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笑 劉清娟

[摘要]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河南省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會有力促進農業的結構優化和農產品質量的提升。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實施,農業短板日益顯現。從供應的不合理、技術研發、技術管理人才、農業生態環境、金融保險等方面闡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設。未來河南省農業生產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和人才及金融和環境作為創新驅動,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在國內和國際的競爭力。
[關鍵詞]河南省;農業短板;產業結構;糧食生產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識碼]A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河南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有力促進農業的結構優化和農產品質量的提升。目前,河南省糧食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第二位,但在政府大力推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河南省農業生產存在著許多短板。以河南省統計年鑒為基礎,從糧食產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從糧食供給、技術創新、人才管理、農業生態環境和金融保險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以期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提供參考。
1 河南省農業生產現狀分析
河南省作為糧食大省,以糧食數據為例,從2004年到2016年河南省糧食種植總面積和主要糧食(小麥、玉米、大豆、薯類和水稻)種植的面積大部分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見圖1)。由此可看出2006~2016年的近十年小麥播種面積一直保持在37%以上,玉米的播種面積達到42.1%。薯類和大豆種植面積有減小趨勢。而水稻的種植面積有增長的趨勢。在小麥、玉米、薯類、水稻和大豆五大類糧食作物中,小麥和玉米的種植面積占極大部分。因此,要解決河南省農業結構中所面臨的短板問題,就必須在處理小麥和玉米的產前、產中、產后的過程中尋找解決方案。如小麥玉米的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造成的生態和安全短板問題,秸稈處理不當造成的環境破壞等短板。同時,其他糧食作物或者經濟作物在生產、加工和貿易過程中也會存在比如產業鏈短等短板問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補齊河南省農業短板顯得十分急迫。
2 河南省農業生產存在的短板問題分析
2.1 農產品供需不合理形成進口短板
目前,國內糧食供需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優質暢銷品種規模小,市場份額小。糧食的供需不匹配使市場形成農產品的需求供不應求,從而對進口商品需求量增加,2017
全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達1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2.7%。據最新數據統計,2018年1月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達12839.8百萬美元,同比增長26.5%。我國糧食進口量巨大,一些專家學者建議運用“全球思維”來解決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和小麥生產大省,國內農產品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使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造成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種植生產造成影響。根據市場失靈價格誤導和農業的落后閉塞的信息渠道,糧食生產供應和市場需求就會脫節,形成短板。
2.2 技術研發創新乏力形成產業鏈短板
河南省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有待進一步發展,農產品的產業鏈過短,各個環節彼此脫節,農業附加值低,影響河南省實現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主要表現在河南省農業技術研發力度和資金投入不足,相關企業技術研發部門和高校聯合不太緊密,造成一些農作物廢物利用率太低和資源的浪費,如小麥和玉米秸稈的回收利用綠色環保處理是目前的熱點問題,比如秸稈發酵制成沼氣或將秸稈壓縮成建筑材料等新型秸稈加工品,還可以加工成飼料、肥料。農業產業鏈的長短和附加值的高低是衡量農業產業化程度和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標志之一,因此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是補齊產業化短板的必然途徑。
2.3 技術管理人才少造成人才匱乏短板
農業相關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培育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太少,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分布密度低,農民所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過于老舊,多數是憑借經驗耕作,對農業種植和管理技術方面不少都停留在感性階段。農民技術管理相關理論教育不到位,知識普及力度小和開展的相關科普活動太少。高校培育的農業技術管理人才與農民接觸的渠道太少,交流存在障礙。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部分省份地區相比,河南省的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信息化程度太低。農業人才匱乏,導致農業改革阻礙很大。要補齊農村技術人才和農業管理人才和市場分析人才缺乏的短板。就必須在農民教育和高校人才培養方面對癥下藥。同時要拓寬農村管理技術信息的傳播渠道,使農民和高校人才交流無礙。
2.4 農業生態破壞較嚴重形成環境短板
隨著新發展理念的提出,運用綠色發展理念對解決河南農業生態環境短板問題十分重要。河南省農業生產過程中運用過量的化肥和農藥使土壤出現板結,墑值降低。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生態環境惡化。此外,不少農村秸稈燃燒不但造成了土壤結構惡化,大量的土壤營養物質流失。而且使空氣中的固體顆粒物質增多,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實現農業綠色健康發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十分關鍵。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活環境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生物多樣性,讓農村再現綠水藍天,鳥語花香處處在,要留得住鄉愁。補全農業生態環境這塊短板,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不可缺少的內涵。
2.5 金融保險缺失形成資金和風險短板
農業生產具有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風險,要實現農業保險的全覆蓋十分困難。可以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鼓勵農業保險的發展,發展再保險系統。降低農民農業風險,保障農民利益。除了農村保險缺失外,涉農金融系統也亟待發展。涉農企業融資難是當前農業金融業發展的瓶頸。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風險大,風險多。一些不確定因素使金融機構不敢或不愿意給這些中小型涉農企業貸款。其外,相關農業保險和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法規也不健全。導致某些地方的農村金融系統缺乏監管,業務也較為混亂。補齊涉農金融和保險短板,是發展成熟的農村金融市場的關鍵。發展涉農金融業務,通過相關金融機構制定合理的政策是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