別是“段子式”的網絡語言風格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傳統話語內容教條、話語形式單調、話語模式單一的教育特點,更加多樣的話語內容和豐富的話語形式,迎合了大學生的思維習慣,貼近了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比較接地氣的方式提升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自主、多樣、包容和創新的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同時,網絡流渠道超越了時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加彰顯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同時也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由宏觀領域向微觀領域拓展。
因此,教育者要學會在平時的工作中善于發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規律,不斷形成科學性的認識,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運用能力,實現“網上”與“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心同向,共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提升。
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面臨的問題
網絡話語是大學生思想狀況的“晴雨表”,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信息化時代,構建科學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與困境,也孕育著希望和機遇。
(一)網絡話語環境復雜化,增加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認同的阻力。互聯網時代,為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機遇和挑戰。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形形色色的價值觀,蕩漾著多種多樣的意識形態,西方國家借助互聯網,千方百計對外強制輸出他們的意識形態,向全球推行自己的價值標準,大力向我國進行文化滲透,進行著反社會主義宣傳,給人們的意識形態帶來了很大的錯誤誘導。對于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而言,容易出現思想上混亂和立場上的動搖。在一定程度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過程中不得不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干擾因素,網絡話語環境復雜多變,毫無疑問,互聯網已經成為各種社會思潮紛爭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渠道,是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滲透的重要途徑。在信息化時代,西方發達國家的意識形態滲透呈現出更加復雜的局面,無孔不入的滲透方式讓人難以防范,五花八門的滲透內容涉及面廣,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渠道,從絕對向相對轉變的滲透對象,無疑極大沖擊著我國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因此,化解網絡環境下的話語權困境,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更加任重道遠。
(二)網絡信息的多元化,削弱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控制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往往是通過提高話語的控制力實現思想引導的,因此,話語權的控制力必須得到重視。就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而言,大學生的信息渠道比較單一固定相比較,教育者因為擁有知識或者閱歷上的優勢,那么在進行溝通前,就可以先根據教育對象和教育目的,對信息進行篩選,盡量把不良信息隔離在大學生之外。但是,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網絡話語的控制力減弱,對信息源的監督變得力不從心。海量的信息如果沒有合理的篩選和必要的監督,以西方國家為代表的腐朽思想和各種不良信息必然泛濫成災,充斥其中,一些網絡謠言才得以乘虛而入,干擾和誤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容易滋生不良的思想觀念,某種程度上削弱了控制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無疑也會受到沖擊。
(三)網絡的交互性,降低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模式的吸引力。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個性意識突出,思維意識活躍,過去那種單向的,居高臨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輸”模式已不再為學生所接受。當前,大學生更喜歡平等的交流、溝通,但新奇化、“段子式”的網絡語言與嚴肅單一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矛盾,始終是橫跨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一條鴻溝,不可避免地導致教育者的話語吸引力變小。網絡話語新奇、幽默、生動,形式更加多樣,內容豐富鮮活,貼近人們的生活,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廣泛流傳,學生樂于接受。與網絡話語不同的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特定的使命和任務,必然會具有意識形態的一面,因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必須符合一定的社會標準,并采取相對固定的語言邏輯和話語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話語在內容和形式上比較枯燥和單一。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能緊跟時代,加強自我學習,對網絡話語理解不精,不能有效地運用科學的話語開展教育工作,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溝通就會遇到阻礙,無疑會弱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
(四)網絡語言的碎片化消解教育者話語權的引導力。信息化時代,網絡“去中心化”的特點愈加明顯,由此帶來的是網絡語言的碎片化。個性十足的網絡語言“段子化”,無邏輯、不嚴密、不嚴謹的特性深深影響大學生的生活話語體系,這一影響甚至會慢慢擴大到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理解。語言的碎片化割裂了思維的整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嚴謹邏輯,如果采用這樣的話語溝通方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價值就很難整體性把握,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認同的障礙。網絡話語的“去中心化”表達方式和注重規范、嚴肅性的傳統政治話語、文件話語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方式之間存在矛盾,兩種不同的話語表達方式形成巨大反差,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大眾化文化語境的融合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認同難度,消解教育者話語權的引導力。
三、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路徑
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以科學的網絡話語體系,實現對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引導力和控制力,更好地維護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一)堅守話語底線,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意識形態的作用主要依靠話語載體來實現,堅守話語底線是優化構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前提。堅守話語底線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堅定政治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首先,優化話語表達方式,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建設。大學生要堅定“四個自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在科學的理性認同上,保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激情和執著,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轉化為擔當的自覺,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意識的主導地位,在廣闊的社會主義實踐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不能脫離新時代這個主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長期的奮斗目標,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大學生,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牢記歷史使命,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語言符號,優化網絡話語環境,提煉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有話語體系,并轉化為大學生喜聞樂見話語表達方式,營造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文化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大學生話語認同的自覺性,主動運用話語體系表達中國故事,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
(二)深化話語研究,把握網絡話語主動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特殊的實踐活動,決定了話語本身既是工作內容,也是工作手段,同時必須認識到網絡話語既是現實的,也是變化發展的。因此,教育者應認真把握網絡話語的發展規律,主動激發話語研究熱情,善于在日常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掌握話語發展的方向,確保話語研究的主動權。
首先,建立與網絡輿情相一致的大學生網絡話語動態監測機制。互聯網信息瞬息萬變,通過收集網絡話語,把關信息甄別工作,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教育者不僅要緊跟社會熱點焦點,及時把握大學生所關注的網絡熱點,還要時刻關注在大學生之間流傳的網絡話語和網絡行為,系統研究網絡話語背后的大學生思想狀態,及時歸納總結,形成一些典型的案例,用于指導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其次,建立健全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心理保護機制。通過全員覆蓋,重點關注,形成關于大學生網絡言論和網絡行為的輿情關注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疏導,構建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工作機制,創新以網絡話語監測為主要指標的心理健康評估體系,及時掌握大學生的網絡語言及網絡行為,通過動態測評的方式,使教育者全面了解大學生的話語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三)創新網絡話語,提高話語吸引力。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要從話語的基本構成要素出發,在話語內容、話語形式進行創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與網絡話語的有機整合,提高話語吸引力。
首先,創新話語內容。要緊貼網絡資訊環境,及時吸收網絡話語新內容、新形式,篩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要求的網絡話語,形成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話語表達方式。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對于新奇簡潔、生動幽默類似于“段子式”的網絡話語情有獨鐘,不再像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中那么呆板和單調。作為教育者,必須明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肩負特定的歷史使命,話語體系毫無疑問必須體現基本的意識形態烙印和政治色彩,這與新奇的網絡語言相比,導致大學興趣不高,對于話語內容認同的不熱情,這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很難提升。教育者一定要想方設法去融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網絡話語之間的反差,密切關注網絡話語的發展變化,認真把握網絡語言發展特點和規律,及時吸收和更新話語資訊,不斷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內容和表達方式,形成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并體現出時代的新鮮感、生活的現實感以及語言風格的喜感,那么,話語吸引力的增強會有助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提升。
其次,豐富話語形式。在網絡時代,信息要有吸引力,一定要能夠迅速抓住人們的“眼球”,并通過延長“眼球”的停留時間,完成深度閱覽和重復訪問,進而實現價值傳遞。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豐富信息的表達方式入手,那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簡單引入網絡話語,或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化成網絡話語進行表達,這樣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須從滿足“眼球”的需求出發,通過基本的文字構成,配備必要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文件類型,營造生動和形象的視覺表達效果,也迎合了當今消費文化盛行的大背景。
因此,借助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創新話語表達方式,實現網絡語言符合體系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有機融合,做到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在逐步得到大學生的喜愛和關注過程中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提升。
(四)加強思想引導,增進話語認同,提升大學生網絡話語素養。復雜的網絡輿情環境,增加了大學生話語溝通過程的干擾因素,無形中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侵害,誘發不良行為。因此,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提升大學生的網絡話語素養。
首先,堅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升話語吸引力。運用話語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堅持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需求,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為標準,融知識性、趣味性、信息性一體,提升話語吸引力和創造力。
其次,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大學生的話語權利。網絡環境下,面臨著信息紛繁復雜和意識形態錯亂交織復雜化的話語環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話語引導的控制力,因此,教育者要樹立與學生的平等互動觀念,在話語使用過程中,避免出現話語霸權。同時,網絡的平等性和交互性,讓大學生能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更多能實現自身主體性和個性的自我選擇權,因此,教育者在確保話語控制力沒有削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興趣和合理的話語選擇權,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參與網絡話語互動,在復雜多變的話語突發事件中提高話語駕馭能力。
“話語是一種隱性的權力”,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質是優化網絡媒介環境,不斷創新話語表達的內容和形式,形成明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烙印的話語體系,并以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話語風格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通過加強話語權破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困境,探索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
[1]孟祥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話語權提升研究[D].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5
[2]陳霞.網絡話語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8
[3]杜晶波,韓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
【作者簡介】何克奎(1981— ),男,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