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萍 王曉慧
[摘要]分析臺州市黃巖農業觀光特色小鎮建設現狀,結果顯示,目前小鎮建設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宣傳推廣力度不足、人才缺乏、沒有充分與互聯網結合、傳統文化挖掘不深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小鎮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特色小鎮;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2[文獻標識碼]A
1 特色小鎮的概念
特色小鎮最早發源于浙江,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長李強在參觀云棲小鎮時,提出:“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朵創新‘彩云。”這是“特色小鎮”概念首次被提及,時至2016年這一概念被住建部等三部委全力推廣,這種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是供給側改革的浙江實踐??梢哉f特色小鎮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的創新探索和成功實踐。
特色小鎮建設的特色性體現在產業上主要表現為堅持特色產業、旅游產業兩大發展架構;在功能上表現為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形成產城鄉一體化功能聚集區;在形態上主要表現為具備獨特的風格、風貌、風尚與風情;在機制上主要表現為是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社會共同參與的創新模式。
特色小鎮發展迅速,經歷了探索階段、成型階段和全面推廣階段。截至2018年2月,我國的各類特色小鎮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000余個,預計未來特色小鎮的數量還會穩步增長。
2 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的概念
特色農業觀光小鎮是以特色農業產業為依托,結合當地特色自然資源、特色民俗文化等,打造具有明確的農業產業定位、獨特的農業文化內涵、豐富的農業旅游特征的農旅綜合體。農業型特色小鎮可以彰顯特色的現代農業,同時包含一些當地歷史文化元素,具備一系列的旅游功能,相關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環境和諧非常適宜居住。
3 臺州市黃巖區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發展現狀及
存在問題分析
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位于長潭水庫下游,距黃巖15km,項目規劃總面積3.5km2,圍繞省政府提出七大產業中的旅游產業,定位于打造集農業生產、研發、技術推廣、休閑、觀光、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特色農業觀光小鎮。預計小鎮2016~2018年總投資20億元,總用地98hm2,建設用地64hm2,總產出25億元,稅收0.75億元,旅游人次150萬人,最終創建成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以上的4A級旅游景區。小鎮內設置高端生態循環農業、農業主題公園、農業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小鎮民俗鄉土文化和配套建設項目。
引山入鎮,田園織綠,花團錦簇。該小鎮與同濟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等高校深化合作,依托同濟大學“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教學實踐基地”和“中德鄉村人居環境規劃聯合研究中心”兩大平臺,按照新時期“新鄉土主義”的理念,深入開展鄉村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升合作實效。到目前為止,該小鎮的建設進展順利,整個框架和形象已經初步呈現。
通過對黃巖特色農業小鎮發展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為黃巖特色農業小鎮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位于長潭水庫下游,距黃巖15km,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近幾年政府部門通過各種途徑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隨著來小鎮的游客人數約來越多,目前的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在節假日,大量的游客涌入,經常出現堵車現象,影響游客的游玩心情。道路狹窄、停車場容納量過低等等,嚴重影響了特色農業小鎮的發展。
第二,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目前黃巖特色農業小鎮只是在臺州當地比較有名氣,雖然浙江電視臺進行過一定的報道,但是極少有除臺州外的游客慕名而來。外界無法從一些宣傳上了解小鎮,所以就集聚不了太高的人氣?,F在已經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要想讓小鎮能夠走出去,被更多的人知曉,就必須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否則小鎮無法得到持續發展。
第三,人才缺乏。目前的農業小鎮是與高科技、旅游結合的,致力于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生態園,打造擁有新型鄉村生活體驗的大型農業休閑綜合體。這種“大旅游、大農業、大健康”的經營理念,使得農業與泛旅游產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也正符合當前農業“三產融合”的發展趨勢。這就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小鎮的建設與發展不僅需要大量懂農業高科技的人才,同時也需要各種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小鎮的地理位置偏僻,還有相應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措施也沒有出臺,人才就很難被集聚于此。
第四,沒有充分與互聯網結合。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沒有建立官方的平臺,游客無法從互聯網上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各方面的智能化程度較低。這對小鎮知名度的提升也造成一定的阻礙,即使游客通過其他形式對小鎮產生游玩的興趣,但是苦于找不到相關的旅游信息,則可能會放棄來此游玩的計劃。沒有相關的平臺可以使得小鎮與游客進行一定的溝通,那么從另一方面來說,小鎮自身的經營也無法得到相應的改善。
第五,農業特色小鎮傳統文化挖掘不深。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目前還只是停留在只能為游客提供走馬觀花式的旅游體驗,沒有對當地的特色文化加以充分挖掘,更談不上讓游客真正地體驗當地的一種特色文化,缺少個性原創的設計,缺乏真正的特色,導致核心競爭力缺乏和農業特色小鎮“一鎮一特色”“一鎮一品”的優勢不明顯。
4 推進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發展的建議
4.1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
黃巖政府要積極推出政策加以引導,使得特色農業觀光小鎮在規劃下健康持續發展。投資主體要市場化,除了政府的相關支持外,市場上的主體也應該積極引進,只有政府、企業、市場相互協作好,小鎮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為當地的經濟作出巨大的貢獻,從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完成。
4.2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
資金的投入是完善基礎設施的基本保障。為了促進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的發展,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是非常必要的。黃巖政府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其與當前的旅游度假體系相匹配。另外黃巖區旅游交通體系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完善,結合“美麗公路”建設,加緊對公路、停車場等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增加景區公交,推動城市公交服務網絡的延伸,讓游客可以輕松地到達每一個想去的景區、鄉村旅游點,使得游客出行更加便利。
4.3 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推廣
首先要打造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的品牌,樹立起品牌后,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擴大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在浙江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黃巖,體驗這兒的特色農業,感受當地獨特的氛圍,體驗到不一樣的感覺,實現“走出去,引進來”的目標。針對小鎮目前所有的特色項目,精心地進行包裝設計,確定好宣傳定位,突出其特色,展示出亮點,打造明星小鎮品牌。
4.4 出臺相應的政策,培養和引進小鎮需要的人才
小鎮的發展需要多方面人才,目前小鎮的人才缺口較大,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成為目前的一個重點。在此筆者建議,一是通過切實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來吸引各方的人才匯集于此,可以采取人才交流、專家掛職、優秀在校生實習等方式來為小鎮引進各類人才,為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的建設添磚加瓦。二是與各高校緊密合作,發揮各高校的資源優勢,使得產學研得到有機的融合,把特色小鎮當作科研實習基地,同時也可以為小鎮的建設發展儲備人才,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高校科研基地的難題,小鎮的人才缺口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4.5 積極推進小鎮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的“智慧”體現在“旅游服務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營銷的智慧”這三大方面。首先在服務的智慧上,應當加快建設相應的網絡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及時在這些平臺上發布小鎮的相關信息,方便游客獲取,同時安排相應的咨詢人員,對游客的問題進行及時解答。其次在管理的智慧上,小鎮應當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獲取游客旅游信息活動和小鎮經營狀況,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全面地了解游客的需求,更好地促進小鎮的發展。最后在營銷的智慧上,小鎮應通過數據分析,挖掘游客的興趣點,推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產品。
4.6 注入文化創意元素
黃巖當地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傳統手工藝、節慶文化、農耕文化等,應當適度強化對這些的創意、保護與開發。相關部門可以聯合一些社會組織、學校等通過創意設計等手段將這些當地的特色農業文化跟市場需求有機聯接起來,為農業賦予新的文化內涵,讓游客對農業有新的認識與體驗,這樣一來,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游客感受黃巖特色農業觀光小鎮獨特的文化魅力,從而使得小鎮的綜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景新,支曉娟.中國鄉村振興及其地域空間重構——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同建振興鄉村的案例、經驗及未來[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7-26+157-158.
[2] 蘇斯彬,張旭亮.浙江特色小鎮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實踐模式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6(10):73-75.
[3] 鄧燕萍.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江西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中國商論,2018(25):150-151.
[4] 郭晨浩.鄉村振興戰略下特色小鎮建設芻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6):14-15.
[5] 費孝通.論中國小城鎮的發展[J].中國農村經濟,1996(3):3-5,10.
[6] 衛龍寶,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若干思考與建議[J].浙江社會科學,2016(3):28-32.
[收稿日期]2018-12-10
[作者簡介]尹丹萍(1995—),女,浙江臺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農村發展、旅游管理。
[通訊作者]王曉慧(1966—),女,吉林人,副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研究方向:海洋管理、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