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 劉朝霞
[摘要]綠色農業是指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之一,綠色農業的發展既有利于優化當地農業生產、實現農戶富裕,也有利于對當地的環境的保護、生態的平衡。通過對天水市綠色農業現狀的調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分析天水市在發展綠色農業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發展綠色農業的建議。
[關鍵詞]綠色農業;天水市;政府支持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
綠色農業是一種在農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通過實行農業的綠色化,可以在農業生產的同時保護自然資源,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維護生態平衡,同時農業的綠色化也有利于解決食品的安全問題。從目前國家政策和環境問題來看,農業的發展方向仍是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推行綠色的農業生產方式,在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再次強調要提高農業綠色化,堅持綠色為導向,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天水市地處于甘肅省的東南部,總體地勢呈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海拔在1000~2000m之間,年平均氣溫為11℃,年平均降水量491.7mm,年均日照2100小時,耕作土壤以黃綿土、黑壚土為主,天水市是甘肅省農作物主要產區。如何將綠色農業與當地農業實際生產情況更好的結合,尤為關鍵。
1 天水市發展綠色農業的現狀
這些年來,隨著國家各方面與綠色、環保各方面相關文件的頒布,天水市政府也開始高度重視綠色農業的發展,將資源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創收作為目標,并且針對性的制定了相關政策,在資金與項目上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具體實施中主要以三個方面為主。
一是突出農田質量保護,重點是化肥、經濟和節水,實施水肥一體化, 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用有機肥來代替化肥,深耕和深化整地,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新推廣農田高效節水示范面積7920hm2,累計達到14466.67hm2,完成了耕地休耕試驗區680hm2。
二是大力推進綠色生產技術,推動農作物病蟲害綠化控制面積34.41萬hm2,綠色防治覆蓋率達到25.6%,推廣使用無公害農藥20.21萬hm2,其中生物農藥7.46萬hm2,分別占104.6%和111.9%,農藥和化肥的利用率分別達到37.6%和37%, 廢舊農膜回收率79%、尾菜處理率39.1%、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82%。
三是開始發展農業的品牌化,例如推進了有地理標志農產品、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認證,積極參加各個農產品交易會、博覽會、商貿投資洽談會等等,在會上積極推廣和宣傳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目前已初見成效的有花牛蘋果、秦安櫻桃等。
2 天水市發展綠色農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現在已經有很多相關的政策和支持,并且在天水市的綠色農業實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部分農產品生產者增加了一定收入,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2.1 群眾對綠色農業的認知不足
目前在市內對綠色農業知道、了解的人并不算多,絕大多數是相關的從業人員,以及已經參加了相關技術推廣培訓的人員,同時干部與群眾之間在對綠色農業這一概念的看法和意見又不能完全的保持一致,可能會產生對綠色農業無所謂的態度,無法做到對農業綠色化的重視,也就在具體實施中不能盡職盡責,不能做到充分調動農民參與農業綠色化的積極性,也就一定程度上減慢了發展綠色農業的速度,這對維護生態平衡和食品安全也都有不小的影響。
生產者已習慣于傳統的耕作方式,不考慮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僅著眼于短期的利益,對綠色農業的認識更是不夠深入,認為綠色農業僅僅就是不施化肥與農藥,而事實上綠色農業并不是單純的不適用化學藥品,而是應該科學的用藥,在不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前提下保證其產量。但就目前的農業技術,使大多數綠色農業的經濟價值無法在短期內體現出來,這也致使農民不愿意投入到綠色農業中。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綠色食品的認知度不夠深入,時常會將綠色食品與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混淆,因此往往不會將綠色食品納入到消費預算中來,消費者隨意性消費占了主導,沒有消費綠色農產品的主動意識,這也對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產生了影響。
2.2 缺乏市場競爭力
從天水市內所有企業來看,與農業相關的企業較少,所占比例不高,而在這些企業中與綠色農業相關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天水花牛蘋果有限責任公司、天水南田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其帶動能力比較低。天水市內綠色農業品牌化也比較低,知名程度不夠高,主要經營范圍也都是農產品簡單加工銷售,經濟效益較低,例如與同類型的的蘋果相比,天水市的花牛蘋果較之煙臺蘋果等其他地區的蘋果知名度較低,消費者不夠了解,也就不能贏得足夠多的市場占有率。
2.3 生產缺乏標準化
由于在天水市內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普及程度仍然遠遠不夠,在具體生產過程中也就很容易忽略了生產的標準化,由于沒有標準化的更新,跟不上市場發展變化的趨勢,得不到市場的信任與質量的肯定,也就對其經濟效益有了一定的影響。再者對綠色農產品的檢測不夠重視,對綠色農產品的評價監督體系不夠完善,因此不能引起對標準化生產的足夠重視,這也就使得綠色農產品與其他農產品不能明確的區分,不能足夠引起消費者的重視。
3 對天水市發展綠色農業的建議
3.1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政府引導作用
天水市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結合具體的生產生活方式,合理有效地開展對綠色農業的宣傳和技術推廣,轉變思維方式,完善綠色農業技術的推廣平臺。同時要完善相關政策,對綠色農業要制定出長遠的規劃,通過對相關市場、政策信息的匯總以及對農戶具體生產情況的了解,制定出更有利于民的政策,讓農戶切身感受到如果進行綠色農業生產就能帶來好的收益。
3.2 改變農業經營模式
通過對其他省市農業發展經營模式的學習,創新本地區的綠色農業經營模式。例如可以嘗試農業與企業之間的結合,在我國市場中綠色農產品工業化程度低、經濟附加值低,因此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力也不夠高。我國農業由于受各地區條件不同限制,規模化程度不夠高,綠色化程度也參差不齊,因此可以嘗試以企業帶動農戶的生產模式,加大綠色農產品的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其次可以考慮優先發展綠色重點企業,以重點知名企業帶動企業與農戶的發展,形成示范效應,激勵其他企業的的綠色化以及與農戶的合作,形成綠色企業與農戶的聯合,這也有利于農戶種植技術的提高、生產技術的綠色化,實現共贏發展。
3.3 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監管體系
綠色農產品強調綠色安全、環保健康,因此在綠色農業的生產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的把關,為此各級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就尤為重要。首先要完善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認證及監督檢驗體系,建立統一的質量檢測標準,對綠色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其次要完善綠色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及信息服務建設,提高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最后要嚴格落實食品質量檢測制度,重視食品安全。
3.4 重視科技創新
綠色農業是要在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對環境加以保護,這就對科學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對現有品種進行優化改良,又要對病蟲害等的防治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科技創新在綠色農業的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農業科技的發展一方面需要資金的支持,這就需要政府對綠色農業技術的資金重點扶持,另一方面在于新技術的推廣,農戶對于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高,這就需要政府的推廣、企業的支持以及市場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韓敏娟.淺議發展汾陽市綠色農業的思路和具體做法[J].種子科技,2018,36(02):14+18.
[2] 張敏.承德市綠色農業技術的發展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2):42.
[3] 林愛華,周凌波,吳瓊梅,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促進南平市綠色農業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2017(14):7-9.
[4] 任洪偉. 大石橋市綠色農業發展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14.
[5] 董書波. 廣東河源市綠色農業發展研究[D]. 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