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提出了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給出內涵,并結合遂溪縣灘涂養殖業開展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極端氣候和水質惡化、政策扶持不足、產品市場開拓程度小、養殖戶生產恢復力低、生態養殖技術遭到養殖戶排斥。經實證研究分析可知,該體系模型可作為分析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的參考依據,可以以此促進遂溪縣灘涂養殖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灘涂養殖業
[中圖分類號]S931.3 [文獻標識碼] A
灘涂一般多指沿海灘涂。灘涂養殖業是海洋水產業之一,指利用潮間帶和低潮線以內的水域,直接或經整治、改造后從事海水養殖、增殖和護養、管養、栽培,該產業多以貝類、海藻類、魚和蝦類為主。灘涂養殖業在增加沿海地區居民收入,維持沿海地區社會穩定與發展,發揮海陸緩沖區的生態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目前,我國灘涂養殖業隨著養殖歷史的延長、養殖種類的增加和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環境日趨惡化,老化現象嚴重,生產能力嚴重下降,從而影響了海洋生態系統整體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養殖大面積虧損,產業不可持續,從而成為了阻礙灘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合理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了灘涂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研究者們提出了從控制養殖容量、發展健康養殖模式、出臺相關養殖政策、開展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建設和經營制度分析等多個方面促進灘涂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沿海灘涂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處于陸海交界處,目前的研究僅限于個別方面開展,并不能完全系統地解決阻礙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因此,本文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承載力理論、復合生態系統理論、系統理論等提出了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以雷州半島的遂溪縣為例開展實證研究,為解決灘涂養殖業的問題提供新的參考。
1 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的構建
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承載力理論、復合生態系統理論以及系統理論為基礎,以驅動力——狀態——響應模型(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框架,構建出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該體系模型突出了灘涂養殖業生態系統受到影響的宏觀理解,可以較好地反映灘涂養殖業與人類活動以及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和作用,完整反映出影響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中每個因子直接的耦合關系及灘涂養殖業的變化,較好地體現了灘涂養殖業與外界之間的關系。據圖1可得:灘涂養殖業核心在于灘涂養殖業養殖質量和產量,它是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的根本,決定了灘涂養殖業的興衰,是灘涂養殖業的狀態表現;自然環境及氣候對灘涂養殖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和驅動作用,決定著灘涂養殖業的分布、質量和產量;政府政策作為關鍵角色,起著調節和控制的作用,為系統的響應,均對各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養殖技術對灘涂養殖業的養殖質量和產量以及自然環境起著重要的促進和驅動作用,技術應用不當則反之;市場開拓度和養殖戶生產恢復力對灘涂養殖業養殖質量起著促進作用和驅動作用,是灘涂養殖業的基本支撐條件。因此,本文從上述六大方面開展實證研究。
2 實證研究
2.1 研究區域灘涂養殖業發展現狀
雷州半島,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合稱“中國三大半島”,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東臨南海西靠北部灣,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呼應,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長約1180km。雷州半島灘涂養殖業主要是文蛤和泥蚶底播養殖、牡蠣插養,有灘涂貝類增殖、灘涂沙蟲增、養殖等,是當地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本文選擇雷州半島著名灘涂養殖大縣遂溪縣為實證研究。該縣漁業總產量34萬t,排在全市第一、全省第三,被評為廣東省水產品生產先進縣。2016年,遂溪縣沿海灘涂養殖從事人員6580人,面積9119hm2,產量26萬t,產值21億元。其中,南美白對蝦30844t共1503hm2,斑節對蝦4105t共191hm2;梭子蟹446t24hm2,青蟹405t111hm2,牡蠣100694t516hm2,螺25658t138hm2,貽貝410t25hm2,扇貝760t38hm2,蛤14510t330hm2。沙蟲131893t,養殖總面積8766hm2,產值9562萬元。其它魚類的為養殖軍曹魚653t,石斑魚441t,養殖面積95hm2;灘涂養殖方式為地播和吊籠、池塘。遂溪縣從事沿海灘涂養殖該漁業鄉4個,從業沿海灘涂養殖漁業村35個,沿海灘涂養殖純收入63595萬元,人均收入1.8022萬元,在雷州半島區域處于中上水平。其中,該縣北潭鎮所養殖的牡蠣產品優質鮮美,遠銷湛江及珠三角地區,占珠三角地區牡蠣市場3成,是“牡蠣之鄉”。 而草潭鎮沙蟲養殖業遠近馳名。
2.2 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存在的問題
本文通過實地調研以及根據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循環體系模型歸納分析出廣東省雷州半島的遂溪縣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2.2.1 極端氣候和水質影響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極端氣候和水質是影響遂溪縣灘涂養殖業的兩大自然因素。通過實地調研可知,2015和2016年,遂溪縣沿海灘涂養殖受災面積527hm2。特別是2015年第22號超級臺風“彩虹”為建國以來10月登陸大陸最強臺風在雷州半島東面登陸,其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或地區的風力有15~16級,陣風可達18級以上。臺風受災455hm2,損失2667t,達5786萬元;病害72hm2,損失344t,達692萬元。其中臺風影響最為嚴重的灘涂養殖產品為吊籠和池塘養殖的牡蠣、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梭子蟹、青蟹等。由于該縣的灘涂養殖區域90%以上處于北部灣地區,與常年臺風登陸雷州灣區域相比,所受損損失較輕。
水質不斷惡化導致產量和品質降低,病害蔓延。近年來,由于灘涂養殖的過度和其它原因。通過廣東海洋大學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所取得的數據以及相關文獻表明,夏季遂溪縣沿海灘涂養殖海域的正磷酸鹽、無機氮、浮游細菌生物量等污染程度高、三、四類水質區域呈擴張趨勢等水質問題,導致該海域污染風險大。隨著廣東及國家重大工業產業結構轉移,一大批鋼鐵、石化、造紙等高污染工業項目相繼落戶半島沿海,對雷州半島及鄰近的北部灣海域水質及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2.2.2 政府行為影響了灘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為了規范灘涂養殖行為,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例如廣東1994年出臺的《廣東省淺海灘涂水產增養殖保護管理規定》和2003年出臺的《廣東省漁業管理條例》、湛江政府的2012年出臺的《湛江市淺海灘涂養殖管理暫行辦法》、農業部2013年出臺的《完善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試行方案》等。特別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201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如有效執行,可有效抑制環境損害的問題。眾多涉及灘涂養殖的政策法規的出臺,使得灘涂養殖變得更加規范。但是,監管不力的問題時有發生,導致漁民矛盾不斷發生,特別是灘涂養殖藥物的濫用。同時,筆者通過遂溪縣草潭鎮和北潭鎮實地調研得知,雖然國家有相關的政策扶持,但是對于灘涂養殖業,其扶持的力度遠遠不及農業的力度。同時在政策扶持申請的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復雜的程序,所以導致養殖戶并沒能及時或者能夠享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因臺風導致養殖戶的損失補貼和保險的領取等。同時,也出現關系戶騙補貼的行為。如何讓政府政策的補貼資金進入真正需要的養殖戶需要深入的研究。
2.2.3 產品市場開拓程度小限制了灘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市場影響灘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遂溪縣灘涂養殖涉及眾多的品種,但除了牡蠣等作為“明星產品”可以遠銷省外,剩余涉及灘涂養殖的沙蟲、貽貝、扇貝、蛤等海產銷路并不順暢。以灘涂養殖沙蟲為例,該縣平均年產沙蟲保持在13萬t,產量集中在草潭鎮,皆因該鎮的灘涂獨特,適合沙蟲生長。筆者在實地走訪遂溪縣草潭鎮得知該地區沙蟲每667m2產約400~500kg, 70~110元/kg,特別是紅樹林區域養殖的沙蟲品質好,價格可達140元/kg。由于該鎮提供的沙蟲產品皆為初級產品,附加值低,僅靠生沙蟲和沙蟲干打開市場,導致市場得不到擴展,銷售環節受到中間商的控制。如何進一步搞集約化規模養殖,育苗、養殖、成品加工一條龍,發展壯大沙蟲產業,提高沙蟲養殖的附加值,方可進行一步擴展市場開拓程度,保持灘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2.4 養殖者自有資金不足導致養殖戶生產恢復力低,產業健康受到影響。2017年筆者通過對遂溪縣草潭鎮、北潭鎮、下六鎮、港民鎮等灘涂養殖實地走訪了解到78%的養殖戶反映最多的問題是自有資金不足。灘涂養殖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資源,由于目前勞動力成本不斷增高,勞動力年齡偏大等問題,導致支出不平衡。據走訪30戶沙蟲、貝類、魚類和蝦蟹類等灘涂養殖家庭專業從業人員可知,遂溪縣從事灘涂養殖的家庭平均收入約139萬元,其中出售水產品收入約132萬元,其它收入7萬元。受訪戶全年平均支出100萬元,其中灘涂養殖生產性支出約88萬元,生活支出11萬元,其它支出1萬元。灘涂養殖生產性支出主要包括家庭經營費用支出85萬元、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3萬元。家庭經營費用包括養殖生產支出77萬元、固定資產折舊支出8萬元。養殖生產支出主要包括燃料及冰費用支出2萬元、雇工費6萬、飼料及苗種費用55萬元、其它支出12萬元。如遭遇極端自然災害和極端病害,當年灘涂養殖生產性支出約88萬元則虧完,并且第二年恢復生產則需要投入至少80萬元方可恢復生產,嚴重入不敷出,甚至陷入破產。而影響最為嚴重的則為灘涂養殖的蝦蟹魚類。據調研得知,65%以上的灘涂養殖戶并未購買灘涂養殖保險,而家庭和個人占了絕大部分。80%以上的養殖戶有過從銀行外的其它渠道籌集資金用于灘涂養殖生產性支出,普遍反映銀行貸款難的問題。因此,眾多養殖戶雖然有一定的灘涂條件,但是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資金以及風險承擔能力以及“靠天吃飯”的現狀導致灘涂養殖業呈現“小而雜”的現象,使得灘涂養殖業難以健康發展。
2.2.5 生態養殖技術難以盈利或少盈利。在遂溪縣灘涂養殖調研中,詢問超過30個灘涂養殖專業人員是否了解沙蟲、貝類、魚類和蝦蟹類等生態養殖技術,例如灘涂海水養殖生態模式、蝦蟹生態養殖模式和技術、貽貝生態養殖模式和技術等。調研結果表明僅有6位表示了解和有興趣,而超過80%以上灘涂養殖專業人員表示不會采用生態養殖模式和技術,主要原因為如果按照生態養殖技術開展灘涂養殖,則難以盈利或者少盈利。有個別灘涂養殖專業人員反映,目前灘涂生態養殖示范項目大部分為虧損,主要靠著國家補貼維持著示范項目。同時,過于繁瑣的生態養殖模式和技術灘涂養殖戶表示也不會采用。因此,在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選擇中,灘涂養殖戶基本會偏向于經濟效益和簡單直接的養殖方式,主要靠藥物和飼料維持養殖效益。因此養殖技術的革新需要深刻的思考和政府的嚴格把控。
2.3 問題的解決路徑
本文將依據圖1循環體系模型和上述五大方面的問題提出問題的解決路徑,具體如下:
2.3.1 加強工業企業和養殖戶的監管力度,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一旦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灘涂養殖業將難以健康發展。政府的環境監管部門要嚴格進行監控,重點必須放在新進駐湛江市的重工業企業的排放問題,特別是鋼鐵、石化、造紙等高污染企業。污染物將隨著沿岸海流影響到整個雷州半島的灘涂養殖,除此以外,海洋捕撈、深海養殖等漁業也將受到極大影響;同時,環境監管部門也要嚴控灘涂養殖污染的排放。一般情況下,集約化貝類養殖對其灘涂養殖環境造成積累性污染可能性小。養殖污染主要在于灘涂養殖魚類和蝦類的污水排放,能顯著增加附近海域的富營養化。養殖劇毒藥物和抗生素的濫用,是灘涂養殖污染的另外一個重要來源,特別是劇毒藥物的濫用,是沿海養殖矛盾的爆發點,具有直接性和強破壞性。因此,需要環保部門針對不同養殖種類和污染物實行特別的嚴控和監管。
氣候變化是造成灘涂養殖業嚴重損失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第一,完善氣象監測預警系統,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完善的氣象監測預警技術既是防災減災的基本需求,也是由被動防災減災轉向主動的必要條件。第二,由于現行的國內外漁業資源管理系統大多尚缺乏應對氣候變化的靈活性,將新的科學知識納入應對氣候的管理框架中來,可使出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更具有適應性和針對性;第三,由于風暴潮氣候變化中是影響灘涂養殖業的主導,養殖戶需要加固基礎設施和選擇更具抗風暴潮的養殖設備。
2.3.2 加強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政策的扶持是最具作用性的方式,加大政策對灘涂養殖業水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宣傳等全方面的扶持,特別是具有潛力成為地理標志性灘涂養殖漁業水產品的扶持。例如遂溪縣草潭鎮沙蟲的養殖,給于更高力度的政府政策扶持,使之成為區域性的明星水產品或地理標志性水產品。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之前應該進行深入調研,在了解灘涂養殖的實際和養殖戶的需求的前提下再進行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同時,需要保證各項工作能夠落實到位,方可真正推動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目前,灘涂養殖的水產品銷售并不同于工業產品需要征收相應的賦稅再出廠銷售。如何研究征收相應的賦稅,使之更好地維持生態環境和灘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更深入地分析研究。
2.3.3 加大灘涂養殖水產品的宣傳力度,吸引資本注入擴展市場。灘涂養殖水產品的知名度低和投入資金不足是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的掣肘點。因此,需要政府利用媒體、各種博覽會和網絡銷售平臺開展大規模的知名灘涂養殖水產品和相關工業制品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到灘涂養殖水產品和相關工業制品帶來的效益,解決灘涂養殖水產品和相關工業制品給老百姓帶來重金屬超標、抗生素超標、病菌超標等不良影響。吸引各種資本進入灘涂養殖行業,特別是有實力的企業進入。但是必須嚴控企業和個人過于追求經濟效益過度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利用有實力的養殖企業、加工企業和銷售企業開拓新的灘涂養殖水產品市場,努力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特別是結合灘涂養殖業的旅游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灘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3.4 加強灘涂養殖戶的金融支撐力度可增強養殖戶生產恢復力。金融支撐力度是灘涂養殖業健康發展的保障之一。灘涂養殖業容易遭受氣候和病害的影響,政府需加強魚類養殖保險、蝦類養殖保險、貝類養殖保險等海水養殖保險在灘涂養殖業的推廣,可以適當強制從事灘涂養殖業的個人承包者、家庭或者企業參加海水養殖保險,保障養殖戶在遭受氣候和病害的損失過程中能夠得到適當的補償。同時,需要國有或者私有銀行按照養殖戶的具體實際做好評估工作,提供一年期或者兩年期的低利息貸款,簡化貸款手續,從而增強養殖戶生產恢復力。
2.3.5 養殖技術研發創新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由于灘涂養殖業受到養殖技術和環境質量的制約,所獲得的養殖產品的質量與環境及養殖技術等有關。需要調查當地水產品環境質量和產量最高的養殖區,并模擬其環境開展養殖技術的研究,并在原來基礎上獲得提高。在開展養殖技術研究時,需要結合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等開展灘涂養殖技術革新。由于科研的相關技術是在較為理想的狀態下獲得的,當真正應用于各種復雜環境的灘涂養殖,并未取得理想的效益,與實際灘涂養殖生產相結合乃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同時,需要借鑒和引進國外一些先進的高收益養殖方法和養殖技術。
[參考文獻]
[1] 劉斌,陶瑩,黨曉霞.灘涂養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J].創新,2010(1):58-60.
[2] 尹暉,孫耀,徐林梅,等.乳山灣灘涂貝類養殖容量的估算[J].水產學報, 2007,31(5):669-674.
[3] 李磊,蔣玫,沈新強,等.江蘇如東灘涂文蛤養殖區養殖容量[J].海洋環境科學,2014(5):752-756.
[4] 張國范.發展灘涂貝類養殖構建環境友好海水健康養殖體系——大連灘涂貝類健康養殖模式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4,19(6):442-445.
[5] 林巧鶯,林廣發,陳志鴻,等.近20年來廈門市灘涂養殖時空演變與政策驅動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07,9(2):9-13.
[6] 阮榮平,徐一鳴,鄭風田.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確權與漁業生產投資——基于湖北、江西、山東和河北四省漁戶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 2016(5):56-70.
[7] 陳明寶.沿海灘涂養殖經營制度演化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1.
[8] 李志勇,徐頌軍,徐紅宇,等.雷州半島近海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 2012,44(4):133-137.
[9] 張瑩,付東洋,潘德爐,等. 逐步差別分析法在海洋水質評價中的應用[J].海洋學報,2013,35(6):204-208.
[10] 時翠,林進清,薛峭,雷州半島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J].熱帶地理,2013,33(4):387-0393.
[11] 郭凱旋,張瑜斌,章潔香,等.雷州半島近海夏季浮游植物和浮游細菌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學雜志,2012,31(1):8-15.
[12] 付東洋,楊鋒,梁曉軍,等.雷州半島近海水質環境關鍵因子時空變化與評價[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4,34(6):58-64.
[13] 吳鵬,孫耀,徐林梅,等.乳山灣東流區灘涂貝類養殖環境中自身污染現狀分析[J].漁業科學進展,2007,28(1):87-94.
[14] 崔毅,陳碧鵑,陳聚法.黃渤海海水養殖自身污染的評估[J].應用生態學報,2005,16(1):180-185.
[15] 宋莉莉,王秀東.美國世紀大旱引發的思考——農業生產中如何應對極端氣候變化[J].中國農業信息,2013(6):13-14.
[16] Melnychuk M C,Banobi J A,Hilborn R.The adaptivecapacity of fisher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confront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marine populations[J].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2014, 24(2):561-575.
[17] 肖啟華,黃碩琳.氣候變化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影響[J].水產學報,2016,40(7):1089-1098.
[收稿日期]2018-11-20
[基金項目]湛江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ZJ16BQN05),廣東省教育廳青年創新人才項目(2015WQNCX208),湛江市非資助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6B01045)。
[作者簡介]王保前(1983—),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海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