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青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450003)
手術應激是全身麻醉手術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極易導致患者心理、生理改變,影響麻醉及手術效果。音樂五行療法能夠通過與機體組織產生共振,促使患者產生愉悅感,進而改善應激反應,但臨床對于其應用于手術全身麻醉患者中的有效性一直存有爭議。本研究旨在觀察音樂五行療法應用于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鄭州人民醫院中心手術室治療的81例全身麻醉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手術禁忌證和不能耐受音樂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6.99±4.36)歲;平均體質量(58.66±3.39)kg。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齡(46.88±4.41)歲;平均體質量(58.71±3.41)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圍手術期干預。①心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講解手術流程及術后注意事項;了解患者情緒波動情況,及時進行疏導;②環境干預:保持病房清潔,溫度、濕度適宜,光線充足,進入手術室后控制室溫,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波動。手術前7 d開始干預。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干預基礎上增加音樂五行療法。手術前7 d進行干預,保持周圍環境安靜,囑患者仰臥于震動音樂水床(Soma-9200型)上,輸入并播放選樂曲。選取音樂以歡愉感、抒發感類音樂為主,結合中醫辨證分型選取,脾腎陽虛者選樂宮調式羽格式《平沙落雁》;肝郁化火者選樂角調式羽格式《胡笳十八拍》;氣結痰阻者選樂角調式《鷓鴣飛》;心脾兩虛者選樂宮調式《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肝郁氣滯者選樂角調式《鷓鴣飛》《胡笳十八拍》。音量控制在60 d B左右,每次30 min,每日2次。播放時密切觀察患者表情,若患者出現眉頭緊皺、雙手握緊、痛苦等表情時即刻停止播放音樂,并詢問患者感受,依據患者感受調換音樂或調節音量。手術當天先進行五行音樂療法干預后再進行手術。
3.1 觀察指標 血清去甲腎上腺素(NE)、腎上腺素(E)、皮質醇(Cor)水平:術前抽取10 mL外肘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疼痛程度:術后2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分值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強。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NE、E、Cor水平及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全身麻醉手術患者應激反應及疼痛程度評分比較(x±s)
手術應激是機體心理、生理的聯合反應,臨床表現為內分泌、神經系統紊亂,負性情緒滋生,嚴重影響麻醉效果及手術療效,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近年來,生物-心理-社會理論在臨床廣泛開展,臨床對患者心理重視程度逐漸提升,中醫音樂五行療法受到患者廣泛青睞。研究指出,音樂療法具有較強的調節情志、鎮痛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機體應激反應[1]。音樂中有多種諧振組合,患者聽音樂的過程中,不同性質的組合能夠與機體內血壓、心率等固有頻率產生共振,產生愉悅感。舒緩類音樂的頻率多數較為低沉,通過共振可有效改善機體生命體征指標水平,達到減低心率、平緩呼吸的效果。E具有提升心率、血壓,興奮交感神經的作用;NE主要由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分泌,屬于E受體激動劑的一種,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Cor屬于類激素,具有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作用,其水平隨著壓力升高而升高。臨床研究證實,E、NE及Cor在應激反應時其水平均會明顯升高,對機體應激反應的判定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NE、E、Cor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音樂五行療法能夠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患者機體應激反應。臨床分析認為,音樂五行療法能夠通過改善機體交感神經興奮性,抑制大腦神經類遞質水平釋放,促進生命體征穩定,同時通過提升疼痛與聽覺中樞交互抑制,促進腦啡肽分泌,發揮鎮痛效用。此外,調節情志與音樂療法的療效也有著較大關聯,患者在聽音樂過程中產生的愉悅感能夠提升大腦自主神經、邊緣、皮質系統功能,進而提升對機體各臟器功能的控制力,達到改善手術應激反應的效果[3]。中醫認為,音樂具有疏通、宣導、調和氣血及情志的功效,本研究選取的音樂類型主要為歡愉感類音樂及抒發感類音樂,主要針對憂、恐情志的調節。憂在五臟中歸肺,五音調式為商,五行屬性為金,歡愉感類的音樂通過商調式樂曲可抒發郁結之氣,以喜勝悲;恐在五臟中歸腎,五音調式為羽,五行屬性為水,抒發感類的音樂依據中醫五行土克水理論依據,通過宮調式樂曲調節機體氣機升降,引導患者思考,以思勝恐,激發患者自身斗志,戰勝恐懼,進而提升患者振奮感。如《平沙落雁》屬水入腎,能夠有效調節機體氣機,改善腎臟及膀胱功能,益肝陰,降心火,抑制興奮、鎮定安神;《胡笳十八拍》內商音較重,更側重于金,其婉轉部分屬水,金克木,水又能滋養木氣,既能夠促使木氣條達,又能夠使之順暢、柔軟,養陰滋肝;《鷓鴣飛》為角調式樂曲,能夠養肝暢氣,促經脈疏通及氣機上升,疏肝理氣,防止肝氣郁結。雖然中醫對音樂的表述方式不同,但均能夠證實音樂能夠通過調節機體情志及氣血運行,達到改善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的目的[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音樂五行療法調節情志療效顯著,且鎮痛效果優于常規圍手術期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音樂五行療法應用于全身麻醉手術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手術應激反應,提升麻醉效果,其機制可能與調節機體大腦邊緣、內分泌、自主神經系統及情志,增強鎮痛效果有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