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宇 亢婷
[摘要]“山西農谷”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實踐,著眼“三農”長遠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戰略部署,農民農技學習微信科普知識平臺將農民、農田、農技、農產品、農業與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場相聯系,同時將農業科研、農業創新、農民培訓、農產品交易、農民交流融于一體。通過對該平臺進行介紹,針對平臺的功能,簡述其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體系化建設過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得出農民農技學習微信科普知識平臺在農業以及相關領域的發展方向,表明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農業科學技術;微信平臺;農民學習
[中圖分類號]G725[文獻標識碼]A
1 ? ?研究背景
由于歷史原因,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短,整體素質不高,其技術方面的薄弱直接影響到現代農業的長遠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文化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但離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培養出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才能形成持續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力量源泉,加快現代農業化、信息化、體系化建設的步伐。
“經驗老農”一般是父授子傳,鄰里交流,同鄉討論,通過書本記載以及DVD和VCD的土式方法交流,而“新型農民”選擇以農業技術學院為依托進行學習,通過咨詢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以及瀏覽各類農業信息網站的方式來獲取所需信息,現代農業建設的發展應是理論聯系實踐,經驗老農聯系新型農民,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平臺的建設特點就是打破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讓農民不出門便知天下田,提高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從而加快農谷發展進程,進一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
2 ? ?農業信息服務的實施
2.1 項目的可實施性
太谷縣農業服務的可實施性大致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科技條件對于太谷縣自身發展的破冰性;二是太谷縣的自然地理條件的推動作用。
太谷縣位于山西省晉中市,縣轄3鎮6鄉,198個行政村,總面積1033.6km2,農業土地資源944.9km2,總人口約31萬,農民占總人口比重約為30%,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普通手機和智能手機在內的移動終端總體普及率為94.8%,其中智能手機的家庭普及率達75.1%,使用智能手機上網者的比例達54.2%,并且高于電腦上網使用比例,在這54.2%的智能終端中,有94%的用戶使用微信,其中50%的用戶每天使用微信時長達90min,這為農業信息服務提供了實施基礎,因此,農民科普知識可以以微信平臺建設的形式進行推廣。
此外,在氣候條件方面,太谷屬溫帶季風氣候,地貌形態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種,縣內大小九條時令河,水資源豐富,其地理位置優越,具有基本涵蓋山西特色農產品的自然氣候條件,但因自身土式發展直到今天仍是別人眼中的山西小縣,其農業發展未實現科技化,農業仍以傳統模式為主,離完全走上現代化道路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太谷縣的農業發展模式有待進一步的轉型和優化。
2.2 實施目的
因此,我們擬以創建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平臺為途徑,結合現階段太谷縣的農業發展狀況,根據太谷縣的自然條件,大力推進農業信息服務的建設,從而實現太谷縣農業模式質的飛躍和發展。
2.3 ? ?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平臺的建設與推廣
(1)第一階段:初創期(第1個月~第3個月)
這個階段是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公眾號從開始創建到平臺搭建和試運營階段,歷時約三個月,粉絲增長速度較慢。公眾號選擇訂閱號的優點為每天可以群發一組消息,建設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平臺為公益項目,其自身攜帶的公益性質選擇訂閱號便成了理所當然(服務號帶有微信支付功能,具有盈利性)。公眾號平臺的搭建包括自定義菜單、微信官網、微信客服服務、粉絲關懷、同時創建相應的二維碼標簽、微信導航、微信論壇等等,當得到農民用戶關注后引導用戶去點擊查看獲取所需,全方位的了解農業的相關信息以及業務活動。
(2)第二階段:運營期(第4個月~次年第4個月)
此階段重點為收集農民信息和提供農民服務。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平臺每周進行農業原創內容的發表,具體由農業研究小組的專家教授親撰,如農業專業知識、農業專業技能、創新農業培育方式以及農產品化肥資料、最新政策公告、農業技術更新、時令節氣發布,使農民體會時代潮流下農民科普知識微信平臺建立的魅力。每周群發3~4組消息,每組消息在2~5條。這樣充分發揮訂閱號傳播信息的優勢。除此之外,發表部分內容為農業熱點事件并且發表撰稿者看法借勢推廣,只有開拓性的思維和創新,才能迎來分享和轉發。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平臺的內容和格調一經定型就開始推廣,此時在宣傳資料單上加入微信二維碼,并進行“行走的力量”“暖心工程”“市民課堂”等線下活動的推廣,學生們走街串巷,以自身力量支持山西農谷農業經濟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山西農谷”將成為帶動全省、引領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龍頭,并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樣本。
同時進行線上的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平臺關注活動,依靠學生的微信朋友圈、QQ空間和微博進行推廣宣傳,定期查看二維碼的數據統計,采取“渠道擇重”戰略,及時做相應的調整。粉絲的陸續增加,農民需要人工服務,這時開通農民調研或者留言,及時答復粉絲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了解農民的需求,一對一的與用戶進行溝通,了解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對公眾號農業信息內容模塊進行調整,保持粉絲量。
(3)第三階段:正式運營期(次年第5個月以后)
在這個階段已有了固定的用戶數和一定的瀏覽量,內容和推廣持續運營,可以將農民農技學習微信公眾號延伸為“兄弟公眾號”,新建的“兄弟”公眾號模塊針對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進行不同的條件分析,公眾號轉變為服務號,了解農民的需求,進而開展營銷服務,服務號的9大高級接口和微信支付功能可以吸引各地區的農業企業進行戰略投資,達到信息共享,此時的公眾號更為專業化。這個階段用戶有了一定的積累,且用戶穩定性較高,內容、推廣、活動需要有計劃的進行、做好運營目標、運營策略和運營效果的評估工作,微信運營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工作,短時間內很難看到顯著的效果,作為運營者不能急于求成,應當重視客戶積累這個過程。因此,從內容上引導各地區農民了解公眾號并試圖從公眾號獲取信息,使用戶主動分享和轉發;從推廣上擴大推廣渠道,做好數據分析;從活動上多互動,少營銷,增加用戶的粘性。
3 結束語
以上的文章,筆者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搜集了大量相關信息,也許不夠完美,但仍會努力去探索農民農技學習的相關問題,分析不足,找到解決方法,為山西農谷,山西農民,甚至祖國農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衛平,許悅,王笑叢,等.如何讓微信帖子更受歡迎?——新農人微信公眾號帖子信息特征對在線參與度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8(06):118-134.
[2] 丁海奎,張西梅,姬宇,等.創新獨立學院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以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為例[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01):49-52.
[3] 李愛華.微信公眾平臺在農業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0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