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行
[摘要]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結合當前農村社會實際,可以從“堅持價值引領,著力推進制度建設規范化;堅持示范引領,著力推進隊伍建設合力化;堅持活動引領,著力推進文化服務品牌化;堅持道德引領,著力推進新風弘揚常態化;堅持教育引領,著力推進思想教育導向化”五個方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風文明;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2.82[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只有抓好、做好鄉風文明這個重要保障,才能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進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通過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筆者作如下思考。
1 ? ?堅持價值引領,著力推進制度建設規范化
要按照“主體在縣、延伸在鎮、落實在村”的要求,注重頂層設計、制度設計,完善縣鎮村三級聯動機制。
1.1 ? ?縣級層面要重抓機制構建
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必須架構起較為完整科學的指標體系,使工作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就要求有規章制度將其規范化,形成一種具有持久效力的機制。要將推進文明鄉風的弘揚傳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針對農村社會風氣的突出問題,提出規范標準,制定具體整治方案和措施,落實好網格化管理、部門結對聯系村莊(社區)等運行機制,形成一套督查、考核、通報、獎懲的常態化管理體系,推動鄉風民風、思想道德、文化文明的整體提升。
1.2 ? ?鎮級層面要重抓問題整治
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項整治為手段,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堅持集中抓、反復抓,以優良的社會環境促進優良社會風氣的形成。加大對農村不良風氣習俗的整治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資源,特別是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點評不文明”、“行為陋習大家找”等活動,組織村民對不文明行為和歪風邪氣進行公開評議,對農村的不良風氣風俗、不文明現象形成輿論壓力,引發村民對不文明行為陋習的廣泛關注,增強整改不文明行為陋習的自覺性和參與性。
1.3 ? ?村級層面要重抓移風易俗
破除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各村居要以宣傳欄、村委會、道德講堂、祠堂、農村文化禮堂等為宣傳陣地,積極發揮善行義舉榜、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加大移風易俗宣傳力度,大力提倡和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消費觀,樹立健康高雅、節儉文明、喜事新辦的理念,在農村形成弘揚崇尚科學、文明節儉的良好風尚。要強化制度約束,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和文明守則,引導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2 ? ?堅持示范引領,著力推進隊伍建設合力化
要統籌村干部、鄉賢、志愿者三支力量,凝聚政府、社會、個人三方力量,實現“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風邪氣有人抓”,促進農村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
2.1 ? ?發揮村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
要加強村“兩委”班子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大村干部黨風、作風整治力度,配強配好“第一書記”,對農村的一些社會丑惡現象和不文明行為敢抓、敢管,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村黨員干部要當好文明鄉風的倡導者,在共產黨員不能信教、解開人情消費“死結”等方面切實發揮自身示范帶頭作用,帶頭抵制歪風邪氣,主動教育引導親屬、朋友和周圍群眾及時勸阻各種不文明行為,樹立標桿、做好導向。
2.2 ? ?發揮鄉賢隊伍骨干模范作用
鄉賢是村級治理中的寶貴力量,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重視鄉賢隊伍建設,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通過建立、借力“鄉賢會”,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學識專長、創業經驗反哺桑梓,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本土力量。廣泛開展“推鄉賢、學鄉賢”活動,推選威望高、接地氣、能帶頭、品德好的鄉賢作為學習榜樣,以鄉賢精神、榜樣力量激發廣大村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渴望,從而競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3 ? ?發揮志愿義工風尚引領作用
志愿義工服務團隊作為社會力量的突出表現,是鄉風文明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要建立完善縣、鎮、村三級網絡健全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加強村級志愿者隊伍建設,提高群眾的知曉度,增加群眾的參與度。要打造打響志愿義務服務品牌,廣泛開展“鄰里守望”、“平安創建”等志愿服務活動,深化志愿服務內容,弘揚奉獻友善新風,以多種形式面向村民開展更多豐富實用的志愿服務活動,引領村民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性活動,提高村民服務意識、奉獻意識,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
3 ? ?堅持活動引領,著力推進文化服務品牌化
鄉村振興,文化為魂。實現鄉村振興,不僅要追求物質上的充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重視和發揮精神產品和社會文化活動對人們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為鄉風文明建設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
3.1 ? ?強化文化陣地
要充分發揮農村文化廣場的作用,使其真正成為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家園。除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設施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讓農村文化廣場“動起來”、“活起來”,真正熱鬧起來。要不斷探索文化廣場建設發展規律,做好廣場文化培育工作,大力培育扶持基層文藝骨干、業余文化隊伍和民間文藝社團,不斷增強農村文化的生機活力。廣泛開展理論政策宣講、鄉風文明弘揚、文明禮儀教化、文化知識傳授,努力讓群眾在“身有所棲”后“心有所寄”,著力豐富和充實農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3.2 ? ?升級文化惠民
要以文化惠民為工作導向,營造與民同進、與民同享、與民同樂的鄉風文明建設氛圍。要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對農村文化品牌進行提檔升級,通過搭建各類文化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農村百姓共享文化成果。要大力開展“一鎮一品”品牌文化建設,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讓基層群眾成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分享者。要繼續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滿足基層群眾尤其是偏遠山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3 ? ?共建城鄉文化
在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中,要堅持城鄉一體,有機統籌,實現文化建設的全域覆蓋,全員受益。要統籌文化供給,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為目標,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出臺引導政策,按照中心城區提升文化服務檔次、城郊對接城市文化輻射、鎮村推進文化惠民的布局模式,不斷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基層要著重完善綜合性文化站(中心)及農家書屋建設工作,實現縣、鎮、村(社區)三級文化設施網絡擴面升級,加大農村文化培育力度。
4 ? ?堅持道德引領,著力推進新風弘揚常態化
道德價值總是為人們的生活選擇指明方向,確立規矩。任何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都需要道德的引領,只有充分發揮道德的引領作用,滿足社會發展所形成的道德需求,才能為社會轉型提供正確的價值方向。
4.1 ? ?好人好事引領
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會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或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先進人物典范。要廣泛開展“最美”系列評選和“好人”系列的挖掘、選樹,努力形成“弘揚最美、學習最美、爭當最美”的農村新風尚。要開展身邊好人進村居、進社區、進學校活動,以“流動好人講壇”的形式進行巡回演講,廣泛宣傳好人好事,營造學習、崇尚、關愛、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基層群眾爭做鄉風文明的引領者、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4.2 ? ?家風家訓引領
家庭是鄉風文明建設最基礎的層面,以“家庭和美”為基礎,以“鄰里融洽”為紐帶,可以推動整個鄉村風氣風俗的文明進步。要以村為單位,以移風易俗為重要內容,挖掘、推廣一批優秀的家風家訓典型,使家風家訓成為每個家庭成員崇尚的價值理念,培育形成崇德向善的純樸民風和厚道家風。要發揮各類媒體的宣傳作用,特別是通過網絡媒體客戶端、手機短信、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形式傳播好家風、宣傳好家訓、展示好家庭,進一步營造“弘揚優秀家規、涵養時代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4.3 ? ?新風故事引領
在農村中,用身邊事、身邊人,更容易使群眾可敬可信可學。要以“講好新時代農村好故事、傳播新時代農村好聲音”為主題,圍繞傳統經典治家格言、新時期家庭面對的新問題、新時期家庭下一代教育面對的新形勢等,采取“平凡人自己講”的方式,開展“新農村、新風尚、新觀念”新故事巡講,把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青少年、最美鄰居、孝老愛親模范等凡人善舉、感人故事傳播到鄉村各個角落,引導農村群眾見賢思齊,讓農村群眾崇尚美、追求美,做鄉風文明建設的“代言人”,從而形成農村“新風氣、新精神”的重要推動力。
5 ? ?堅持教育引領,著力推進思想教育導向化
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通過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寓教于技,創造出村民易于接受的宣傳方式。
5.1 ? ?寓教于樂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村民對文化作品表現形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方式進行演繹弘揚,通過曲藝節目、文藝作品等講述道德模范故事,使村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陶冶情操、了解黨的政策、法律法規。要進一步探索延伸宣傳形式,通過增加文化墻、公益廣告、主題展覽等方式擴大宣傳受眾面和影響力,讓鄉風文明建設的內容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遍布農村角落、融入村民生活。
5.2 ? ?寓教于情
最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的才是最打動人心的。要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展示農村新生活、新成就、新風尚,開展“文明過節”、“一節一主題”、禮儀系列活動,利用節日期間返鄉人員集中的特點,把廣大群眾引導到文藝演出、民俗表演、猜燈謎、書畫展示、游園、趣味運動會等喜聞樂見、互動性強的節日主題活動中來,用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情感載體,使人民群眾感受到更加強大的親和力、感召力和滲透力,從而在心理和情感上感化、教育村民,使科學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習慣和風俗成為美麗鄉村的核心靈魂。
5.3 ? ?寓教于技
要利用“道德講壇”講授、普及法律法規知識,加強民主法治意識教育。要以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為載體,以現代的新技能、新知識、新思想武裝農民頭腦,開展“農民知識化工程”、“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等活動,加大對農村人員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市場競爭的能力和自主發展的能力,堅決反對好逸惡勞、游手好閑、不務正業,重說輕干、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等靠要鬧、玩風盛行好享受等不勤奮、不上進現象。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著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腦袋富、口袋鼓、精神富有的職業農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生力軍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紅英.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風文明建設研究[J].理論與創新,2018(12).
[2] 扶永生.鄉村振興視野下建設鄉風文明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8(24).
[3] 徐學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的意義及其路徑[J].中州學刊,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