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對綠色物流有必然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循環經濟和綠色物流的關系,提出了循環經濟下發展綠色物流存在的觀念、政策和技術問題,研究了發展綠色物流的基本問題,包括配送、運輸、包裝等物流要素的運作要求,及企業如何調整自身經營模式。
[關鍵詞]循環經濟;綠色物流;配送;運輸;包裝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1 循環經濟和綠色物流的關系
循環經濟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循環使用為特征的,在環境方面表現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綠色物流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通過先進的物流技術和面向環境管理的理念,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1.1 兩者遵循共同的理論指導
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經濟學的理論為循環經濟和綠色物流提供理論指導。可持續發展理論強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循環經濟的資源流動方式表現為經濟增長、較高的資源利用率、排污量少、經濟發展充分考慮環境和資源的承載力,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而綠色物流將“綠色理念”和“環境意識”融入物流,使得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實現節能、少污染,是現代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循環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在環境承載力下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經濟活動向生態化和綠色化轉向,把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可持續發展、生態設計等融為一體。綠色物流涉及了生態環境系統和經濟系統,以生態學為基礎,以經濟學的一般原理為指導,謀求生態環境的平衡、經濟合理增長、技術先進條件下的生態與經濟的最佳結合并協調發展。
1.2 發展綠色物流是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
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減量化,既資源的減量化,減少環境污染,在減少廢棄物流的同時,盡量提高逆向物流,實現物流的良性循環。循環經濟只強調的是資源的循環利用,而綠色物流則正好做到了這一點,伴隨循環經濟的整個過程,要更好地實施循環經濟,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尤其應強調物流的效率和逆向物流等關鍵問題探究,這些問題的解決對循環經濟的實施與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 循環經濟下我國區域綠色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觀念問題
綠色物流觀念淡薄,綠色物流的思維還沒有形成;各級政府對綠色物流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沒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改善;企業片面地單一地追求局部效應和短期的經濟利益,忽視了物流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循環經濟的核心是廢棄物的重復利用,變廢為寶,其中社會的廣泛參與是最重要的,綠色物流系統的構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企業資源消耗的減量化是很困難的,企業也很難實現循環利用 ,造成企業的物流成本增加。比如,垃圾分類處理在一些大城市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各地爭相創建衛生城市,但是就在這樣的倡導和宣傳下,還是有人隨意隨手亂扔垃圾,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社會就必須花更多的成本去處理這本沒有的垃圾,人為地增加了資源回收環節的成本和資源再生企業的生產成本。
2.2 政策問題
我國傳統的物流業管理分割分段管理、分塊管理、多頭管理,造成物流體系中的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把本應該完整的物流系統整體人為地條塊分割,嚴重制約物流體系整體的統籌與規劃,嚴重影響各項物流服務協調發展,阻礙物流體系社會化、集約化進程,導致各物流要素嚴重浪費。物流體系的構建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用相應的政策法規去引導物流發展朝著正確的方向并且更加完善。在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下,企業并不重視資源的循環利用,各種可循環的資源嚴重浪費,增加了企業物流成本,由于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比資源的直接使用的成本高,導致很多企業不注重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后果。現如今我國是市場經濟時代,倘若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的行為加以規范,那么,發展循環經濟就是空中樓閣。物流的思想現在尚未確立,各級政府部門應加以管理宣傳和規范。部分政府領導以前尚且對傳統的物流都沒有重視和相關的觀念,更何況現如今要求更高的綠色物流體系,僅有物流的思想而對物流沒有綠色化的概念,還缺乏發展的前瞻性,與當前的時代步伐和大潮流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2.3 技術問題
企業物流技術裝備落后是造成綠色物流發展緩慢、效益不高、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我國先進物流技術實施的范圍和深度不足,對物流的追蹤、倉儲等缺乏必要的監管,物流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溝通,物流業沒有相對穩定的標準,在運輸、配送、包裝等環節存在諸多的標準不統一、統一協調困難等現象,造成了大量的資源和運力浪費,企業間協同發展受到阻礙,物流業和其他產業的深度合作也深受影響。
3 循環經濟下區域綠色物流發展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發展循環經濟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視。對于綠色物流系統的構建,政府應當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扶持,通過宏觀調控,把循環經濟滲透到物流行業中。同時,物流企業要潛心研究物流行業的政策法規,順應政府的號召,積極應對,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綠色物流。
一是發展共同配送和聯合配送。共同配送也稱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務,是指多個客戶聯合起來共同由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來提供物流服務,本質是通過作業活動的規模化降低作業成本,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共同配送可以減少車流量、降低車輛空載率、節省人力資源和物流倉儲資源,同時減少了噪音污染和汽車尾氣污染,保護環境,降低商業物流環境對整個社會生活的影響。聯合配送則強調在同一地區,若干企業通過資源聯合進行配送,能極大地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率。
二是實現復合一貫制運輸。復合一貫制運輸是指通過廣泛使用集裝箱等集運設備,吸取各種基本運輸方式的長處,實現多種運輸工具之間的有效銜接。通過集裝箱及運輸工具的標準化,減少貨損和貨差,減少包裝的支出,提升物流的效率,同時物流企業也可以優化物流路線,減少不合理運輸,保證運輸工具的往返滿載率,降低車輛的運行次數,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是重視綠色包裝。政府應倡導企業使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在流通環節實現包裝的合理化和現代化,通過制定相關的再循環和再利用的法律法規,限制企業的包裝活動,實現包裝循環使用,減少有毒、有害、含有重金屬材料的使用,促進綠色包裝和綠色包裝材料的發展。企業則應重視過度包裝問題,本著減量化的理念,對包裝的結構設計、包裝材料等做減量化、減輕化處理,強調包裝材料綠色無污染。
四是調整企業經營模式。企業應當根據綠色物流的要求,規范企業物流活動。在經營觀念上,應認識到綠色物流不僅涉及環境保護,還可以樹立企業形象,降低企業成本,促進集約型物流的發展,促使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在具體的經營運作上,綠色物流需要企業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規劃,根據政府和社會的外在規范,以及企業的內在需求,以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優化物流運作流程,規范物流運作環節,如運輸中廢棄物的排放,包裝材料的處置等,形成符合綠色物流發展要求的管理模式。
4 結論
循環經濟要求物流活動的綠色化,綠色物流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保障。循環經濟下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認清存在的觀念、政策和技術問題,從配送、運輸、包裝等環節解決基本問題,并要求企業調整經營模式。
[參考文獻]
[1] 金燕波,曹玉雪.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綠色物流評價研究[J].南方農機,2018(22).
[2] 楊慧慧.基于循環經濟的綠色物流體系建設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08)
[3] 龔苗苗.基于循環經濟的我國綠色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8(07).
[4] 王旭.基于循環經濟的綠色物流發展探析[J].中國市場,2018(09).
[5] 陳婉婷.循環經濟模式下的我國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研究[J].價值工程,2018(06).
[6] 左玉潔.綠色物流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地位與對策[J].全國流通經濟,2017(36).
[收稿日期]2019-01-09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陜南循環經濟的跨區域協同發展模式研究”(編號:14JK1123)。
[作者簡介]王東生(1978—),男,山東煙臺人,陜西理工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